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京武功夫如是说:
拳理即人理,练拳即练人
杨氏太极拳的修炼体系犹如一座九层高塔,分为人、地、天三阶,每阶三层,共九层功夫。这套由杨澄甫传授、郑曼青记录的训练体系,为习武者提供了一条从筋骨磨练到神明通灵的清晰路径。
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三阶九层的具体训练方法、核心要点及关隘,并基于最新研究和传统智慧,提供每个阶段的科学时间安排。
01 三阶九层:系统训练的整体框架
杨氏太极拳的训练遵循着严谨的内在逻辑。
人阶着重舒筋活血,地阶注重开关达节,天阶追求知觉作用。
三阶训练环环相扣,前一段是后一段的基础,不可蹶等而进。
根据传统教学安排,完整掌握杨氏太极拳大架(85式)通常需要5个月左右的系统学习(每周2次),但这仅仅是入门阶段。
整个三阶九层的修炼,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练习。
02 人阶训练:舒筋活血的筑基之法
人阶为太极拳修炼的基础阶段,目标是打通全身筋脉,促进气血流通。根据教学经验,此阶段通常需要3-6个月的集中训练。
第一层:上肢舒筋法(自肩至腕)
核心要点:从舒腕开始,次舒肘,再舒肩,毫不用力,由柔渐进。
要领在于“曲中求直,厥形为圆”——曲既不宜,直亦不可,有缺陷凹凸亦不可。
最终需舒筋至中指尖。
关隘:避免使用蛮力,追求自然松弛。初学者常因急于求成而用力过度,反而造成肌肉紧张,阻碍气血流通。
时间安排:每日坚持练习30分钟以上,持续1-2个月可初见成效。
第二层:下肢舒筋法(自胯至踵)
核心要点:下肢舒筋与上肢原理相通,但有轻重虚实之别。太极拳要求将体重付于一足,两足互相交替,又不许用力。关键在“如右足实,左手要实”的一贯之动,反之亦然。
关隘:避免“双重”之病,即避免两足或两手同时用力平均,失去虚实变化。
时间安排:在掌握上肢舒筋后,再投入1-2个月专攻下肢。
第三层:中枢舒筋法(自尾闾至顶)
核心要点:脊柱作为多节主骨,要求“柔腰百折若无骨”,全靠筋来带动。其要在于尾闾中正和顶头悬,使脊骨节节松开,气血畅通无阻。
关隘:尾闾中正不是僵直,而是保持自然中正的状态。顶头悬不是强行上顶,而是虚灵自然。
时间安排:中枢训练需贯穿整个太极拳学习过程,前3个月打基础,后续持续深化。
03 地阶训练:开关达节的行气之道
地阶训练重在内气的培养和运行,是太极拳从外形修炼向内功修炼过渡的关键阶段。
此阶段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持续练习。
第一层:气沉丹田
核心要点:气沉丹田是练气的基础。呼吸以细长静慢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守。具体方法:肩稍沉,肘稍坠,气可引至胃脘;胸微陷(含胸),背微弓(拔背),则气可沉至丹田。
关隘:避免气逆上冲,导致耸肩掀肺,出偏差。呼吸务必自然,不可有丝毫牵强。
时间安排:初学阶段每天练习30-45分钟,持续2-3个月可初步掌握。
第二层:气达四肢
核心要点:气沉丹田后,似可由心驱遣,使气至胯至膝至踵(此即“圣人之息以踵”),复至肩至肘至腕,四肢关节俱开。达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境界。
关隘:气达四肢不是意念空想,而是在筋骨放松基础上的内气自然流动。
时间安排:在气沉丹田基础上,再经过3-4个月练习,逐渐感受内气通达四肢。
第三层:通三关
核心要点:通三关指越尾闾、夹脊、玉枕而达泥丸,亦称河车倒运。最关键是越尾闾,必须待功纯火候到,不期然而然,自然越过,不可丝毫勉强。
关隘:通三关是内气充足后的自然结果,不可意念强导,否则易落虚妄而致病。需有师友印证为妥。
时间安排:此阶段需要长期练习,通常需要1年以上持续修炼才能有所体会。
04 天阶训练:知觉作用的神明之境
天阶训练是太极拳的高级阶段,重在开发身体知觉和神明知觉。此阶段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修炼。
第一层:听劲
核心要点:听劲是太极拳独特的感知能力。唯柔乃能与对手粘连相随,能粘连则我之气与彼气相接触,能测其气之动静变化,故曰“听”。即拳论所谓“彼微动,我先动”之机。
关隘:区分劲与力——劲由于筋,力由于骨。许多学者终不知劲之为用,为一大遗憾。
时间安排:在掌握地阶功夫后,通过推手练习,需6个月以上专门训练。
第二层:懂劲
核心要点:懂劲较听劲更深一层。彼微动,我可听而得之;我先动,则懂而后能之。懂劲的极致是能于对手未动而知其欲动。
关隘:通过对手的筋、脉、膜、膈的变化预知其意图:筋知其欲防御,脉知其欲潜藏而生变化,膜知其将发,膈知其敛气欲退而撤击。
时间安排:懂劲训练需要长期推手实践,通常需要1年以上专门练习。
第三层:阶及神明
核心要点:此为难言之境。拳论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气能得化境而进乎精神作用,成为“无力之力,神力也”。
关隘: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气已随之。气能运身,不待动心,而神可以挟气而行,是为神力,亦可谓之神速。
时间安排:这是终身追求的境界,需要长期修炼和体悟。
05 科学训练的时间安排与进度规划
根据传统教学经验和现代运动科学,提出以下时间安排建议:
每日训练时间:建议每天坚持练习30-90分钟。研究表明,每天30分钟以上的持续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习效果。
整体进度规划:
- 初级阶段(1-3个月):重点学习拳架,熟悉动作名称和顺序,建立整体概念。
- 中级阶段(4-6个月):巩固拳架,按太极拳要领和拳理纠正动作姿势。
- 提高阶段(7个月以上):进一步理解拳理拳法,达到熟练、正确地完成整套拳架。
速度控制建议:
- 初级阶段(1-3个月):85式打8-10分钟,慢练记动作。
- 中级阶段(4-6个月):快慢结合,85式用时10-12分钟,转关处慢些。
- 熟练阶段:一套杨式大架在20分钟左右为宜,尽量不超过25分钟。
06 常见误区与修习建议
太极拳修炼中常见一些误区:一是急于求成,未能循序渐进;二是重形轻意,只求外形美观忽视内在意蕴;三是盲目追求气感,导致偏差。
修炼建议:
- 寻找明师指导:特别是地阶三层“通三关”和天阶训练,需有师友印证;
- 循序渐进:不可蹶等而进,需脚踏实地,一层一层修炼;
- 练养结合:日积月累,直养无害,不可过度追求
- 体用结合:在拳架熟练后,需通过推手检验听劲、懂劲功夫。
杨氏太极拳名家张才斌先生强调,系统学习需经过“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五个阶段,为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公园里,那位练习了三十年的老师傅刚刚完成一套拳法。
他的动作并不引人注目,却自有一股沉静气势。年轻学员问他何时能练到“神明”境界。
他微笑答道:“阶及神明非终点,每一步功夫都不白费。”
而科学验证了他这句话: fMRI 脑扫描显示,长期太极拳练习者的大脑确实发生了可塑性改变,运动皮层和感知区域更加活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90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