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华教授讲课整理,仅仅学习侵权删除3.对应生发中心里的–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细胞核,核浆比比较大,细胞是非常圆的,有数个小核仁靠核膜边上分布—大烧饼,葡萄,籽在周边中心母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任何的细胞的成熟核都会变得越来越小,像组织的脱水过程,细胞变得越来越小,核皱褶了,就形成了中心样细胞,正常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不能表达BCL-2—抗凋亡的基因,正常的这些中性母细胞,中心样细胞不能表达,一旦表达了抗凋亡,它就会发生克隆性的增值,从而发生淋巴瘤低级别–长的慢,不易被发现,发现就晚期整个淋巴结的窦是消失的,滤泡结构非常的密集,非常的单一,并且融合,低倍镜完全没有套区,这是肿瘤性特点,有点融合,没有套,也没有极性,也没有吞噬,中心样细胞多中心母细胞少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容易漏诊掉的,不是低级别的,高级别的这一组滤泡性淋巴瘤长得有点像吞噬,容易漏诊为反应性的增生了,坚持我们的几个原则,看有没有融合的,有没有套区,它的比例是否协调,有没有极性,中心母细胞为主中心细胞少比例不协调除了nk T,滤泡性淋巴瘤发生血管壁浸润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也常常可以见得到似乎有一点套区结构,无极性无吞噬,并且显然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太少了,低级别的淋巴性淋巴瘤,CD10尤其是在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它表达可以丢失球状滤泡外围高表达,中心是低表达这种模式,往往提示一个低级别的滤泡性淋巴瘤表达比较紊乱,无极性,高级别3A,3B留意滤泡之间有没有阳性的细胞,如果有阳性对诊断非常有帮助,滤泡中心的细胞浸润到了滤泡间区,说明肿瘤有浸润性生长的模式,对我们的诊断非常有意义强烈支持滤泡淋巴瘤高级别的滤泡性淋巴瘤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可以阴–不要漏生发中心里面有没有这种强阳性的细胞,是否表达缺失了,缺了很支持这个滤泡性淋巴瘤的正常应该是向右上角,正常的淋巴滤泡是有强阳性散在弥漫强阳弥漫强阳正常–明区散在阳决定生长速度的是中心母细胞,所以我们去数它的数量什么时候诊断滤泡性淋巴瘤合并弥漫大B—患者以前有滤泡性淋巴瘤的证据,后面再取活检发现有大B的成分,这时候可以结合他的病史考虑是一个LP 性淋巴瘤向大B转化,如果没有病史的时候,一般报滤泡性淋巴瘤合并弥漫大B,因为转化的概念可能更多是一个过程KI-6780%滤泡,套围绕骨小梁分布高级别易漏诊————————————————–
滤泡性淋巴瘤
定义
滤泡性淋巴瘤(FL)是滤泡中心(生发中心)B细胞(典型的包括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大转化细胞)发生的肿瘤,通常至少在局部有滤泡样结构。
如果滤泡性淋巴瘤中出现了大部分或完全由母细胞组成的弥漫区域,不论其范围大小,此区域都应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而由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构成的淋巴瘤即使完全呈弥漫分布,也应归入滤泡性淋巴瘤这一类型。
由生发中心细胞构成的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被单独分类。
ICD-0编码
滤泡性淋巴瘤9690/3
1级9695/3
2级9691/3
3A级9698/3
3B级9698/3
流行病学
