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味中药——石菖蒲,止耳鸣有奇效,调理气机,摆脱顽固耳鸣!
2025
05-05

一味中药——石菖蒲,止耳鸣有奇效,调理气机,摆脱顽固耳鸣!

觉得有用的话, 记得关注哦!

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耳鸣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时候,压力大、一着急、一上火,有些人就可能出现耳鸣症状。耳鸣的原因,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因虚而鸣。就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响一样,耳朵也会响,肚子响是脾胃里面空虚了,耳朵响是肾精亏虚了,因为肾开窍于耳。第二种是因实而鸣。耳朵里头被气机堵住,耳窍不通畅了,也会鸣响报警。还有第三种,和脾胃有关。《黄帝内经》里讲,脾健则九窍清晰,反过来,脾病则九窍不利。耳窍是不是九窍之一?脾胃最大的功能四个字就概括了,升清降浊。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把清阳升上去,胃把浊阴降下来,而头面部的孔窍是最需要清阳之气的,清阳升不上来,它会出问题;浊阴降不下去,它也会出问题。浊阴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痰湿水饮。而诸湿肿满,又皆属于脾。脾胃一旦受伤,吃进去的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少,变为痰湿的就多,这些痰湿水饮纷纷往孔窍里钻,堵在那里,时间久了,就会害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是脱发,这是痰湿堵塞毛孔,导致气血受阻,头发就开始掉。有的人是健忘,记不住东西,上一秒想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这是痰湿闭阻了心窍。还有些人,他的表现就是耳鸣。就像一个空瓶子,灌了半瓶水进去,你背着它走路的时候,瓶子里的水摇摇晃晃,瓶水相撞,是不是就会发出声响?中医讲,九窍要通,通则无病。所以耳窍它应该是很通畅的,既不能被气机堵塞,也不能被痰湿堵塞,假如你的耳朵里有痰湿之邪,痰湿和耳窍相互碰撞,它也会发出声响,耳鸣就出现了。今天介绍中医治疗耳鸣常用的一味中药——石菖蒲。

石菖蒲

石菖蒲性味辛、苦、温,归心、肺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理气活血、和胃止呕的功效。

其辛可制风,芳香能醒心神,辛温相加可上开清窍,苦可燥湿化痰,辛开苦降,能上能下,善治耳鸣耳聋之证,实乃开通耳窍之圣药,为历代治耳病之良药。

所以《名医别录》谓其“聪耳明目,益心智”;唐代医药学家甄权在《药性论》也中称,石菖蒲主治“耳鸣”。

因此,中医认为石菖蒲为开耳窍之佳品,可作为耳鸣耳聋的治疗专药。

像气滞型耳鸣,中医里头比较有名比较常用的方子是王清任的通气散。王清任是清朝人,他的学术思想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创立的一些方子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其中就有通气散,还有擅长化瘀血的血府逐瘀汤。通气散是专门治耳朵的,通过梳理肝胆气机,让耳窍通畅。但何老以为开窍的力度还不够,还要加入石菖蒲才可以,有了石菖蒲就有了画龙点睛之效。耳鸣,服药两周,各种症状就消失了。通气散加石菖蒲: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芎7.5克、石菖蒲15克。耳鸣属气滞者也可以用石菖蒲配逍遥丸。阴虚者,舌红少苔、手脚发热、腰膝酸软、夜里盗汗,配耳聋左慈丸。阳虚者,舌淡苔白、畏寒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泻,配桂附地黄丸。脾虚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配益气聪明丸。血瘀者,舌质紫暗,身体局部常有淤青或有刺痛感,女性经期腹痛有血块,配血府逐瘀丸。痰湿者,舌苔厚腻、头脑昏沉、油头油面、嗓子里有吐不完的白痰,配二陈丸。以上是中成药,按照说明书,用石菖蒲煎汤,分次送服丸药,用量在15克。

医案

常某,男,59岁。

自诉:耳鸣3年,两耳嗡嗡作响,严重时影响听力,近25年来,患者每日便意15~20次。自觉便意时,腹痛急迫,蹲厕只排矢气,无大便,此种情况尤以夜间严重,影响睡眠每晚只要能睡上1一2小时,即觉满足。常用果导或中药导泻,大便泻下后,便秘更为严重;伴见头晕,口干,欲饮水。眼睑及面部壅肿,而色黧黑且乏光泽,舌质黯红,舌边有瘀点,舌下静脉恕张,舌苔黄而厚腻,脉滑重按乏力。

处方:先予以桃核承气汤加党参10克,黄芪20克,肉苁蓉20克治疗,大便基本正常,但耳鸣如故,初与六味地黄丸口服1周未奏效,后加石菖蒲60克,日1剂,水煎服,继服六味地黄丸。

次日耳鸣减半,3日后,耳鸣消失。随访3年未复发。

顽固性耳鸣的原因多样,如果你正备受耳鸣折磨、久治不愈,不妨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血瘀证,例如舌色偏紫暗、舌面有瘀斑、身体容易青紫等。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关于百草逢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