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钱 原创
方药组成:
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2g,蒲公英30g。
用法:原方中煎药后需加烧酒1~2匙和服。石氏用此方时必加甜酒水5~6匙约80ml,更加蜂蜜1匙约15ml同煎,即可行血脉而助药势,且解毒消炎之力亦得增强。如仅以水煎服之则疗效大减,故烧酒或甜酒水及蜂蜜于此方之疗效大有关系,甚为重要,不可不知。
此方载《医宗金鉴》,石氏认为原方所用药量于今之病情明显不足,目前教科书所用份量为《金鉴》一倍以上,验之临床也常感病重药轻。本文药量为石氏所拟,也仅为基本用量,石氏认为,凡药味少之方剂,药量当大为宜,药味少则少有相互牵制之力,药量大则可见明确之功力。本方中银花清热解毒力强,又有轻宣疏散,升提阳气之效,为一般风火湿热,温毒浊邪之治疗要药。石氏常用至60g以上,从无苦寒伤正之弊端;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皆清热解毒药,其性味甘苦微寒,用30g以上绝无弊端;紫背天葵有微辛之气,常用量15g上下。石氏认为此方清热解毒力强,组方简洁完备,若仅为热毒之证,视其轻重,加减药量即可,不必加减药味。本方性质平和,凡兼痰者、湿者、瘀者、肿块者、气阴津液阳气伤者,皆可随证加化痰、淡渗、活血、软坚散结、益气养阴甚至辛温化气之药。
石氏指出,本方内药若有一、二味为新鲜者,其效大增,若均为新鲜者,则解毒之力尤强,故如遇热毒之重症,尽量寻求新鲜之药材,每有意外之良效。
五味消毒饮本为治疗多种疔毒痈疮疖肿之外科良方,石氏则广泛用于内、妇、儿科感染性疾病。
(一)带状疱疹
病毒感染所致,常骤然发生,成群簇集性水疱,带状分布,痛如火燎。此热毒壅滞于皮肤经络,也属风火之毒。疾病全程均可用五味消毒饮全方,如有大水疱糜烂渗液,加土茯苓、苡仁、地肤子、苍术以除湿。部份病例病程绵长,水疱消失疼痛仍无休止,热毒并未消散,仍以此方主治,也常酌加益气养阴药。
(二)急性泌感
八正散治疗急性泌感疗效并非理想,考虑此属典型细菌感染性疾病,石氏以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为主,与八正散合方则疗效明显。如病程有迁延,则常以五味消毒饮加黄芪、白术、山药、杜仲、仙灵脾、生甘草等药,以益正气而解毒。
[病案举例]
袁某,女,44岁,教师。尿频、尿急、尿痛5天,用西药、八正散类治疗效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脓细胞(++++)。此湿热内蕴,下注膀胱之证,宜清热利湿解毒,予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2g,蒲公英30g,石韦30g,白茅根30g。服药3剂,诸证骤减。续服4剂,上证消失,尿常规复查正常。
(三)急性病毒性肝炎
本病如湿热重者当用茵陈蒿汤,若舌质红而苔黄而燥者,石氏认为系热毒为患,宜用五味消毒饮加茵陈治之。有专题研究也认为五味消毒饮有显著抗肝炎病毒作用。
(四)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胸闷,心悸,心烦,气短等证,若舌红,舌下瘀紫,苔黄,脉细数弦或有结代,伴见发热咽滞,小便黄赤,此为心火内壅,痰瘀交阻而气阴两伤,病之初起即用五味消毒饮为基本方,可以清心火而定心悸,解热毒而除心烦。若兼有痰,加郁金、胆星、法夏、云苓;气阴两伤则加山药、麦冬、泡参、西洋参、石斛;亦有心阳虚衰之患者,若伴有呼吸道感染,咽痛,咳嗽,发热等,亦可用五味消毒饮加入苓桂术甘汤、炙甘草汤、参附汤等温阳复脉方中,其意仍在清除热毒,以利心阳之恢复。
[病案举例]
文某,女,24岁,护士。诉半月前因感冒后渐感胸闷,心悸,心烦,气短,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西医治疗,诸证未解。舌尖红,舌下瘀紫,苔黄,脉细数。此心火内壅,痰瘀交阻,气阴两伤之证,宜清心解毒,化痰祛瘀,益气养阴,予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2g,蒲公英30g,麦冬15g,泡参30g,五味子15g,丹参15g,石菖蒲15g,远志15g,炙甘草10g。服药7剂,上证好转,遂以上方稍事加减,继服30余剂,病得痊愈。