FL大约占所有淋巴瘤的20%,在美国和西欧国家发病率最高,而在东欧、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低。FL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中位年龄60岁,男女比为1:1.7,20岁以下罕见;儿童患者多数是男性。
部位
FL主要累及淋巴结,也可见于脾、骨髓(BM)、外周血(PB)和韦氏环(Waldeyer环)。
肿瘤可侵犯非造血系统的结外部位,如胃肠道(GI)或软组织的受累,可能与广泛播散的结内病变有关。FL偶尔可原发于结外部位,包括皮肤、胃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眼附属器、乳腺和睾丸。
临床特点
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肿瘤已有广泛扩散,包括外周和中央(腹部和胸部)的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40-70%的病例可累及骨髓。诊断时仅1/3的患者处于I期或Ⅱ期”。虽然病变播散,但患者通常无其他症状。
组织学
1.形态学
生长模式
(1)大多数FL有明显的滤泡样结构,淋巴结结构破坏而被紧密排列的滤泡样结构取代,肿瘤性滤泡常A境界不清,套区常变薄或缺乏。B与正常反应性生发中心的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分布在不同区域(极性)不同,在FL中,这两种细胞随机分布;C同样,出现着色小体巨噬细胞是反应性生发中心的特征,但在FL中通常是缺乏的。
(2)在某些病例,滤泡可表现为大的不规则匍行状,类似于弥漫区域,应用滤泡树突细胞(FDC)(CD21/CD23)染色来区别大滤泡和弥漫结构是有必要的。
(3)瘤细胞累及滤泡间区很常见,但并不形成弥漫结构。滤泡间区的肿瘤细胞常为中心细胞,比生发中心的中心细胞要小一些,核不规则程度也较轻,可表现与生发中心内中心细胞不同的免疫表型”。
(4)肿瘤可出现弥漫区域,常伴有硬化,尤其是在肠系膜和腹膜后的浸润。弥漫区域定义为完全缺乏滤泡的区域,可由CD21 /CD23 的滤泡树突细胞来确定。
(5)区分是滤泡间区成分扩大还是弥漫区域有时可能是很主观的。
主要由中心细胞组成的弥漫区域并不被认为有临床意义,
但是,在任何级别的FL中存在主要或完全由大的母细胞/转化细胞组成的弥漫区域时(符合3级FL的诊断标准),等同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应该做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单独诊断”(见滤泡性淋巴瘤分级)。
虽然以中心细胞为主伴有少量中心母细胞(1-2级)的弥漫区域的临床意义并不明确,但仍建议在病理报告中应注明滤泡和弥漫区域的相对比例,如滤泡性(滤泡区>75%),滤泡和弥漫性(滤泡区25-75%),或局灶滤泡性/以弥漫性为主(滤泡区<25%)。
弥漫性滤泡淋巴瘤
少数淋巴瘤具有FL的形态和免疫表型,但却呈完全弥漫性的生长方式。这种现象经常见于小的活检标本,可能代表了在取样不充分的情况下FL中的弥漫区域。对于这些病例,病理学家应该建议尽可能多的获取标本。
当淋巴瘤由中心细胞样的细胞组成,伴有少量的中心母细胞,以及完全的弥漫结构;并且小和大的细胞都具有生发中心细胞的免疫表型或存在有典型的t(14;18)易位时,才可以诊断弥漫性FL。因此,在没有这些辅助研究结果的情况下,不应做出弥漫性FL的诊断。
淋巴结部分受侵犯和“原位”滤泡性淋巴瘤
典型FL累及的淋巴结可出现非肿瘤性滤泡,据报道非肿瘤性滤泡的存在可用于预测肿瘤的较低分期。
非肿瘤性滤泡中也可部分被FL细胞植入,这种现象可见于具有明显FL区域的淋巴结,或与受累淋巴结相毗邻的淋巴结,偶尔也可见于患者其他部位伴有或不伴有FL的孤立性淋巴结,后一种形式被称为“原位”滤泡性淋巴瘤(见下文)。
骨髓和外周血
