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 10% 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胃部疾病,我国胃病发病率更是高达 30% 以上。当胃部出现反酸、胃胀、胃痛等不适时,合理用药成为缓解症状的关键。然而,家庭药箱中五花八门的胃药,你真的用对了吗?本文将系统梳理 36 种常用胃药的分类及应用原则,帮助你避开用药误区,科学守护胃部健康。
一、抑酸药物:胃酸过多的 ‘灭火器’
(一)拉唑类(PPI):强效抑酸主力军
- 作用特点: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发挥抑酸作用,是目前抑酸效果最强的药物类别。数据显示,拉唑类药物可使胃酸分泌减少 90% 以上,起效时间多在 30 分钟至 1 小时内。
- 代表药物:
- 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 PPI,常用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标准剂量为 20mg / 次,早餐前服用,连续用药不宜超过 8 周。长期服用需注意补充钙剂,预防钙流失。
- 雷贝拉唑:起效速度更快,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辅助杀灭作用,在四联疗法中使用率达 65%。
- 艾司奥美拉唑:抑酸作用持续时间可达 24 小时,特别适合夜间反酸明显的患者,睡前加服 1 粒可显著改善症状。
(二)替丁类(H2 受体拮抗剂):温和抑酸选择
- 适用场景:适用于轻度反酸症状,如饮食刺激后的短暂不适。其抑酸效果较拉唑类弱约 30%,胃溃疡急性期不建议单独使用。
- 典型药物:
- 雷尼替丁:150mg / 次,早晚各 1 次,肾功能不全者需减半剂量。
- 法莫替丁:抑酸强度是雷尼替丁的 20 倍,20mg 睡前服用可有效预防夜间胃酸分泌。
二、黏膜保护药物:胃壁的 ‘防护盾’
(一)黏膜保护剂:直接覆盖损伤部位
- 作用机制:此类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胃酸、胆汁等刺激因素,促进溃疡愈合。
- 常用药物:
- 铝碳酸镁:咀嚼后 3 分钟即可起效,不仅能中和胃酸,还能吸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餐后 1 小时服用 2 片,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 6 片。
- 硫糖铝:空腹服用后可在溃疡面形成类似 ‘液体石膏’ 的保护层,但约 10% 的患者会出现便秘副作用,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
- 胶体果胶铋:作为铋剂,除保护黏膜外,还可协同杀灭幽门螺杆菌,常用于四联疗法,连续用药不超过 2 周,服药期间大便变黑属正常现象。
(二)黏膜修复剂:促进自我修复
- 代表药物:
- 康复新液:从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制备,临床研究显示,其可使胃黏膜修复速度提升 40%,30ml 餐前冲服,胃溃疡患者疗程通常为 4-6 周。
- 替普瑞酮:通过促进胃黏液分泌,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50mg / 次,每日 3 次饭后服用,适合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调理。
三、促动力药物:缓解胃胀的 ‘引擎’
(一)胃肠动力促进剂
- 作用效果:通过增强胃肠蠕动,改善餐后胃胀、早饱等症状。
- 药物对比:
- 多潘立酮:经典上消化道动力药,10mg 餐前 15 分钟服用,每日不超过 3 次。需注意,有心脏疾病者慎用,其导致心律不齐的风险约为 0.5%。
- 莫沙必利:全胃肠动力调节药,对便秘型消化不良效果显著,餐后半小时服用,腹痛副作用发生率约 1-2%,安全性更高。
- 伊托必利: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适合胃胀合并轻度腹泻的患者,如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二)消化酶与益生菌:辅助消化方案
- 复方消化酶:含胃蛋白酶、胰酶等成分,餐后 2 粒服用,可使脂肪类食物消化效率提升 30%,但需避免与拉唑类药物同服。
- 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制剂,餐后温水送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胀气症状,与抗生素需间隔 2 小时服用。
四、幽门螺杆菌根治:四联疗法规范应用
(一)治疗方案组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根治需采用 ‘四联疗法’,即 1 种拉唑 + 1 种铋剂 + 2 种抗生素,疗程 14 天。研究表明,规范治疗的根除率可达 85-90%。
(二)药物选择原则
- 抗生素组合:
- 阿莫西林:1g / 次,每日 2 次,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 克拉霉素:0.5g / 次,每日 2 次,约 30% 患者会出现口苦症状,服药期间严禁饮酒,以免引发双硫仑反应。
- 呋喃唑酮:耐药率低,适合多次根治失败的患者,0.1g / 次,每日 2 次,但 15% 的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用药期间避免驾驶。
- 拉唑与铋剂:奥美拉唑 20mg 或雷贝拉唑 10mg,每日 2 次餐前服用;胶体果胶铋 100mg 或枸橼酸铋钾 220mg,每日 2 次餐前服用,需注意铋剂过量有肾损伤风险。
五、解痉止痛与通便药物:对症缓解症状
(一)解痉药:快速缓解胃绞痛
- 颠茄片:15 分钟内起效,10mg / 次,青光眼患者禁用,以免升高眼压。
- 山莨菪碱(654-2):肌注起效快于口服,适用于急性胃绞痛,但可能引起口干、尿潴留,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二)通便药物:改善胃病伴发便秘
- 乳果糖:15ml 早餐时冲服,1-2 天起效,糖尿病患者可用,过量易致腹泻。
- 聚乙二醇:物理性通便,不影响胃药吸收,胃术后便秘患者首选。
六、中成药辨证应用:寒热虚实巧分辨
(一)胃热证
- 三九胃泰颗粒:清热燥湿,慢性胃炎胃热型患者餐后服用,糖尿病患者可选无糖版。
- 胃力康颗粒:清热理气,饭前服用,孕妇需谨慎使用。
(二)胃寒证
- 温胃舒胶囊:温中补虚,萎缩性胃炎胃寒型患者饭后服用,胃热者忌用。
- 香砂养胃丸:温胃化湿,适用于胃寒伴痰多症状,每日 3 次,每次 8 丸。
- 温胃降逆颗粒:以温中散寒、降逆和胃为功,对于胃寒引发的胃脘冷痛、呃逆(打嗝)、呕吐等,像胃寒导致频繁嗳气、进食生冷后呕吐清水的情况,餐后用温水送服,能借助其温散寒邪、调顺胃气之力缓解不适 。但胃热呕吐(表现为呕吐物酸腐、口苦口臭)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以免影响药效。
(三)气滞证
- 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情绪性胃胀患者可用,冲服时保持心情舒畅效果更佳。
七、五大用药误区:90% 的人曾踩坑
八、科学用药三原则
胃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是一门科学,只有根据症状类型、疾病阶段、个体差异合理选药,才能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本文梳理的 36 种药物分类及应用原则,结合临床数据与用药经验,为大众提供了系统的用药参考。如需长期用药或症状反复,建议及时就医,在消化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23 版)》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第五版)》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20 版)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 15 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65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