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躯干四肢
望躯干四肢包括形态、肤色、异常活动等,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躯干四肢形体特征与动态姿势判断体质盛衰、脏腑功能及病证性质。
一、形体强弱
1. 体强。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精力充沛,动作灵活,食欲旺盛。提示脏腑精气充足,抗病力强,多见于正常人及病证初期。
体格强壮
2. 体弱。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干枯,精神不振,动作迟缓,食少乏力。反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脏腑虚弱,尤以脾肾亏虚为主。这类人容易患病,得病后病程迁延难愈。
弱不经风
二、形态胖瘦
1. 肥胖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一般就叫肥胖。多因好吃懒动所致。胖人多湿多痰。有的肥胖之人身形松软,腠理疏松,多汗易喘,属痰湿壅盛,脾虚失运。还有的人脂肪匀称,肌肉坚实,为气血调和之象,多为形气有余。
肥胖
2. 消瘦。体重明显下降,比标准体重减少10%以上。食少形瘦多为中焦有火;形瘦食少多为中气虚弱。有的人形体消瘦但是精力充沛,灵活有力也属于正常的人。
瘦弱
三、姿势异常
1. 坐姿 坐而仰首,但坐不得卧(如《金匮要略》肺胀),提示痰饮壅肺或心阳不振,多属肺实气逆。坐而俯首,多为气虚或血虚。坐卧不安:见于烦躁证或剧烈疼痛。
2. 卧姿 蜷卧喜温:属阴证、寒证。仰卧伸足:多属阳证、热证。但卧不得坐:见于脱证或极度虚弱。卧面向外,躁动不安,辗转反侧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卧面向内,懒动懒言,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3. 立行 站立不稳多为肝风内动或肾精亏虚。不能久站,站立时想依靠物体,多属气血虚弱。行走振摇: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行则偻附”,属肾气衰败。步履拖曳:中风后遗症之痿躄,属肝肾不足、筋脉失养。
四、异常动作
1. 震颤抽搐 手足蠕动提示阴虚动风(如温病后期);四肢抽搐提示肝风内动(如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头摇不止提示多属风阳上扰或髓海不足。
2. 偏瘫与拘急 半身不遂提示中风后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角弓反张(《伤寒论》痉病)提示热极生风或金创破伤风。
偏瘫患者
3. 特殊动作 撮空理线(《望诊遵经》)提示神识昏蒙,元气将脱;循衣摸床提示病危失神,脏气衰竭;小儿挤眉弄眼提示多属肝旺脾虚或抽动症。
五 望肤色
全身发红多为高热,局部发红可能为丹毒,也有可能是疔疮痈疖。全身伴眼目发黄,多为黄疸,局部皮肤发黄可能为淤血吸收后期。皮肤片状变白,可能是白癜风。局部皮肤发紫多为淤血。局部发黑多为坏死。
六 望疹、疱、瘤
皮肤或者皮下会有一些长出来的异常物体。高出皮肤的红色小疙瘩多数都是疹,常见的有丘疹、荨麻疹、湿疹等。皮肤上的小水泡,可见于水痘,带状疱疹等。颈部的皮下肿物多见于甲状腺病,其他部位的皮下肿物多见于脂肪瘤、囊肿、粉刺瘤等。局部发红肿痛可见于疔疮痈疖等病。
瘤
七 望小儿指纹
三岁以下小儿还可
小儿指纹
以通过看食指表面的静脉判断疾病的轻重和性质。近掌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正常指纹,多是淡红隐隐,不超过风关。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指纹升浮显露为表证;若指纹沉隐难现,为里证。如指纹色淡,多为虚证、寒证,可见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的病孩。如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指纹紫红沉隐,多为里热,可见于高热、咳喘的支气管肺炎等病。指纹青紫可见于惊风抽搐的热极动风证。指纹淡青,多见于虚风证。我们记住一句话:“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分虚实,三关定轻重”。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19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