首页 > 健康养生 > 经方案习
2024
06-10

经方案习

​​1、猪苓汤

陈某,女,26岁。患者产后四日,突感左腰疼痛,并向小腹尿道部放射,经治疗后痛止,此后患侧腰部常酸痛不适,五十余日未愈。

昨夜又疼痛大作,痛沿输尿管向膀胱、尿道、肛门等处放射,二便频数,量均极少,时欲呕恶,彻夜不眠。脉沉滑,舌苔黄薄。

予服猪苓汤2剂。

服第1剂后,先疼痛增剧,约1小时后,腰即不痛。次日傍晚突然尿意窘迫,似有物堵塞尿道感,解去后即舒适不痛,后经调理而愈。

按语

本案腰痛为结石阻塞,多因阴虚有热,煎熬尿液而成,故伴有小便不利,呕恶,失眠,舌苔薄黄等阴津不足,虚火上亢之候,用猪苓汤滋阴清热,利尿化石,以止疼痛。仅服两剂即愈。足见猪苓汤的化石、排石之功大矣。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论》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小便不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2、奔豚汤加味

马某,女,16岁。88年10月14日前来初诊。患者因上学恋爱,被家人打骂恐吓而发病,自9月6日以来,每见欠伸之后,即哭泣无常,或叫嚷吵闹,或精神恍惚,不闻不见。曾服西药而疗效不佳。

刻诊:患者无故悲伤,善惊易恐,心烦不寐,或多梦纷纭,大便干硬,小便短赤,头重昏蒙,面带愁容。舌红苔少,脉弦细。

诊为脏躁,乃血虚气火逆乱所致。治宜养血平肝,泻火安神。

奔豚汤加味:葛根15g,白芍、当归、柴胡、黄芩各12g,半夏、李根白皮各10g,甘草、川芎、生姜各6g,潞党参、生牡蛎、生龙骨各18g。

日1剂,水煎服。

服4剂后,证有转机,续服10余剂,诸症消失,安如常人。1990年10月随访,病无反复。

按语

本例系血虚肝旺之体,故投奔豚汤养血、平肝、泻火,合小柴胡汤疏理气机,配伍生龙牡凉血、镇惊安神。诸药合用,血虚得养,邪热得泻,故是自安。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3、小青龙汤

邢某,男,58岁。患者素体健康,近因肾炎住院,治疗半月,水肿不退。

初外感于寒,继而头目水肿,渐及全身,至今肿势仍盛。伴有胸满咳嗽,痰涎清稀,短气不得卧,腹中胀闷,不思饮食,大便不畅,小便不利,下肢不温。舌淡红,苔白腻;因臂掌水肿,难辨脉象浮沉,仅知缓而有力。

处以宣肺利水之剂后,肿势仍不退,仍胸满咳喘,痰多清稀,倚息难卧。

不汗出,恶寒发热,虽不甚剧,然自发病以来始终未停。苔仍白腻,脉象有力。

观其脉症,此为风水。由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致水气泛滥,为肿为喘。治当宣肺利水,求治水之上源。

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紫苏10g,大腹皮15g,白术15,茯苓15g,泽泻15g。二剂,忌盐及高蛋白食品。

二诊:肿势不退,仍胸满咳喘,痰多清稀,倚息难卧。询知不汗出,恶寒发热,虽不甚剧,然自病以来始终未停。苔仍白腻,脉象有力。

综观脉症,本案言风水,不若言支饮为妥,虽风水支饮,有如兄弟连襟,病因相近,皆由肺气郁闭,转输失权所致,然其病位、症状则相异也。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其治疗,仲圣列有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小青龙汤等,本案外有表邪,内有水饮,显属小青龙汤证。

拟:麻黄10g,桂枝6g,白芍6g,半夏15g,干姜6g,细辛6g,五味子6g,炙草4.5g,一剂。

三诊:翌晨查房,患者喜形于色。谓药后汗出甚多,小便通利,水肿大减,顿觉呼吸畅快,咳喘减轻,可安卧床枕,知饥思食,查尿蛋白±。因微有寒热,原方再进一剂。

按语

水肿一证,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气化失调所致。临床以脾不制水,肾失开阖为多见,肺失通调次之。本案之水饮即源于肺也。然第一次立法,既宣肺表散,复利水化饮,本不为错,何以不效?

