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去医院,医生都会要求先做血常规检查。
孩子发高烧,化验血常规家长一般没有异议,但孩子只是嗓子疼或咳嗽这些看起来很小的病,医生让化验血常规,很多家长就很不理解,这么小的病为什么还要化验?
其实,血常规检查很重要。
因为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比如贫血时红细胞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身体发生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加。
医生可以根据这些数值的变化对疾病做出诊断,血常规化验结果是判断孩子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过程的可靠依据。
血常规检验结果不仅对医生的诊断很重要,对孩子的家长来说也很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检查结果判断孩子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医生有没有对症用药,尤其是有没有滥用抗生素。
因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是不同的,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而通过这张小小的检验报告单,家长还可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孩子病情的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但是很多家长都看不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门诊医生也没有时间给家长详细地解释。
我们来告诉大家拿到报告单后应该看什么以及怎么看。
第一:白细胞计数(WBC)
WBC是判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
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白细胞正常或低于正常值,则可能是病毒感染。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却不一定是细菌感染,因为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 20,甚至3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第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NEUT%),指的是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占的比例。
NEUT%和WBC都是判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常用指标、 NEUT%数值高,说明是细菌感染,还表明疾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所以中性粒细胞比例高说明孩子是细菌感染。
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第三: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NEUT#),指的是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含量。
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
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高常提示有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有些孩子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一般需要3天才能退烧。
第四:看血小板(PLT)
血小板是和凝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有关的一个指标,小板减少就提示有凝血功能的问题或者血液系统出现问题。
同时血小板也是一个炎性细胞,更多地参与了炎性反应,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过敏的可能性也越大,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多。血小板数值都是400万、500万。
第五:看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和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
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EOS和BASO增多预示有过敏性反应。
第六:看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和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淋巴细胞是干什么的呢?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淋巴细胞越多,说明要对抗的病毒越多。
第七:看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和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单核细胞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病毒和细菌都有作用,不管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感染,只要有感染,吞噬细胞就会第一个出现。
单核细胞百分率越高,说明孩子发热的程度越严重,持续的时间也越长,发热也会越严重。
第八:C反应蛋白(CRP),微量血的CRP检查是一个初筛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
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因为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早。
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
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CRP的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
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的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通过CRP的数值可以看出是不是有这些病症。
如果家长们还有任何疑问,也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也可以添加小助理进行咨询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69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