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反复难除,1张古方来帮忙,5味药打通肝脾,痰湿连根拔除很多人被痰湿缠上就头疼,早上起来嘴巴发黏、舌苔厚得像铺了层东西,肚子也胀胀的,穿衣服总觉得身上沉,减体重也难。就算平时少吃点、多运动,没过多久痰湿又回来了,总像除不干净似的。听着有古方能用5味药打通肝脾、连根拔痰湿,难免想试试,可先得弄明白,痰湿为啥总反复。中医里说,痰湿的根大多在肝脾。脾是“运化水湿”的,吃进去的水、喝下去的汤,都得靠脾转化成身体能用的津液,要是脾弱了,水湿转不动,就会慢慢积成痰湿,比如吃点甜的、凉的就腹胀,就是脾运化差的信号。肝呢,能“疏泄气机”,气顺了才能推着水湿走,要是老生气、憋闷,肝气堵了,水湿也会跟着堵在身体里,变成痰湿。这俩脏腑没配合好,痰湿自然容易反复。常说的这张古方,大多是指二陈汤加减,基础方就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苍术这5味药。半夏能燥湿化痰,把肺里、胃里的痰湿化掉,比如咳嗽有白痰、喉咙发堵,就靠它帮忙;陈皮理气健脾,让脾的运化劲儿足起来,还能让气推着痰湿走;茯苓能利水渗湿,把身体里多余的水排出去,减少痰湿的源头;苍术比茯苓燥湿的劲儿更足,适合痰湿重、舌苔特别厚腻的人;甘草能调和其他药材,还能护着脾胃。对那些脾弱、肝气有点堵,痰湿又不算特别重的人,喝了确实能缓解,比如之前肚子胀、痰多,喝几天可能觉得胃口好了、痰也少了。“连根拔除”的说法有点太绝对。痰湿反复的原因不止肝脾问题,比如有人长期住在潮湿的地方,或者总爱吃冰饮、甜蛋糕,就算用古方打通了肝脾,这些坏习惯还在,痰湿早晚还会回来。还有人是肾阳虚,肾能“温化水湿”,要是肾阳不足,水湿没法彻底排出去,光靠调肝脾也只能缓解表面,没法真正“连根拔”。另外,每个人痰湿的轻重和夹杂的问题不一样,有人痰湿里夹着寒气,平时怕冷、痰是白色的;有人夹着热气,痰发黄、嘴里发苦,用同一个5味药的方子,效果肯定不一样。很多人看到“古方”“5味药”就觉得简单,照着方子抓药自己煮,根本不看自己的体质。之前有个例子,有人觉得自己痰湿重,就按方子买了半夏、苍术煮水喝,没喝几天就觉得口干、喉咙疼,去看中医才知道,他痰湿里夹着虚火,半夏、苍术都是燥湿的药材,把身体里的津液也燥没了,虚火更旺了。还有人本身脾胃特别弱,喝了含半夏的药,觉得胃里恶心、想吐,这就是没考虑到脾胃耐受度,盲目用药的结果。古方的用量和加减也很关键。比如半夏有毒性,必须用炮制过的法半夏,用量一般3-9克,多了会中毒;苍术燥湿劲儿大,要是痰湿不重,用3克就行,多了会伤阴。而且真正用的时候,得根据症状加药材,比如夹寒的人要加生姜温一温;夹热的人要加黄芩清清热;肝气堵得厉害的人,还得加柴胡疏肝。要是不管这些细节,就按固定方子吃,要么没效果,要么伤身体。平时想预防痰湿反复,比吃药更重要。饮食上别吃太多甜的、凉的、油腻的,比如奶茶、冰淇淋、油炸食品,这些最容易生痰湿,多吃点冬瓜、薏米、山药,能帮着健脾祛湿。每天抽20分钟散散步,不用走太快,能促进气血运行,帮着身体排湿。要是住在潮湿的地方,多开窗通风,衣柜里放防潮袋,别让环境里的湿气再钻进身体里。要是痰湿确实反复得厉害,影响到生活了,想试试这张古方,最好先去正规医院的中医科看看。让医生帮你看舌苔、摸脉象,判断你痰湿的类型和轻重,看看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方子,再调整药材和剂量,告诉该怎么煎、吃多久。别轻信“连根拔除”的说法,痰湿调理是个慢功夫,得用药加改习惯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减少反复。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38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