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参苓白术散,渗出湿气的好方子!眼前飘黑影,终于消失不见,值得认真思考
2025
11-11

参苓白术散,渗出湿气的好方子!眼前飘黑影,终于消失不见,值得认真思考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望目辨证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师,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张,迄今为止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医案。

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印证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喜爱中医的你,看过之后,应该和我一样深有感触。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36岁。初诊时间,是2000年的6月份。

怎么回事呢?一段时间以前,他不知不觉地,右眼眼前出现一团黑影,几乎把右眼的视力给遮挡住了。

患者连忙到医院眼科去看,经过住院治疗一个月,别说,症状还真就消失了,视力恢复如初,可以说痊愈出院。

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患者病情复发了。这一次,右眼眼前出现一团棕色的阴影,椭圆形,同样是遮挡视力。

这一次,患者不再完全依赖西医治疗,希望通过中医药来试试。

刻诊,患者脉象沉,舌苔薄白,舌淡,形体比较消瘦。询问日常情况,患者说,他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就是稍微吃一点油腻的食物,就容易便溏,每天2到3次之多。

当然,虽然是看中医,但是眼部的情况,依然需要专科检查。检查发现,患者右眼黄斑部位有水肿和渗出。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太子参20克,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各30克,白术、莲子、砂仁各15克,桔梗6克。所有这些,开5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之后,自觉右眼从前棕黄色的阴影,变成了浅黄色,看东西明显清楚了不少。接着原方不变,再投15剂。患者吃完,自觉阴影消失,看东西不费劲了。再做眼底检查,发现右眼黄斑部位的水肿和渗出,基本吸收干净。

为了防止复发,医家嘱咐,原方取10剂,研成细末冲服。患者随访两年,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4年的《陕西中医》上。

来吧,我们认真讨论一下。

很显然,患者得的是眼病,而且是以纯中医药的方式来治疗的。

其实,说实在话,就我个人看来,中医治疗眼病,难度太大。我对此一直是不敢奢望。但是无数事实又证明,中药汤剂可以治疗眼病。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其中的奥秘。

你看啊,患者就诊之前,右眼黄斑部位有“水肿”、“渗出”。用汤剂以后,“水肿”、“渗出”消失了,视力恢复正常。可见,这里的关键,就是黄斑部位的水肿、渗出。

那么,水肿也好,渗出也罢,在中医看来,都是“水湿”。中医要把这点“水湿”祛除,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那问题是,“水湿”在眼底,通过啥手段才能祛除呢?

这就不能不提到中医的特殊思维了。中医认为,一身之水湿,都是脾虚不能运化导致的。虽然水湿在眼部,但它也关乎患者的脾。

那么,患者的脾好不好呢?不好。因为患者透漏,自己容易便溏,大便次数多,每天2到3次,吃稍微凉一点的东西,就受不了。同时,患者脉沉,主里证。舌淡苔薄白,提示是里虚。

那好了,我们到现在就完全有理由判断,患者是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水湿内停。只不过,他有一点特殊,就是水湿之气停在眼底黄斑部位了,引起视力障碍。

但是,不管你出现在哪,中医本着一条来治疗,就是健脾渗湿。通过这办法,完全可以让全身的“水湿”都渗利出去。哪怕是眼部的,也不例外。

于是,医家用到了参苓白术散。你再来看——

太子参20克,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各30克,白术、莲子、砂仁各15克,桔梗6克。

这个方子,是参苓白术散的加减,只不过去掉了甘草、山药。

为啥用这个方子呢?因为参苓白术散,它的基本作用就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原方最初是莲子肉9克,薏苡仁9克,砂仁6克,桔梗6克,白扁豆12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甘草9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

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四君子,健脾益气。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山药补脾益气,莲子肉涩而止泻,砂仁行气,化湿。妙在有一个桔梗,可以将药性向上提升。从前认为,桔梗提升药性,可以解决脾虚湿痰蕴于肺所致的久咳痰多。但是今天想来,医案里患者通过桔梗,是可以将药性上提于头面、眼部,从而起到对局部的治疗作用。

总之,参苓白术散作为一张治疗脾虚夹湿的传统方子,本是治疗便溏、消化不良的,患者常常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而细缓,而今却用在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上,这初看上去是奇思妙想,实际上则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合理运用,让人叫绝。

由此可见,中医理论确实是科学的。即便是用现代医学的语境下来衡量,它也是合理、有效的。这提示我们,中医人一定要中医理论有坚定的信仰,有一份不可动摇的执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坚守中医人的底色。

好了。这个事儿,我们就聊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