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2024
04-08

热敏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又称肌筋膜炎,是指肌筋膜非特异性炎症,较多患者是由于脊柱疾患所致,其次为慢性损伤及致痛性炎症(包括风湿病、病灶性毒素或免疫性疾患)所致。通常主要发生在颈部和腰背部肌筋膜,也可发生在四肢等活动频繁的肌肉群。本病的病名比较混乱,又称肌筋膜纤维织炎、肌纤维组织炎、肌硬结病、肌筋膜综合征等。本病多发生于潮湿寒冷环境下野外工作者;慢性劳损为另一个重要的发病因素,见于腰背部长期超负荷劳动的人群。其他如病毒感染、风湿病的肌肉变态反应及精神因素等都是诱发该症的因素。本篇主要讲述颈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久卧湿地,贪凉或劳累后复感寒邪,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寒凝血滞,使肌筋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或劳作过度,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脉络;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筋脉失荣,上述原因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依据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1)   自觉颈后部僵硬感、紧束感或有重物压迫之沉重感,致使颈部活动不灵活。经颈部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并自觉轻松。但疲劳或过度活动后症状反而恶化。同时伴有深在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

(2)   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也有因受凉或头颈长期处于不协调或强迫姿势后而急性发病。

(3)   不适感及症状只局限于颈后部,严重者可伴有头痛或牵涉侧肩、背部。但无神经血管症状。肌肉僵硬及压痛的多发部位在枕骨下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相交的凹陷处(相当于天柱穴),其深部为枕大神经,故受累后可引起后头及枕部疼痛。

(4)   检查时在局部可触及皮下深部有硬结,并伴有明显压痛。此硬结常形成触发机构。

操作方法

1. 高发热敏穴位区域

对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局部痛点穴、胸夹脊穴、膏盲俞、至阳等穴位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

2.热敏灸操作

项背部

1) 局部压痛点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局部有紧、压、酸、胀、痛感,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 膏肓俞穴患侧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透向深部并向四周扩散或传至上肢,部分的感传可到达腕关节,如感传仍不能下至腕关节,再取一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远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接力使感传到达腕关节,最后将两支艾条分别固定于膏肓俞和腕关节进行温和灸,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至阳穴单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沿督脉向上向下传导或传至病痛部位,灸至热敏感消失。

3灸疗疗程 

每次于疼痛邻近区域选取上述2~3组穴位,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个疗程。

病例

王某,女,35岁,左肩背疼痛2年,加剧3天。现活动时疼痛加剧,在左肩胛天宗穴附近可触及条索状结节改变,明显压痛。在至阳、左天宗穴探及穴位热敏,即于上述二穴处施双点温和灸,立感左天宗、至阳穴均有明显透散扩传热现象,于数分钟后感热流如水柱向整个肩背部深部灌注,整个左肩背部感到温热,灸感持续约30分钟后肩背部热感均回缩并感施灸点皮肤灼热,遂停灸。完成1次热敏灸治疗,第2、第3次治疗如前,症状大为减轻。连续治疗15次后复诊,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