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康平本《伤寒论》辨少阳病篇2
2025
08-03

康平本《伤寒论》辨少阳病篇2

打开课本第103页,我们来继续学习康平本《伤寒论》辨少阳病。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胁下为什么硬满?因为太阳病没有得到彻底的解除。人体的气机瘀滞在胁下,从而导致胁下的硬满,那么由于胁下硬满,气机的瘀滞不通,甚至上逆导致干呕。我们一直在说少阳病它是属于一个气有余但血不足的状态。它又有热又有虚,所以出现了,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特别提到尚未吐下,没有经过吐下,脉沉紧者,言外之意。不能是浮缓的,不能是浮紧的而是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为什么脉沉呢?因为邪气入里了,为什么脉紧呢?气机的瘀滞不通了啊。所以说这种情况下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子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组成,柴胡苦平,黄芩苦平。用了两个苦的药,半夏辛平,生姜辛温,用了两个辛的药。辛苦配了吧,然后又用了三个甘味的药,甘平的甘草,甘微寒的北沙参,还有甘平的大枣。辛苦甘的配伍就出来了。

小柴胡汤一直被大家所喜用,甚至有的人特别喜欢用小柴胡,而被称之为是小柴胡先生。当然我们后世用柴胡类的方剂,大多加加减减,尤其不会使用原剂量,基本上柴胡,就是12克或者24克,最多也不过三四十克,绝不会用到原剂量。120克,这是我们后世的一个做法,我们黄芪敢用200克,但是柴胡一般没有人使用大剂量。那么在整个的小柴胡汤的药物的组成当中,柴胡是占了主要的位置。柴胡120克,半夏半升,差不多也就三两四十五克到60克,那么黄芩三两四十五克,北沙参三两四十五克,生姜三两45克,甘草三两45克,大枣12枚,差不多也是45克。整个辛苦甘的配伍当中,其实它还是在通,以通为主,当然它加了姜草枣这些甘味的药物在里边。

小柴胡汤被很多人喜欢,甚至喜欢到无与伦比的程度,就是凡是来看病的全部开小柴胡汤。但是基本上都会做加减,小柴胡汤被大家喜欢,是因为小柴胡汤上中下三焦全能得以治疗,我们昨天也提到过,说桂枝汤主要偏向于中上二焦,那么小柴胡汤是偏于中下二焦,尤其它是降补下焦的,但是桂枝汤的话。和下焦的关系不是很大,色们都是属于和法,都是属于调和的。

像桂枝汤,也是一个辛苦甘的配伍,辛温的桂枝,苦平芍药,构成了一个辛苦配,还有这个辛味的生姜,甘味的大枣,还有这个甘平的甘草啊,构成了一个辛苦甘配,当然桂枝汤它通常不会涉及到下焦,但是也不是说和下焦一点关系没有,因为里边的苦平的芍药,其实它是和下焦有关系的。

那么我们继续看下面的条文,说若已吐、下、发汗,刚才说尚未吐下,脉沉静者,与小柴胡汤,那么已经吐下过,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这就是经过吐下发汗以及温针这些手法治疗后,津液的耗损导致谵语了,那么这种柴胡证罢,就是不见柴胡证了,此为坏病,这种病呢就是比较复杂的,那小字部分注解说,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不是说这种病就不治了,而是不能够再使用小柴胡汤,或者是再使用桂枝汤去治疗了。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能够使用这些方子,而是说需要重新审查这病的病因病理病机,重新审查知犯何逆,知道这个气血处于一个逆乱的状态,依法治之,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那下面提到说,三阳合病,脉浮大,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脉浮大,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就是出现总想睡觉,然后眼睛一闭上就出汗这种三阳合并的情况。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燥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这个去是离开的意思,阳呢,跑到阴里边去了。那么这个阳跑到阴里面去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伤寒六七日,就是说伤寒六七日的话,正好是快要好的这个阶段。那么也是容易产生变数的一个阶段,就是说病容易好,也容易变坏,说无大热,就是说没有明显的发热的情况,但是看到了他的这个焦躁不安,躁动不安,这种情况是说从阳入阴的一个征兆。

接着往下看,说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伤寒三日,三阳为尽,是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的这些症状都没有见到,或者说都已经过去了,消失了,那三阴当受邪,就是说该轮到三阴了。说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进入三阴应该不能吃,但是他反而很能吃,而且也没有呕逆的情况,没有客气上逆,这个三阴不受邪,就是代表着太阴少阴厥阴不受邪,这个三阳尽了之后,没有成功的进入三阴这样一种情况。

