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是疾病的最表浅的阶段,那么阳明病是更近一层。到了这一阶段基本上不寒,反恶热,当然这种恶热与太阳温病不同,太阳温病的恶热,它的邪也是比较表浅的,但是阳明病的话,它会更进一步。形成了热比较厉害的这样一个阶段。确切的说就是内热亢盛,然后伤及津液,有化燥的这样一个趋势。
所以阳明病它是以热和实的表现为主,当然也不排除会有虚有寒的这样一些情况出现,那么以热和实为主的时候我们就使用清法和下法。热就要清,实就要下。比如说,我们在阳明病篇当中,有这个白虎汤清热,气有余就是热,清热的这些办法还有栀子豉汤,还有猪苓汤,我们说养阴利水以达到清热的办法。
那么形成燥屎之后,我们就要使用下法,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甚至由于精液的丧失,导致了脾的功能受到了约束,这时我们用到了麻子仁丸,还有蜜煎导方,蜜煎导,就是把蜂蜜熬了,然后做成一个栓剂,塞到谷道当中,还会有猪胆汁这些灌肠。茵陈蒿汤也是清利湿热,抵当汤逐瘀泄热等等办法。
在阳明病篇当中,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说。这个阳明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那太阳阳明是什么?正阳阳明是什么?少阳阳明是什么?那么通常来讲的话,我们说阳明病,胃家实是也,这指的是正阳阳明。那么胃家指什么?不单单指胃,也包括肠,大小肠全部包括,当然按我们现在解剖学,小肠又包括空肠回肠,那大肠又分乙状结肠,直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这些。中医基本上不区分这些东西。就是整个胃家,有这种燥屎的状态,这种燥屎在最初的阶段,不一定要有形成燥屎啊,它只是燥和实。因为精液的损失导致化燥,因为气的瘀滞不通,比如说脾约,因为太燥了,脾的运化受到了制约,这种运化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
基本上说太阳阳明就是一个脾约的情况,津液的丧失,导致脾的功能受到了制约,那正阳阳明的话,一定形成了胃家实,但这个实,不一定是有燥屎,但是有气的淤滞不通。那么少阳阳明了,很多时候都是误治导致又发汗又利小便,导致虚烦。胃中燥烦,导致运化的异常大便难,这种大便难的话,不一定是有燥屎的形成,但是它大便就是不利索。
像这个阳明病,很多时候,就是太阳病治的时候,采用了错误的治疗方法。不管是吐法下法,还是汗法,导致津液大幅度的损伤,形成了这种气的运行的障碍。我们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太浅了,船都搁浅了,那津液的丧失就会导致这个运化的异常。这种情况我们也称之为是脾约,可以说这样的一个情况,我们叫太阳阳明的阶段,就是太阳病因为错误的治疗方法,汗吐下导致津液损伤。精液损伤了,脾的功能受到了制约,所以说这个时候叫太阳阳明,那么如果津液损伤进一步化燥。气机运行不动了,然后形成了一个脾的约束,脾的功能被约束的这样一个状态,而是形成了一个气机的瘀滞不通化热。不只是化燥也化热,那这种情况下,我们称之为正阳阳明,当然化热到一定阶段的话,就会大幅度的伤害津液,更进一步的形成胃家实的状态。那同样是汗吐下法,损伤津液,同样是化热化燥,这个同样是大病难啊,那如果是处于一个更虚损的状态,不是阳亢的状态啊,你像正阳阳明比较阳热。太阳阳明表现的可能是运化不动的状态,那么正阳阳明表现的是一个燥热的状态啊,那么,少阳阳明的话就进一步趋向于虚弱的状态,在少阳阳明的阶段,它们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当然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它是一个不同的阶段,当然说治疗不当的时候,会导致不同阶段,如果治疗得当,就截断病情,不会再进一步的往下走。
实际上近几年呢,我们常常不容易看到正阳阳明,就是气分的那种高热啊,大便的那种化热化燥的那种湿热的状态,我们是不容易见到的,我们更多见到的是第一种太阳阳明,我们更多的是见到这种虚汗的状态。这种脾的运化能力低迷的状态,也就是麻子仁丸的一个状态,当然我们也会比较容易见到少阳阳明的状态,就是处于一个虚热的状态,我们姑且可以把太阳阳明理解成虚寒,我们可以把这个少阳阳明理解成虚热,如果是按今天的这些证型去分析的话,我们可以把太阳阳明,当成是一个脾阳虚的状态,或者说是胃强脾弱的状态。那我们也可以把正阳阳明当成一个胃火炽盛的状态,那我们把少阳阳明当成是一个虚弱的状态,虚弱的状态下,我们就要想到使用小柴胡汤苦降,这个降补的一个治疗手法。所以说阳明病,不常常是一步到位就得了阳明病,往往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治疗方法,导致大量的津液丧失。无论是形成脾约,无论是形成燥热,无论是形成虚热,它通通都是一个疾病在一个非正常的轨道上的一个进展,一个不同的阶段。
当然我们说他不正常也是正常,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治疗的方式,导致了它一个病理生理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是病理生理。那为什么称之既是病理又是生理呢?因为它非正常,所以叫病理,因为它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变化,所以叫生理。病理生理状态也是人体对于一个疾病状态的一种回应,也是我们人体自救的一种状态,就是会有病理的一个问题存在,也会有生理的一个参与。你像有一些不可逆的病症,它完全就是一个病理状态,它不会有生理的回应,回应不了啊,当然是我们要把它扭转到一个生理的状态,没有病理的状态的存在的这种平衡!
