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细脉浅解
2025
07-19

细脉浅解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

一、核心特征:

形细如线:脉道狭窄,指下感觉如循丝线,虽微弱却始终清晰可辨。

三部皆显:浮、中、沉三取均可得,尤以中取最显(与微脉的“似有似无”相异)。

势软力弱:搏动幅度小,无弦脉之紧硬,亦无洪脉之汹涌,柔和而乏力。

生理性变异:

冬季健康人脉可稍细(冬藏之象);

体型消瘦者、女性经期后偶见生理性细脉。

二、操作手法要点

举(轻取):轻触皮肤即感脉细如丝,但形态连续。

寻(中取):中等力度下,细脉特征最显,如线之细直而清晰。

按(重取):深按至筋骨,脉体仍细弱不绝(与伏脉“深藏筋骨”相别)。

三、临床意义(主病)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明显。

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证。

机理分析: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故脉来细小如线且无力。如《诊家枢要》说:“来往微细如线,盖血冷气虚,不足以充故也。”湿性重浊黏滞,脉道受湿邪困遏,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若温热病神昏谵语见细数脉,则为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之征象。

核心病机:气血两虚或湿邪困阻

虚证(气血不足):气血亏虚:心脾两虚(贫血、慢性消耗病),脉细无力;

阴虚火旺:肝肾阴虚(甲亢、更年期),脉细数;

阳虚寒凝:肾阳衰微(甲减、肾上腺功能减退),脉细迟。

机理:血虚则脉道不充,气虚则推动无力,故脉细软。

实证(湿阻气机):湿邪内蕴:痰饮、水肿(肾病综合征、慢性胃炎),脉细滑;

寒湿痹阻:关节冷痛(类风湿关节炎),脉细紧。

机理:湿浊壅塞脉道,气血运行受限,脉细而兼滑、紧。

四、细脉形成机制(现代医学视角)

循环容量不足:贫血/脱水→血容量↓→心搏量减少→脉体细弱。

外周血管收缩:交感兴奋(疼痛、应激)→微小动脉痉挛→脉道狭窄。

代谢降低状态:甲状腺功能减退→基础代谢率↓→血流缓慢→脉细迟。

血液黏滞增高:高脂血症/免疫球蛋白增多→血液流阻↑→脉细涩。

五、辨证细化体系

1.兼脉辨证

细数脉:阴虚火旺(结核病、更年期潮热)→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细涩脉:血瘀夹虚(冠心病、肝硬化)→养血活血(桃红四物汤);

细滑脉:痰湿内阻(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化痰利湿(二陈汤);

细迟脉:阳虚寒凝(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温阳通脉(麻黄附子细辛汤)。

2.三部定位辨证

左寸细:心血虚(失眠、心悸)→归脾汤;

右寸细:肺气虚(久咳、气喘)→补肺汤;

左关细:肝血虚(目涩、胁痛)→四物汤加枸杞;

右关细:脾胃虚弱(食少、腹胀)→六君子汤;

双尺细:肾精亏(腰酸、耳鸣)→左归丸。

3.危重证识别

细促无力(脉细+数而时止):心气衰微(心衰晚期);

细微欲绝:亡阳危候(休克、多器官衰竭)。

六、总结与应用提示

核心口诀:

“细如丝线应指显,虚损湿阻两大纲。”

鉴别要点:

与微脉:微脉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主阳衰危证);

与弱脉:弱脉沉细无力(主气血双虚);

与濡脉:濡脉浮细软(主湿困+气虚)。

动态观察价值:

细脉转洪大:提示虚阳外越(如感染性休克前期);

细滑转细涩:标志湿浊化瘀(如慢性肾病进展)。

经典论述:“细主气虚,亦主湿侵……血少气衰,脉道缩蜷。”——《频湖脉学》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