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不传之秘:补肾不用鹿茸,疏肝不用柴胡,固涩不用芡实
2025
08-28

中医不传之秘:补肾不用鹿茸,疏肝不用柴胡,固涩不用芡实

老中医常说 “用药如用兵”,不是名气大的药就好用 —— 比如补肾不盯着鹿茸,疏肝不执着柴胡,固涩绕开芡实,看似反着来,其实是摸透了现代人体质的 “灵活门道”,今天用大白话讲透,再附个真实案例:1. 补肾:别总靠鹿茸,温和的 “润养药” 更适合现代人一提补肾,很多人先想到鹿茸,觉得它 “补得猛”。但现代人大多是 “虚中夹燥”—— 久坐、熬夜早把身体里的津液耗少了,鹿茸像 “烈火”,补得太燥容易伤津液,反而上火、口干。有经验的中医更爱用枸杞、桑葚这类 “温润药”:它们补肝肾却不燥,像 “清泉” 一样慢慢滋养,既补了虚,又不会耗伤津液,尤其适合平时没精神、腰软,还偶尔口干的人,比鹿茸更贴合现代人的体质。2. 疏肝:少用柴胡,“柔和药” 疏气不耗气一遇肝郁、爱生气,不少人就想用柴胡。但柴胡偏 “升散”,会悄悄耗掉身体里的气和阴 —— 现代人压力大,本身就容易气虚,用多了柴胡,气越耗越少,反而更没精神、更烦躁。其实用玫瑰花、佛手这类 “柔缓药” 更稳妥:它们像 “和风” 一样疏理肝气,不猛不燥,既能顺开堵着的肝气,缓解胁肋胀、情绪差,又不会耗气伤阴,哪怕气虚的人用,也不用担心越疏越虚。3. 固涩:不用芡实,“通补药” 固精不堵路芡实能固涩,可很多人吃了虽然遗精少了,却发现博起更差 —— 因为芡实太 “滞涩”,会堵着气血流通,气血送不到宗津,自然没力气。老中医更爱用莲子、金樱子:它们能固精,却不会堵气血,像 “轻掩门户” 一样,既防止精气外泄,又能让气血正常流通,比如遗精、尿频的人用,既能改善症状,又不会影响正常功能,比芡实更灵活。看个真实案例:35 岁男同胞的调理过程我门诊有个 35 岁的患者,问题不少:博起差、时/间/短,每周遗精米青2-3 次,还腰软、烦躁、胁肋胀,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 —— 辨证是肝郁肾虚,虚实夹杂,没敢用猛药,就按 “柔肝、润肾、缓固” 的思路调:一诊用玫瑰花、佛手疏肝,枸杞、桑葚补肾,莲子固涩,再配茯苓、山药健脾:喝了一阵,胁肋不胀了,遗米青也少了,但博起没太改善;二诊加了香附(增强疏肝)、菟丝子(加强补肾):帮气血更好地送到宗津,没多久博起石更度就上来了;三诊去掉香附(怕久用耗气),加了益智仁(巩固固涩):再喝 1 个月,功能恢复正常,随访也没复发。全程没用到鹿茸、柴胡、芡实这些 “名药”,却靠贴合体质的 “柔药” 调好,这就是中医 “灵活应变” 的厉害。提醒:不是说鹿茸、柴胡、芡实不好,而是它们有 “偏性”,现代人多虚实夹杂,用猛药容易 “顾此失彼”。调理身体一定要辨证,比如你是肝郁夹湿热,就不能光用玫瑰花,得加清热的;要是肾虚夹瘀,枸杞、桑葚还得配点活血的。不确定自己情况,千万别瞎用药,找医生看看更稳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