曰:本病起于外感风寒,因有水饮宿疾,致寒饮相激,发而为患。宣肺化饮,本属恰当,然处方化饮重、宣肺轻,帅弱将强,喧宾夺主,是以不效。且饮为阴邪,得阳则运,故仲圣有温药和之之训。而方中化饮之品,性皆甘淡,缺少辛温。亦为不效之因。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小柴胡汤

李某,男,26岁,工人。患者长期饮食无规律,某日夜班归来,眼胞浮肿,自认为是小病,没有在意,继而水肿遍及全身,西医诊为急性肾炎。经治疗效差。

刻诊:水肿虽不甚严重,但压之凹陷,倦怠乏力,胸胁胀满,口干,口苦,不欲饮,纳差,恶心欲吐,小便不利,大便二三日一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观其脉症,证属湿热蕴结,三焦决渎失职。而调三焦,司气化,莫过于小柴胡汤。

拟: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0g,甘草6g,枳壳10g,桔梗10g,生姜10片,二剂。忌盐、蛋肉等高蛋白食品。

二诊:水肿消退,胀满减轻,恶心不再。发热心悸,动则汗出,此正虚候也。原方加茯苓15g ,黄芪15g ,三剂。

三诊:胃纳增进,胀满消失,二便正常,尿检蛋白阴性,时仍自汗。拟四君子汤加黄芪善后。并嘱饮食规律,勿饥勿饱。

按语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诸凡呕吐不食,下利便秘,二便不调者,皆系三焦失调。

仲圣《伤寒论》230条云:“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是方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和顺。本案仅服五剂即愈,足见其调和气机、通利三焦之功不同凡响。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胸胁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大黄附子汤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5、刘某,28岁,男。患者有泄泻夙疾。婚后不久,阳痿,龟头发冷,服用诸多补肾壮阳之品,终不见效。其泄泻日3~5次,便前肠鸣腹痛,稍冷或食多则痛泻加剧,脐左拒压。面色淡黄,神态萎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沉弦。

《素问·痿论》云:“阳明虚则宗筋纵。”言阳痿与脾胃有关。盖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肾精赖以滋养补充。脾虚失运,或胃有积滞,皆可致宗筋失养而痿。

结合脉症观之,本案证属寒湿内积,运化障碍。脾与胃升降失职而腹痛泄泻,气和血生化障碍致宗筋失养,故而一蹶不起。并非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故补肾壮阳非但不效,反有助邪之弊。

治宜通因通用,温下荡积,先调脾胃,后议阳痿。

拟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10g,附子10g,细辛6g,白芍15g,甘草5g,二剂。嘱禁饮酒,少肥甘。

药后下泻秽物十余行,腹痛减轻。继服二剂,又下秽物甚多。神疲不再,胃纳增加,偶有腹痛,大便日一二行。

脾运胃纳已趋正常,自能化生气血,滋养宗筋。今仍龟头寒冷,不能勃起者,乃久病阴阳不和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匮要略》调和阴阳,治疗失精之方,用治阳痿,同一理也。

拟:桂枝10g,白芍10g,甘草6g,龙、牡各30g,白术15g,茯苓10g,生姜10片,红枣10枚。

连服七剂,痛泻痊愈,龟头不再畏冷,阳痿亦有好转。嘱其续服七剂,半年后喜来相告,妻已怀孕。

按语

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暖水脏而散寒湿之邪;肝胆无出路,故用大黄,借胃腑以为出路也。大黄之苦,合附子、细辛之辛,苦与辛合,能降能通,通则不痛也。

学习经典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