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失眠,不再是上了年纪才有的毛病。年轻人熬夜刷手机,中年人被压力困住,老年人夜里醒了就睡不着,越来越多人晚上躺在床上睁眼到天亮,白天却昏昏沉沉。我接诊的门诊里,睡不着的病人,早就超过腰酸背痛的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说到这,我要讲一个我常用、也敢推荐的中成药:养心安神丸,这是我这些年反复验证过的方子,老方新用,效果扎实。很多人觉得它是老年人才用的,其实不然。现在失眠的根子,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懂这个,你吃再多药也睡不着。
我不信那种一吃就昏睡的药,那不是治病,是“熄火”。真正好的助眠药,应该是能让你“顺着身体的节奏”睡下去,而不是打断你的神经,这点,养心安神丸做得很干净。
这个药源于《景岳全书》,原方叫“养心汤”,后来中药厂把它做成了丸剂,方便又安全。它主打的调理方向,不是“催眠”,而是补血养心、宁心安神。这么说你可能还觉得抽象,我来解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中医讲“心主神明”,心血不足,神无所养,就会心烦易醒,夜不能寐。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失眠人群中血清素和褪黑素水平普遍偏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对应的,正是中医所说的“心阴不足”“心火扰神”。
说到底,睡不着,不是你不困,是你“关不掉自己”。白天太紧张,到了晚上神还在打转,这是“虚中有火”。就像手机电量不足还强制开着程序,怎么可能静下来?
养心安神丸里头有酸枣仁、柏子仁、远志这些药,都是安神的老将。现代药理研究明确指出:酸枣仁含有皂苷类成分,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的作用。同时,柏子仁富含油脂,能润燥养心,解决“虚火内扰”的问题。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但这药最妙的地方不在于“让你睡”,而是让你恢复“能睡”的能力。这点,很多西药做不到。西药大多是强行镇静,第二天脑子像进了雾,长期用还有依赖。而中药讲究“夜卧早起而安”,不是昏昏沉沉地睡,而是清清爽爽地醒。
我有个四十多岁的公务员患者,晚上常因开会焦虑失眠,白天要开长时间会议,整个人都快崩了。我给他用了养心安神丸,配合调息、饮食调整,一个月后告诉我:“我现在能’自己困’,不是靠药困。”这句话我记到现在。
当然了,中药不是神药,它不是“药到即睡”。它讲的是“调”,调的是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调的是身体内分泌的节律,调的是你白天怎么活,晚上怎么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你如果白天喝三杯咖啡、晚上刷短视频到一点,吃啥药都白搭。
更关键的是,中医看的不只是“睡不着”,而是“你为啥睡不着”。有的人是肝郁化火型,白天压抑情绪,晚上火气上头,烦躁梦多;有的人是心脾两虚型,白天乏力,晚上心悸;还有的是阴虚火旺型,手脚心热、盗汗、口干。这几种,养心安神丸都能覆盖,当然,细辨体质还是要靠专业医生。
我看病时常说一句:“药是顺水推舟,你得先有水。”如果你生活节律本来就乱,饮食又油腻辛辣,白天不动晚上不静,那再好的药也只是临时撑着。睡眠是健康的标志,而不是靠药物维系的假象。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也曾尝试过让失眠患者直接用西药,比如佐匹克隆、阿普唑仑,确实能短期改善。但我发现这类药物对深度睡眠的干扰很大,且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反倒是中成药这类“慢药”,虽然起效没那么快,但它能“教你睡”,不是“逼你睡”。
当然,养心安神丸不是人人都合适。如果你是湿气重、舌苔厚腻、腹胀便溏的人,就不适合用它,这种人要先祛湿。很多人以为自己心火旺,结果其实是脾虚生湿,湿困化热,这种误判我见得多了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入睡没问题,但凌晨三四点就醒,醒了就睡不着,这种叫“早醒型失眠”,常见于肝胆气郁、阴虚火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种我会在养心安神丸基础上,加些龙骨牡蛎、知母黄柏,用来潜阳清火,敛神安眠。临床上,这种加减法效果很明显。
说白了,失眠不是“头脑太清醒”,而是“身体太不安稳”。你得先安住身体,神自安。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这不是玄学,而是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形象描述。养心安神丸,就是在“稳住心神、润养血气”。
我有时候也会推荐患者配合一些传统方式,比如睡前泡脚,加点艾叶或生姜,调节足部血液循环;或者练一段时间的八段锦、静坐养神。这些看似老掉牙的方法,恰恰是现代生活节奏里最缺的“缓冲区”。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顺便一提,研究发现,长期睡眠障碍者患高血压、糖尿病、焦虑抑郁的风险大幅上升,这不是小问题。睡不着,不仅是身体上的疲倦,更是整个系统的紊乱。而中医调“心”,调的是整个身心系统的节奏。
我理解很多人对中药的疑虑,觉得太慢、太虚、太玄。但你睡不好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为什么非要急着三天解决?身体是个慢系统,失序是日积月累的,重建秩序也需要时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所以,如果你正在被失眠折磨,不妨试试这个老方子。养心安神丸,既对症,也对势。它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让你逐步回到“该睡就睡”的状态。人生最好的药,不是让你昏睡过去,而是让你自然醒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56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