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为丰富中医宝库做加法——《零基础学五运六气》评介
2024
05-31

为丰富中医宝库做加法——《零基础学五运六气》评介

“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黄帝内经》中的“七篇大论”。一个“大”字彰显出其不寻常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来,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情及临床推广取得的成绩,又一次提升了对它的研究热度,顾植山教授和他的龙砂学派成为这波热潮的中心之一。赠我的这本《零基础学五运六气》(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就是顾植山与弟子郭香云联手完成的最新作品。

论真伪,以中医根脉为依据

五运六气,由唐代学者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推出。据此,对它是否应当归属于《黄帝内经》原文的问题受到历代质疑。其实,这并非问题的实质。在历史上,一书多版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围绕《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限本有争议,王冰的书作为《黄帝内经》传承过程中的一个版本,不能因为它晚于后世基本认可的“最终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理由而被否认。

况且,抛开七篇大论的内容,《黄帝内经》中已有大量的关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明确、不明确的隐性或模糊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里说的“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六节脏象论》里说的“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等内容。这里的“五”,就是“五运”的含义;“三”,是气化中开、阖、枢的三种状态,“三生万物”即包含“六气化生万物”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判断它的真伪,核心在于其是否符合《黄帝内经》的基本理念和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零基础学五运六气》一书,通过《五运六气基础知识》的介绍,比较详细地告诉了人们它的来源、属性、构成、沿革等相关要素,印证了专家总结出的它系统天人合一理念、发展气一元理论、首创气化学说、阐释病机概念、预测时疾疫病、拓展中华养生特色的主要价值(孟庆云《五运六气: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范型》)。这些内容,既有对中医基本理念的守护、传承,也有在原有理念基础之上的发挥、创新。

如果把中医学比喻为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五运六气学说恰恰表现了这一学术体系的趋根性。叶落归根,它的整体观、恒动观、时空观,守的是中医之正、固的是中医之本,守正固本,是对中医学宝库的补充和丰富。

看功用,以实践检验为尺度

社会学家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学家说:“疗效是判断功用的硬道理。”五运六气学说对中医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中医临床发生的直接指导,是被历代医家的无数医事活动证实了的。

远的不说,仅《零基础学五运六气》一书中列举出来的实际案例,就用了《五运六气诊疗体系》《积跬步,观临床》两个章节来表述,占全书分量的三分之二。这些内容一是传承人顾植山的授课亲言,二是顾植山与弟子的心得交流,三是弟子各自应用的体会。其中,用五运六气理论对现代疫病的预测,涉及SARS、手足口病、甲流、新冠肺炎等病种,均对这些传染病的防治提供过有力的支撑,体现了中医学识因辨证、未病先防、“审查病机,无失气宜”(《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先进预防学思想。关于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涉及司天方的有附子山萸汤治疗寒湿证、审平汤治疗严重夜游症、白术厚朴汤治疗高血压、苓术汤治疗胃息肉等;涉及经方、时方的有清暑益气汤治疗湿疹、胃胀、高血压、水肿,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多汗症等;涉及针法的有失眠、手抖症、多汗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关节炎等,涉及膏方的有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肺部肿瘤等。病不同则法不同,在按照运气的思路、驾驭运气的病机、把握运气的时段、选取运气的路径的原则下,均能收到药到病除或药到病减、药到病缓的良好效果。

如果把中医学比喻为一株向阳盛开的葵花,五运六气学说恰恰表现了这一学术体系的趋向性。葵花向阳,它的生活化、社会化、通用化,领的是学术之异,标的是学术之新,领异标新,是对中医学宝库的完善和发展。

说学习,以立足应用为目标

如何学习和运用五运六气?该书作者用一章的文字报告了个人的体会,看来是下了功夫的,听来是有点难度的。

学习五运六气之难,一是作为这一理论主体的“七篇大论”,是典型的古医籍,其字词艰奥、含义深邃,每一个词、一句话,都包含着复杂的文理、哲理、医理,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二是其涉及天文、历法、气象、易学、物候、星占等多学科范畴,每位学习者虽不能全面掌握这些内容,但一些与理解、应用相关的知识也是必须了解的。三是时间的推移改变了人们对诸多问题的认知,文字表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有些甚至是带有颠覆性的。“文献上记载的天象与运气的对应关系只能反映一个时段的对应关系,现在不能再按文献记载的天象与运气对应的关系去推求运气”(顾植山《零基础学五运六气·序》)。如何与时俱进、活学活用,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书名中的“零基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状态。运气学说,是中国人面对自然、适应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指南,更是中医人治病疗疾的经验结晶。许多人虽然没有对这门学问进行过专业性研究,也并非对其一无所知。中国人与时俱来文化基因和中医理论中包含着的相类内涵,使运气理论早已经成为许多民众,特别是中医工作者“日用而不自知”(《周易·系辞上》)的潜意识,普及运气学说有坚实的基础。

如果把中医学比喻为一块璀璨夺目的琼琚,五运六气学说恰恰表现了这一学术体系的趋进性。众星捧月,它的科学性、特色性、可塑性,琢出了学问之美,磨出了学问之精,琢之磨之,是对中医学宝库的尊重和重视。

《零基础学五运六气》一书,是新老接力、师徒合作、教学相长的产物,但愿它能为运气学说的学习、应用补台,为对中医学术的传承、发展做加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增添正能量。(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