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伤寒发微》太阳篇117
2025
05-11

《伤寒发微》太阳篇117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牡桂二两(含桂枝共五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烧针令发汗,此本桂枝汤证,先服桂枝汤不解,针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即愈之证也。先启其风邪从入之门户,然后用桂枝汤宣营分之郁,使血热达于高表,迸风邪而外出。阳气外盛,针处又何从而被寒乎?乃治法不密,未能发肌腠之阳热,合卫气而固表,艾火既熄,寒气乘虚闭其针孔。夫风池本少阳之穴,风池为寒邪遏抑,则少阳之气不受,热势必抗而上行。风府本督脉之穴,属肾之奇经。风府被寒邪闭吸,则少阴之气不平,亦且郁而欲动。以少阳之升发,挟少阴之冲气,此所以一见针处核起而赤,即气从少腹上冲,欲作奔豚也。譬之阴霾昼晦,盛暑郁蒸,地中水气被吸,随阳上升,一时风雨雷电突然交至。今少阳之火,挟肾气上僭,与天时阳热吸水气上行,适相等也。迅雷疾风熄乎雨,奔豚之为病熄乎汗,又相类也。故仲师治法,先灸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是即“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之成例。盖必疏泄高表之气,然后可以一汗奏功。加牡桂者,所以复肾脏之元阳,倘亦引火归原之义乎?黄坤载自负今古无双,于灸核上之义,徒以“散寒”二字了之,又去原方之牡桂,吾笑其目光如豆耳。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