是啊,中医不只是说中国的医学就叫中医,而是说我们有一种适中的,我们有一种调中的,使得阴平阳秘,阴阳和必自愈的这样一个状态,就是使失衡的一个状态重新达至相对平衡的状态,没有绝对平衡,只有相对平衡的状态。所以对于辨阳明病篇,我们要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它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热伤津液,然后运化异常,或者燥热的状态,或者虚弱的状态。我们头脑当中要有这样的一个轮廓,就是说阳明病也有虚寒,也有湿热,也有虚热。
那么阳明病有虚寒,有虚热,有湿热,有没有湿寒的状态呢?其实湿寒的状态,也会有啊,只是我们认为说这种状态,可能就趋向于是太阴病了,因为我们的六病,不是指的十二经,所以有些时候需要把这个12变成六,有这种由博反约的这样一种能力啊,甚至我们要把三阴三阳变成一阴一阳,变成一个阴阳的这样一个状态,阴阳是相对的,就像我们之前也跟大家说过。太阳相对阳明,它是表是阳,可是阳明相对太阳是里是阴。可是如果我们从少阳的角度看的话,阳明也是表,那少阳反而成里了。
我们从三阴的角度看的话,三阳都是表对吧?当然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厥阴反而成了表了,少阴反而成了表了,太阴反而成了表了,因为人身是一个圆,就像地球,哪边是上边啊,都是上边。那边是外边啊,是中国吗?还是美国吗?它都是外边啊,都是外边。始终我们对于不同的疾病的阶断,我们都要从这个气的概念去理解,它是气聚还是气散,那么阳明病显然是气的瘀滞状态,或者是气聚的一个状态。
比如说在太阳阳明当中,它就是一个气的瘀滞的状态,但是它表现的是一个迟钝的状态。运化不给力的状态,无力运化。那么正阳阳明的话,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亢奋的状态啊。少阳阳明的话,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虚亢的状态,就是亢奋无力的状态。它和少阳阳明,它和这个太阳阳明,有时候不好区分啊,因为太阳阳明,很多时候呢,会被误以为是太阴病。我们慢慢的去消化,这个他们的不同阶段的一个特点。
太阳阳明这样的一个疾病状态,现在还是比较多见的,我前面也说了,说正阳阳明不多见,少阳阳明比较多见,实际上最多见的就是太阳阳明,这种胃强体弱的状态。就是现在的人吃的都不少,但是都表现出一个运化不良的状态,或者大便软啊,甚至便溏,运化不了,人体自救就把它排出去。或者表现出大便也不干,但是就是好多天不去大便的这样一个状态,那我们说这些状态全部都是要用麻子仁去治疗吗?也不是啊。我们可以选用汤剂,是要削弱胃的力量,加强脾的力量吗?其实后世就是这么做的,但是这种做法其实并不高明,高明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去通,其实表面看胃强脾弱,还是因为脾胃这种阴阳的交流不够,脾胃的这种阴阳的互动不够,不够畅通,表现出来的好像是胃比较外向一点,脾比较内向一点。我们需要让它们有更多的沟通交流,这样脾也就不弱了,胃也就不强了,阴阳和必自愈,所以更高明的办法是去通,而不是说专门使用苦寒的药物削弱胃的力量,那样必然伤害到脾,也不是说专门使用一些温燥的药物去加强脾的力量。那样的话必然会影响到胃。所以说,我们说学习经方,日子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都是通,并不会简单的处理一个症状,简单的处理一个病机啊,经方往往都是顾大局,往往都是眼光更高更远。我们需要锻造这种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思维当中,我们才可能把疾病治的更好。把握的更彻底!
(2023年5月14日李老师讲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23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