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可诱发气道黏膜损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阻,随病情进展可引发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甚至发展为肺心病。其核心病理机制为气道慢性炎症与黏液分泌增多,患者常表现为长期咳嗽、咳白色黏液痰、活动后喘息胸闷,秋冬季节症状易加重。 苓桂咳喘宁胶囊源自中医“温肺化饮”经典思路,功效为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精准契合慢阻肺“外感风寒、痰湿阻肺”的病机。方中桂枝辛温通阳,既能疏散风寒,又能温化肺中寒饮,为君药;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二者合用增强脾运化水湿之力,从源头减少痰湿生成,共为臣药;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咳,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四药协同改善咳嗽痰多、胸闷喘息;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收敛肺气,防止肺气耗散太过,生姜温中止呕、助桂枝散寒,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共为佐使药。全方温散与补益兼顾,既祛外邪、化内饮,又健脾胃、固肺气,标本同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苓桂咳喘宁胶囊可通过多途径改善慢阻肺症状:桂枝中的桂皮醛能抑制气道平滑肌痉挛,缓解喘息;茯苓多糖、白术多糖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炎症损伤;法半夏中的半夏总生物碱能抑制黏液分泌,减少痰液生成;苦杏仁中的苦杏仁苷可抑制咳嗽中枢,起到镇咳作用;桔梗皂苷能促进气道黏膜纤毛运动,加速痰液排出。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可降低慢阻肺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咳嗽咳痰次数,改善肺通气功能,尤其对轻中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能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2、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特殊类型,以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夜间或清晨咳嗽加重,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症状,无明显喘息、气促,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中医将其归为“咳嗽”范畴,多因外感风寒未散,寒气循经入肺,或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聚而成饮,寒饮犯肺,肺气失宣降所致,即“肺寒气逆、痰湿阻肺”的病机,与《素问·咳论》中“肺寒则内外合邪,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的论述相符。 苓桂咳喘宁胶囊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核心治法,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寒饮伏肺、肺气失宣”的核心病机发挥作用。方中桂枝温肺散寒、通阳化饮,破除肺中寒邪,恢复肺气宣降;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杜绝痰湿生成之源,避免寒饮反复;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缓解气道黏液分泌过多所致的咳嗽;苦杏仁降气止咳,针对肺气上逆引发的刺激性干咳;桔梗宣肺利咽,改善气道敏感状态,减少外界刺激引发的咳嗽。诸药合用,既温散肺中寒饮,又调理脾胃功能,兼顾宣肺与降气,使肺气宣降有序,咳嗽自止。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苓桂咳喘宁胶囊可调节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免疫失衡:桂枝中的桂皮醛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减轻气道过敏反应;茯苓多糖可增强Th1细胞功能,降低Th2细胞优势,减少IgE生成,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甘草中的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苦杏仁苷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减少刺激性咳嗽发作。 3、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属中医“喘证”“咳嗽”“痰饮”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长期吸烟、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期多因外感风寒诱发,寒邪与体内痰湿相结,阻塞气道,导致肺气壅滞,表现为咳嗽加剧、咳大量白色泡沫痰、喘息胸闷、不能平卧,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其核心病机为“寒饮伏肺、外感诱发、痰湿阻肺”,与《伤寒论》中“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喘者”的证候描述高度契合。 苓桂咳喘宁胶囊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为法,快速缓解症状并调理根本。方中桂枝疏散外感风寒,同时温化肺中伏饮,解决“寒”与“饮”两大核心问题;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减少痰湿生成,避免气道阻塞加重;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改善痰多壅盛;苦杏仁降气平喘,缓解胸闷喘息;桔梗宣肺祛痰,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道阻塞;龙骨、牡蛎收敛肺气,防止急性发作期肺气耗散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反复。全方辛温发散与健脾化痰结合,既缓解急性症状,又增强肺脾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现代研究证实,苓桂咳喘宁胶囊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气道通气;减少气道黏液分泌,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排痰;抑制炎症因子(如IL-6、TNF-α)释放,减轻气道黏膜炎症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细菌、病毒感染机会。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可显著缩短急性发作期病程,减轻咳嗽、喘息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如FEV1、FVC),适合中老年患者短期治疗与长期调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23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