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知识分享.ppt
2024
04-08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完整版)知识分享.ppt

1、,壮医药线点灸,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药线点灸的基本手法以及用穴规律。 掌握药线点灸的主要功效。 认识药线点灸的特定穴位。,壮医药理论体系,天地人三气同步 三道两路 毒虚治百病 调气解毒补虚,天地人三气同步,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三 道,气 道 谷 道 水 道,两 路,龙 路 火 路,三 道 两 路,毒 虚 致 百 病,壮医灸法是通过烧灼或熏烤体表一定穴位或患处,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节人体天人地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温经散寒,调节气血(嘘、勒)、消肿止痛、祛风止痒、保健防病等功效,其种类繁多,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定义: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以

2、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方法,只在民间世代口耳相传,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1982年由广西中医学院黄瑾明教授、 黄汉儒主任医师等在柳江壮医龙玉乾祖传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对该疗法的挖掘、整理、提高、研究,以及大力推广应用工作。,起源及研究进展,治疗机理: 以药线点灸的温热和药效对穴位的刺激,通过经络传导,疏通龙路、火路气机,使气血恢复

3、平衡,疾病得去。,适用范围: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主要功效,1.消炎退热 感冒发热的病人,可以用药线使之退热;在消炎方面,如口腔溃疡、痔疮发炎肿痛、疮疖红肿疼痛、咽喉炎肿痛等,经药线点灸可使炎症迅速消退。,2.祛风止痒 本法对各种皮肤瘙痒症,如荨麻疹、湿疹、癣病等有较好止痒效果,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点灸后确能起到祛风止痒的作用。,3.通络止痛 对各种痛症,如头痛、牙痛、痛经、腹痛、坐骨神经痛、肌肉扭伤疼痛等有显著止痛效果均有明显的疗效。,4.消肿散结 : 可以治疗

4、各种肿块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脂肪瘤、局部扭伤肿痛等。,5.健脾消食 : 对小儿厌食症、成人消化不良等症效果显著,可以迅速提高食欲,开胃消食。,6.健脾止泻 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引起的泄泻,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温经通痹 对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肢体麻木等有明显效果,既可消肿,又能止痛,8.活血止血 用于各种血症,既有活血作用,又有止血效果,9.宁心安神 用于治疗失眠、紧张、焦虑、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等均有一定效果,10.强壮补益各种虚弱患者,选择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定期施灸,可增强体质,防病保健。,六个显著特点,适应症范围广。 简、便、廉、验、捷。 没有毒副作用。 无污染。 能互相

5、渗透。 容易学习,便于推广。,用穴规律,壮医药线点灸用穴规律与针刺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有以下情况: 1.直接使用中医穴位,主治病症相同; 2.所取穴位位置与中医相同,但主治病症不同; 3.壮医自己使用的特殊穴位.,壮医使用自己的特殊穴位根据以下原则取穴: 寒手热背肿在梅, 萎肌痛沿麻络央, 惟有痒疾抓长子, 各疾施灸不离乡。,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操作,点灸前的准备,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操作技术要点,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

6、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每次一个穴位灸一壮。,理线,施灸,持线,点火,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明火、条火、珠火、径火。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 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手法。 3.防止感染:点灸后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续点灸后会出现浅表的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消失。

7、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万一抓破,保持清洁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4.注意点灸禁忌事项 1)孕妇禁灸,尤其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 2)眼部禁灸: 3)男生外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面目时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眼区及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 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牛肉、竹笋等发物。,特定穴位,1.梅花穴 位置肿块或皮肤损害处。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形分布。 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2.莲花穴,位置 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 按照局部

8、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 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3.葵花穴,位置 在皮肤病损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 和病损部位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4.结顶穴,位置 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 取法 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若无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 作用 消炎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炎症。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5.痔顶穴,位置在外痔或肿

9、大突出肛门口的内痔上。 取法 取外痔顶部或脱出肛门口外的痔顶部为穴。若内痔不脱出肛门口外,此穴无法取到。 作用 活血消肿,消炎止血。 主治 痔疮。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6.长子穴,位置居在皮疹出现处。 取法 询问病人,以最早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 作用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7.脐周四穴,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 取法 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作用 温经散寒。 主治 腹痛、泄泻。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8.下迎香穴,位置在面部鼻翼外下方。 取法 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 作用通利鼻窍。 主治 单纯性鼻炎,

10、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9.启闭穴,位置在唇齿处。 取法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线的连线,鼻孔外缘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取穴。 作用醒脑通窍。 主治 牙关紧闭。 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紧闭消除。,10.鼻通,位置 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 取法 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作用 通利鼻窍。 主治 感冒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1.下关元穴,位置在下腹部处。 取法 于脐下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 作用 温肾益精,补气回阳,调理冲任,强壮补益。 主治 阳痿、早泄、腹痛、阴痒、遗精、月经不调、妇人带下、痛经等病。 点灸法每

11、天点灸12次。,12.止吐穴,位置在胸部。 取法 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 作用 宽胸利气,降逆止呕。 主治 恶心呕吐、胸痛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13.膀胱三穴,位置在下腹部。 取法 于因尿潴留而隆起的膀胱上缘取之,左、中、右各一穴。 作用通利小便。 主治 癃闭。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4.食背穴,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 于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处取之。 作用健运脾胃。 主治 胃肠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5.食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食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前额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6.中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 于

12、中指次节关节中点处5分取穴。 作用 通络止痛。 主治颠顶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7.无魁穴,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无名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后部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8.外劳宫穴,位置于手掌背部。 取法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落枕、项背部保健。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9.背八穴,位置在背部。 取法将从风门至大肠俞的连线分为5等分,两等分之交界处为一穴,每边四穴,共八穴。 作用透邪退热。 主治感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点灸法第一天点灸2次,间隔1015分钟; 以后每天点灸1次。退热以后不宜再用。,20.上长强穴,

13、位置在骶部。 取法于长强穴上方凹陷处取之。 作用涩肠止泻,消炎退热,止血等。 主治泄泻、痔疮发炎、大便出血等、发热。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1.趾背穴,位置 在足背部。 取法于足拇趾本节关节中点处取穴。 作用 健脾和胃。 主治胃肠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2.燕口穴,位置 在两手拇指处。 取法将两手拇指指腹相对,于两拇指指尖处取穴。 作用宁心安神。 主治癫痫。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3.肛周四穴,位置在肛门口处。 取法在距肛门口边缘5分处前后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作用收敛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内痔出血。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4.镇寒穴,位置在手背部。 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 作用温阳祛寒。 主治畏寒怕冷。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5.里内庭穴,位置在足底部。 取法在足底部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 作用活血祛瘀,峻下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产后胞衣不下、闭经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26.安眠三穴,位置在眉毛内侧端。 取法沿眉毛内侧端边缘上、中、下各取一穴,共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