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31】倪海厦《伤寒论》视频文字整理——发汗、吐法、攻下之后,能自愈的症状、原因
2025
07-04

【31】倪海厦《伤寒论》视频文字整理——发汗、吐法、攻下之后,能自愈的症状、原因

【2.63】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任何的病,不管是伤寒、中风还是温病,如果给他发汗了,又给他吐剂了,又给他下剂了,如果病人“亡津液”,津液丧失掉了,“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什么是阴阳自和者?“汗、吐、下法”是很有名的治病方法,“阴阳自和者”从哪几个地方可以看出来?第一个是脉。寸脉跟尺脉中间是关脉,寸脉和尺脉两个脉是非常的缓,已经不浮了,而是缓下来的。脉是一息四至,就是说:病人的脉不是病人的呼吸一息四至,而是你摸他的脉,你吸一下时他的脉跳两下,你吐一下时他的脉跳两下,你的吸吐之间暂停一下,他的脉再跳一下,所以你一息,他的脉跳加起来差不多是五至的现象,这就是脉非常的缓,代表阴阳和,所以从脉上面可以知道阴阳和。从外症上也可以知道,病人说“我现在很舒服,全身比较舒服了,但是比较累一点。”这就是阴阳和了,病人自己会好。

还有,你“若发汗,若吐、若下”,本来攻坚的时候,吃了麻黄汤流汗,现在没有了、已经不流汗了、汗都停下来了,病人也没有燥渴,代表津液都没有伤到,所以说,这都是阴阳自和的现象,这种情况病人会自己痊愈,这个时候不要去给他药。经方的大原则就是:健康的人,比如说你现在是很健康,很正常,可以吃补,中药本来是食物嘛,可以吃补。但如果是生病了,就要吃药,药吃了病症去完了以后,要等到完全健康后再去吃补药。张仲景从头到尾没有说,你津液不够了、“亡津液”我就给你很多滋阴的药,不会的,连处方都不开。津液不要去补它,要让它自己回头才是真正的痊愈,病才能完全地去掉。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 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汤熬得很浓,药下去的时候,一边喝一边痰就喷出来了,把药也喷出来了,再灌再喷,再喷再灌,喷到后来没有痰了,药就进去了,这就是用药去急救,这就是吐法。

“阴阳自和者”就是胃气自己恢复回来了,所以小孩感冒发烧,都没胃口,大青龙、小青龙在用了后,一旦小孩说肚子饿,就是有救了。也可以从寸脉与尺脉都有胃气,来看病人阴阳自和与否。这个时候虽然亡津液,但是张仲景的观念是,让病人自己痊愈之后,不开滋补的药;等到病人健康的时候,才可以吃补药调养。

被汗、被吐、被下的时候,津液就很少了,如何知道脾胃功能恢复了?第一摸脉,一息四至,就是有胃脉,第二,病人会微微的发汗,第三,病人感觉到饿,第四,舌苔变的比较薄白的现象。

【2.6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有的人有长期的便秘,结果你用攻下的药一攻,全部的,从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里的全部都清出来了,吃完以后你还没停手,再给他发汗的药(桂枝汤或者麻黄汤),结果发汗以后,汗尿同源,津液伤到了,所以小便不利。这个小便不利并不是你有膀胱结石或者肾结石或者是尿道炎啊、小便滴滴答答,而是小便没了,小便很少了,这个是因为津液不够了。这个时候你不要治他,问病人,如果病人跑来跟你说“医生,我小便不是很好。”问他小便痛不痛?“不痛。”不痛,再问小便有没有血啊?“没有血。”有没有滴滴答答感觉到有东西堵到?“没有啊,什么都没有。就是小便不多。”这个小便不多就要考虑是不是津液伤到了。“我前面吃东西,结果吃到坏便当,大下,上吐下泻。”上吐下泻以后病邪还在不在?很简单,这是一个技巧、临床的经验:当你用吐下之法后,病去了没有?还有没有病在身体里面?你如何知道?就是“渴”,看有没有渴症。病人说“我吃了药以后非常口渴。”就不要再给他药了,代表病好了,完全去掉了,等他自己恢复。如果是没有口渴,不行,再吃。因为后面会介绍十枣汤,甘遂半夏汤,这都是很峻的药,平常这种药我只给他一剂,我不给他第二剂,给他第二剂还得了,他当饭吃还得了?我给他一剂下去然后吃完以后回来,电话打给我,问他“你渴不渴?”“我很口渴”。好了,就结束了,就不用再给他药了。口一点都不渴,就代表津液还有,攻下之后你还没有清干净,就让他再吃。这就是依据口渴不渴来知道病邪去了没有,所以我们有很多经验都可以看出来病人好了没有。

这条辨就是因为你攻坚发汗以后津液没了,津液没了并不代表危险,并不代表你需要治他。不用治,让他自己好,等到他津液慢慢恢复以后,小便顺利了就好了。

【2.65】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攻下以后又给他发汗,出现“振寒、脉微细”都是没有按照顺序来做。应该按照“先解表再去攻里”才对。你给他先攻下以后再发汗,如果病人出现了有怕冷、脉是微细的,这个并没有坏症,只是表里都虚。

张仲景在写的时候,你看他写“内外俱虚”,他在原文上绝对不会写“阴虚、阳虚”,他不用这个字的,是我们给他补进去的。他为什么不要这个字?因为他怕用了这个字以后你就开始开药了,所以,张仲景你以后注意看,他是很不赞成滋阴、补阴的。现在的温病派都在滋阴啊,他看到什么人都是阴虚,每个人不管有什么病,他们看到的都是阴虚,看到伤寒,中风,都是阴虚、阴虚,肾脏病心脏病都是阴虚,那怎么治病?张仲景从来不提阴虚啊,就是内外俱虚。知道这个人是纯虚证,我们可以吃一些很好的食物,还没开处方,先用很好的食物来食补都可以。这只是虚,但没有危险,危险的时候就不一样啦。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攻下了以后,里面阴就虚掉了,然后又复发汗,阳也虚掉了, 如果病人有振寒的现象,发冷、手脚冰冷的现象,这时候摸病人的脉,可能一息二三至,脉跳得很慢又很微弱,就知道“内外俱虚”,内外都虚掉了,这时候常常用到四逆汤。

“内外俱虚”即阴阳两虚,轻则“四逆汤”,重则“四逆加人参汤”。人参在这里是补气的,在张神景的观念里,人参是专门对肠胃功能的,所以心下痞的时候常常用人参,甘草干姜是对脾阳,附子是对肾,让脾阳和肾阳恢复,因为胃功能不好,所以再加人参下去,让胃也好。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