那么我们继续看104页,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少阳脉小者,也属于阴脉。就是脉体比较小,脉势比较微,虽然少阳血不足,但气有余,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也就是有可能自己就好了。少阳病的欲解时,是从寅至辰上。寅时是凌晨三点到五点,那辰时,是上午七点到九点。也就意味着说是从凌晨的三点到早上的九点,这是少阳病痊愈的时间段。

那么少阳病,里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处方小柴胡汤,但是我们需要明白,说少阳病的代表方,其实不见得是小柴胡汤,其实更应该是黄芩汤,总体来讲的话,少阳病它相对太阳阳明,它是入里了,但是它相对三阴的,它是表没有入里,所以说它是一个门户,进入三阴的门户,入里了没有啊,该出表的出表,该入里的入里,阴阳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一个正常运行的状态。

现在我们很多的时候,认为这个少阳就是一个枢机,就是表里枢的枢,实际上这种也不完全对,我们现在认为就是疏机不利,胆火肝胆疾病是少阳。其实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是不全面的,不彻底的,其实少阳病总体来讲的话,它是属于一种人体的气血已经处于一个虚的状态。但是由于受到外邪的影响,它还是有一定能力抗邪,但是却无力彻底抗邪的这样一种状态。尤其表现出气还很旺啊,至少是一个瘀滞的状态,其实气已经虚了,只是一个瘀滞的状态,所以表现出的是一个亢奋的状态。

那么真正的阴血已经不足了,所以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虚阴虚,然后客热上逆的这种情况,那么主要热在中上二焦。包括我们说到它的一些症候,目眩,为什么目眩?还是因为虚啊,人体的气不能够濡养这个上部,会出现一些头晕的情况,目眩的情况,会出现一些口苦的情况,因为有郁热会出现咽干的情况,说精液不能上乘这种情况。

那么少阳病的真正的一个代表方,应该是黄芩汤,邪气依然偏于中上二焦,出现了一种郁热的状态。那么苦降的黄芩汤,可以解决这一状态,就是不能够采用汗法,不能够采用下法,不能够采用吐法,可以采用黄芩汤,也算是一种和法,把它轻轻的降一降。那么如果说到达了一个小柴胡汤的地步,其实是一个黄芩汤的升级版,一定牵涉到下焦的虚的问题的存在。黄芩汤就是桂枝汤,把这个辛温的桂枝和生姜去掉。然后加了一个黄芩,所以说黄芩苦平,然后芍药也是苦平的,黄芩和芍药都是苦平的药,它们两个都能够清上焦的热,或者也可以说是降上焦的热,使它们得以降下来,那么降到什么地方呢?降到中焦,甚至降到下焦,降到下焦有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呢?就是要顾及到肝肾的阴血的问题。也是为了说进一步发展不要发展到小柴胡汤的地步,那如果说一定发展到小柴胡汤的地步,那黄芩汤就不可以胜任了,我们就需要使用这个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黄芩汤当中黄芩和芍药两个苦平的药,再加上甘草和大枣两个甘平的药。也就是两个苦平的药,加上两个甘平的药,就是形成一个苦甘配,完全没有辛味的药物在里边,但是如果黄芩汤它要降补到肝肾的话,它就会加一些辛味的药在里边,比如说半夏辛平,比如说生姜辛温,又把这些辛味的药加回来了,但是它在甘味的药当中也加了人参,也就是北沙参。它在苦味的药当中又加了柴胡。

所以说黄芩汤不过是一个缩小版的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不过是一个升级版的黄芩汤,黄芩汤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一个解表的目的。雷同于麻黄,麻黄也是苦的药,但是它是苦温,它仅针对是表部的寒湿,但是黄芩汤的话,它是苦平的为主,它针对的表部的一个热的状态。我们去反复对比,揉碎了去,这病的最早期不外乎是一种寒邪束表的状态,或者说温邪开表的状态,或者说温邪受痹的状态,不外乎呢,就是我们说的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以及太阳温病,不外乎就是伤寒中风和温病。那么伤寒的话,我们说的代表方是葛根汤,或者它兼喘的情况下用到麻黄汤,那么在中风的情况下,不外乎就是桂枝汤,或者兼喘的情况下用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还有温病不外乎就是这个黄芩汤,或者说越婢汤。

那么黄芩汤着重的是降下去,也就是热的不厉害的降下去退回来。那么越婢汤,就是说一定退不回来的情况下,就是让它出去,那就涉及到清热的问题。包括麻杏石甘汤也有雷同的情况存在,包括桂枝二越婢一汤,包括桂枝麻黄各半汤,它们都是在表部的气血的调整上。这个做细微的一些个调整,从而使得比较匹配疾病的那个状态。

(2023年5月15日李老师讲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