(五)急性肾炎
水肿之外,尚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临床表现。若有发热,咽痛,头痛,扁桃体肿大,脉浮数等热毒之证,当以五味消毒饮加虎耳草为治。石氏认为,急性肾炎之发病固与感染有关,其病程之长短,病情之轻重,以及预后均与感染有密切关联,故如有热毒壅滞之象,必应清热解毒,以利上焦。
(六)败血症
常因细菌感染所致,有时并无明显感染病灶,以反复高热为主要表现。若以温病辨证,往往不甚贴切,以白虎、承气、三仁、清瘟败毒诸方也少效验;若认为细菌进入血液即为热入营血,临床表现又与温病之营血证不符,舌脉神识均少相似之处。石氏认为败血症多为阳热火毒内蕴,重用五味消毒饮常有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雷某,男,55岁,农民。20天前因背部生一痈疮,未予治疗,后渐壮热烦渴多汗,神昏谵妄,某医院确诊为败血症,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疗效不著。舌红苔黄,脉洪数。此阳热火毒内蕴之证,宜重剂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120g,野菊花30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5g,蒲公英30g,连翘15g,生大黄15g,甘草30g。药进2剂,热退神清,烦渴多汗消失,续服2剂病愈。
(七)糖尿病
部分初起之糖尿病者,起病突然,血糖骤升,消瘦明显,便秘心烦,乏力而口干渴,饮水也不解其口渴,面色潮红,咽燥,舌红干苔黄,脉弦数,一般认为系阴虚燥热。石氏认为乃热毒所致,当以清热解毒为先,后有养阴润燥之效,可以五味消毒饮加生地、元参、山药、虎杖治之。
(八)急性盆腔炎
若为湿热久蓄或寒湿化热者可见低热,带黄或赤,少腹疼痛,石氏以五味消毒饮为基本方,加萹蓄、炒小茴、当归、橘核、炒荔枝核、炒川楝子;若为湿热蕴毒者,则见高热,腹痛拒按等证,石氏以五味消毒饮加大黄牡丹皮汤,有脓肿者亦用此法,惟大黄之运用当视便秘之情况而定。
(九)小儿高热证
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热毒之邪,邪气最易鸱张,邪正相争,每易高热。若有汗,予本方;若无汗,加竹柴胡、薄荷;若便秘,加熟军;若惊厥,加蝉衣、胆星、僵蚕;若便溏加炒神曲、谷麦芽;若鼻衄加茅根、桑叶。
(十)急性口腔溃疡
常并见舌面溃疡,疼痛难耐,口渴面赤,心胸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数,部分尚有体温升高。石氏认为此系热毒上侵心经所致,用五味消毒饮加生地、竹叶、木通、生甘草治之。若为慢性反复发作者,不宜清热解毒法,可参考本书滋肾解毒汤。
[病案举例]
关某,女,39岁,干部。5天前因进食辛辣,致口腔内唇粘膜、舌面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椭圆形,周围红晕,表面凹陷,疼痛难耐,口渴面赤,心胸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诊断:急性口腔溃疡。此热毒上侵心经,亟当清心泻火,予五味消毒饮加味。处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30g,紫背天葵12g,蒲公英30g,生地15g,竹叶10g,木通10g,生甘草6g。3剂病减,继服2剂即愈。
(十一)一般外眼急性炎症
如多种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结合膜炎,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异物感,若伴烦躁身热,尿黄脉弦数者,多因肝肺怫郁,积热毒上壅所致,石氏每以五味消毒饮加蝉衣、炒栀子、竹叶、泡参、山药治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17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