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个中成药——三仁合剂,打通三焦,清除湿热!
2025
11-16

一个中成药——三仁合剂,打通三焦,清除湿热!

名老说医 弘扬中医文化,分享中医健康知识26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不少朋友总被湿热缠上:脸上冒油长痘、嘴巴发苦发黏、肚子胀得难受,大便要么黏在马桶上冲不净,要么拉起来费劲。更让人头疼的是,明明用了清热祛湿的药,好一阵又犯,就像野草似的除不尽。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说说,这湿热为啥总反复,到底该怎么治才除根。

要搞懂湿热反复的问题,得先明白湿热是咋来的。咱们身体里的水液代谢,全靠 “脾” 来主持。脾就像家里的 “水管工”,负责把喝进去的水、吃进去的食物里的水液,运送到该去的地方。

可要是平时总吃生冷油腻、熬夜贪凉,或者思虑太多伤了脾气,这 “水管工” 就怠工了。脾气一虚,水液运化不开,在体内积着,就成了 “湿”。

这湿气可不是好惹的,在身体里堵久了,就像夏天的脏水洼会发酵变臭一样,会慢慢 “化热”,变成又湿又热的 “湿热”。湿热这东西最黏腻,就像胶水似的,黏在身体里不肯走,而且走到哪儿堵到哪儿。它会把咱们身体里的 “气机通道”—— 三焦给堵得严严实实。

说到三焦,很多朋友可能觉得陌生。其实三焦就像身体里的 “大水道”,上连肺、中接脾、下通肾和膀胱,负责把全身的水液和气机输送到各处,再把没用的废水排出去。上焦管呼吸,能通过出汗、喘气排湿;中焦管消化,能把湿气转化成有用的津液;下焦管排泄,能通过小便把废水送走。

可一旦湿热堵住了三焦,这 “大水道” 就成了 “死水沟”。上焦堵了,肺气不通,想通过出汗排湿都难,人就会觉得胸闷、嗓子里总有痰;中焦堵了,脾更虚,生湿的源头断不了,肚子越胀越厉害,吃点东西就不消化;下焦堵了,小便排不顺畅,湿热全积在腰以下,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私处潮湿瘙痒的问题。

这时候光用清热药,就像往堵死的水道里倒消毒水,只能暂时杀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光用祛湿药,又像在泥泞里洒水,越弄越黏糊。所以说,不清热,湿邪会化热;不祛湿,热邪难清除;而不打通三焦,清热祛湿的药根本没法送到该去的地方,自然除不了根。

那到底该怎么治?关键就在 “通三焦、清湿热”这六个字。上焦要通肺气,让湿气能随呼吸、汗液排出;中焦要健脾气,切断生湿的源头;下焦要利水道,让湿热顺着小便流走。有个流传了几百年的古方,专门治这种三焦不通的湿热,就是 “三仁汤”,现在做成了中成药叫 “三仁合剂”。

这方子的配伍特别巧妙,就像一支疏通水道的 “工程队”。方里的 “三仁” 是主力:杏仁负责开上焦,它能宣通肺气,就像打开屋顶的排气扇,让湿气从呼吸和汗液里排出去;白蔻仁专理中焦,它能唤醒虚弱的脾气,就像给偷懒的水管工加把劲,让脾胃重新动起来运化水湿;薏仁善利下焦,它能把积在下面的湿浊通过小便排出去,就像疏通下水道的淤泥。这三味药一配合,上、中、下三焦的通道全打开了。

光通还不够,还得清热。方里的滑石、通草、淡竹叶都是凉性的,能把湿热里的 “热邪” 清掉,就像往污水里撒清凉剂,既能杀菌又能让水液流动更顺畅,让热邪顺着小便排出去,一点都不伤人。

最后加了半夏和厚朴,这两味药能行气消胀、燥湿化痰,就像给堵塞的管道松松土,让气机顺畅起来,身体里的胀满、黏腻感自然就消了。

所以说,这三仁合剂看似简单,实则把“通三焦、清湿热、健脾气”全兼顾到了。它不像有些猛药只顾清热,也不像单纯的补药只知健脾,而是先打通通道,再清除湿热,最后巩固根本,这才是治湿热不反复的关键。

咱们调理湿热,就像治理淤堵的河道,光清淤不疏通不行,光疏通不清淤也不行。一定要记住:湿热黏腻,根在三焦不通。先打通三焦这条 “水道”,再清热祛湿,脾气慢慢恢复了,水液代谢正常了,湿热自然就去根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

我的寄语

我是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张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写文章主要为了传播中医文化和中医诊病思路,每个人的情况和体质不一样,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所以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文章的方剂和药物推荐。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点赞、在看,点击分享给更多人,如有相关类似问题都可咨询!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和爱心。

END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