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汗多,不管是出虚汗还是盗汗,中医界有3个药经常用,它们分别是五味子、山萸肉、牡蛎,那具体如何使用呢?今天一次给大家讲个明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首先五味子,五味俱全,但以酸、咸更为突出,归心肺肾三经,它的酸能敛肺,咸能入肾,所以对于肺气涣散,虚汗出,用五味子来收敛一下,汗就止了。比如经常在室外跑,大汗淋漓,汗出去了,气随津脱,人很乏力,用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汗马上就能止住,呼吸都顺畅了,这就是肺气收敛回来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所以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咳逆上气,你看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里面都有五味子,用来敛气止咳逆上气,而且五味子是种子类,自带补肾作用,咸又能入肾,所以五味子能滋肾水,降金(肺)生水(肾),所以五子衍宗丸里面也有五味子,能固摄下焦,把根留下,自然就能传代衍宗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而山萸肉也是味酸的,专补肝肾,对于山萸肉敛汗,张锡纯用的出神入化,他说山萸肉治性不独酸补肝,凡人身阴阳气血降散者,皆能敛之,敛正气不敛邪气,故救脱之药,当以山萸肉为第一。所以用单味山茱萸大敛虚汗,之前有个患者,头部、背部、胸部大汗出,腰以下汗不多,气短胸闷,一开始用生脉饮,汗少了,但全身发凉,还心慌,后面在方子里加上生地、山萸肉、仙鹤草、丹参等,几剂下去汗就止住了,胸闷心慌也缓解了。这就是山萸肉止肝肾虚劳的汗出在救脱之功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而牡蛎,涩精而虚汗收,它是贝壳类,沉重的壳里包裹着柔软的肉,就跟包裹着心一样,既重且包裹性很强,味道又涩,所以它能重镇安神,而心主神,所以像那些一敲桌子、一点动静就被吓得心要跳出来,紧跟着出一额头虚汗的人,用牡蛎最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比如有个龙牡壮骨颗粒的,对于小儿虚汗,夜惊比较适用,对于大人,白天不害怕,晚上害怕老梦到不好的东西,不敢关灯睡觉等,有个方子叫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用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把虚浮的心神重镇回去,这就是牡蛎的作用,正因为把虚阳收回来、潜下去,这汗就能收回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涉及药物,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39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