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最佳的降血压方法不是戒烟和运动,是这3点
2025
05-20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最佳的降血压方法不是戒烟和运动,是这3点

本文200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真正控制血压的关键,往往不是你以为的那几个“健康习惯”。

很多人一听到“高血压”,第一反应就是:“戒烟、减盐、多运动。”这些当然没错,但问题在于,大量患者按部就班执行了这些建议,血压依旧居高不下,甚至还要加药。为什么?因为方向错了。

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血压高,不单是血管的问题,更是人的整体状态出了问题。”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把我从临床、从患者、从文献中总结出的经验告诉你:真正有效的降压关键,是3件事,但很少人认真对待。

血压高,首先是“情绪高”

你可能不知道,情绪波动才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高血压诱因之一。

根据《中华高血压杂志》的研究,70%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确诊前都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中。压力一上来,肾上腺素飙升,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自然飙高。

李济仁在谈到高血压时,常说一句话:“肝主疏泄,情志内伤,气郁则血行不畅。”翻译过来就是——你心里堵得慌,血管就跟着堵。

你可以天天戒烟戒酒运动,但如果你每天都在生气、焦虑、内耗,那血压迟早会给你颜色看。

所以,第一件事,是情绪管理。

不是说你要变佛系,而是要学会“情绪洗澡”——有人读书,有人散步,有人听戏,有人写字,找到让你放松、让你开心、让你气顺的方式,比一味节食、跑步有用得多。

管住嘴,不只是少盐这么简单

“少吃盐”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但你知道吗?真正的问题不是盐,是你吃的“假食物”太多。

2022年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加工食品(如火腿肠、方便面、罐头、速冻食品)中含有大量“隐形钠”,远超你想象。

一包泡面,含钠量就超过2000毫克,已经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每日推荐上限。你以为你很克制,但这些“隐形杀手”,每天都在你嘴里“加压”。

更可怕的是,高油、高糖、高钠的饮食会破坏血管内皮功能,让你的血压更难控制。

李济仁说:“饮食要清,五味不过度。”不是让你吃得清汤寡水,而是告诉你,该戒的是重口味、加工食物,而不是单纯的盐。

真正能帮你稳住血压的,是原味的天然食物,而不是超市里花里胡哨的包装。

睡不好,一切白搭

很多患者跟我说:“医生,我吃药了、也运动了,怎么血压还控制不好?”我只问一句:“你睡得好吗?”

他们往往一愣,然后垂头:“我睡得不行。”

中国睡眠研究会的数据显示,超六成高血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

别小看这个问题。睡眠不规律、睡眠质量差,会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兴奋,血压居高不下。

尤其是夜间血压不降(医学上称为“非杓型高血压”)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直接翻倍。

李济仁强调“顺时养生”,他认为睡眠是调养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第一要务。

你每天夜里不睡,白天再怎么吃药、锻炼,都是事倍功半。真正的养血压,是从睡个好觉开始的。

为什么很多人做错了?

说白了,是被过于片面的健康建议给误导了。

我们总是被告知要“控制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但很少有人告诉你,情绪、睡眠、饮食结构,才是影响血压的底层逻辑。

不是说运动没用,而是:如果你的身体状态本身就处于高压、慢性炎症、激素失衡的状态下,运动也只是杯水车薪。

李济仁强调“治未病”,就是提醒我们,高血压不是某一块出了问题,而是整个人的节奏乱了。

这3件事,才是降压的底层逻辑

第一,情绪稳定。你得学会让自己“气顺”,不憋着、不压着、不炸裂。

第二,吃回原味。别再一味控盐控油了,关键是吃天然、吃少加工、吃不刺激。

第三,睡出节律感。每天定时睡觉,睡够7小时以上,比你乱吃药还管用。

你如果能把这三件事做好,再加上基础治疗,血压控制好90%没问题。

一点专业提醒

当然,高血压是慢病,不能靠某一种“神操作”来逆转。但你只靠药物,也绝对不够。

《2020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降压治疗的基石。

而我作为医生,见过太多患者血压控制不住,就是因为忽视了这三件事。不是不吃药,而是生活状态完全没调好。

控制血压,不只是数值的问题,更是生活方式的系统重建。

最后的话

高血压不是“老年病”,而是“生活方式病”。

要想血压稳定,不是靠一时的自律,而是靠长期的生活节奏调整。别再纠结戒烟和运动了,先把这三件事做好,你的血压自然会“服软”。

资料来源: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②.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20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0-46.③.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中国睡眠白皮书》.新华网发布.④.韩立.情绪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04):345-348.⑤.李济仁.《李济仁医学经验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artContent h1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