在BM中,FL特征性位于骨小梁旁,也可扩散至间质。少数情况下可见到伴有滤泡树突细胞网的滤泡生长模式。肿瘤细胞的形态学通常类似于淋巴结内肿瘤性的滤泡间区细胞。外周血中也可见到同样的瘤细胞。
2.细胞学
FL由两种典型的见于正常生发中心的B细胞组成,
一种为小到中等大的细胞,具有角状、拉长的、扭曲或有裂沟的细胞核,核仁不明显,胞质少,而淡染,称为中心细胞。
另一种大细胞,通常呈圆形或卵圆形,偶呈凹形或多叶状的细胞核,染色质呈空泡状,有1-3个位于核周的核仁,胞质少,称为中心母细胞。
典型的情况下,其大小通常至少为淋巴细胞的3倍,但是在一些病例中要小些。大多数病例中心细胞占多数,也常有中心母细胞存在,但通常数量较少,因此,大多数病例呈现出细胞较单一的图像,这与反应性的滤泡不同。
中心母细胞的数量在不同的病例中有所不同,这也是分级的基础。在一些病例中,肿瘤性中心母细胞可类似于大的中心细胞,具有不规则或分叶状的核,少数病例中的中心母细胞可表现为淋巴母细胞样的外观,核染色质非常稀疏。
大约10%FL可出现散在分布的边缘区或单核细胞样B细胞,典型部位在肿瘤性滤泡周边,这些细胞是肿瘤性克隆的一部分。可有显著的浆细胞样分化,也可出现印戒细胞。
滤泡性淋巴瘤分级
FL的多种分级标准(Rappaport分类,工作分类,R.E.A.L分类,WHO第3版分类)都是根据大细胞(中心母细胞)的比例来进行分级的。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组织学分级可与预后相关,大细胞越多的病例其侵袭性越强,而且较大细胞较少的病例,其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可能性亦越大。然而,分级的最佳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论,没有一种方法显示出很好的重复性。
第3版分类采用Mann和Berard提出的计数大的转化细胞(中心母细胞)的方法来定义3级分类。目前有建议认为应减少分级级别,因为1级和2级之间的临床意义没有明显区别。而区分3级和低级别的FL(1级和2级)有临床意义。尽管仍有争议,但有证据表明3A和3B级病例在临床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有重要的差别。推荐一种替代的分级方法或完全取消分级并合并,在目前都没有充分的依据。
滤泡性淋巴瘤是通过在每40×高倍视野下计数或估计10个肿瘤性滤泡内中心母细胞(大或小)的绝对数来进行分级的。至少应该选择不同滤泡的10个高倍视野,且这些滤泡应该具有代表性,而不应只选择大细胞最多的滤。
(1)1级和2级病变中心细胞占明显多数,仅有少量中心母细胞(1级=0-5个中心母细胞/HPF;2级=6-15个中心母细胞/HPF)。既然1级和2级表现相似,且二者临床都表现为惰性,因此不主张区分,也采用1-2级的报告方式。
(2)3级病变是指>15个中心母细胞/HPF。还可根据中心母细胞的比例进一步细分,在3A级仍可见中心细胞,而3B级滤泡完全由大的母细胞(中心母和免疫母细胞)组成。
如果在1-2级FL活检中出现了明确的3级FL区域,3级FL就应该独立诊断,并报告每个级别的估计数。由于滤泡生长模式和细胞学表现不一,必须对淋巴结充分取材。
在FL中任何区域出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时,都应该作为最初诊断予以报告,并估算DLBCL和FL的百分比。因此,在3级FL中弥漫性成分的存在是做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独立诊断的证据。另外诊断“滤泡性淋巴瘤,3级(A或B)伴弥漫区域”是错误的,而应诊断为:’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_%)2.滤泡性淋巴瘤,3级(A或B)(_%)’。
滤泡树突细胞(FDC)染色用来区分大的融合性滤泡或DLBCL累及滤泡间区域是必要的。
绝大多数滤泡性淋巴瘤为1-2级(占大多数未经选择病例的80-90%),
儿童病例更多为3级。
仅有少量研究比较了3A和3级病例的发生率。以往的研究显示 ,3B病例在单纯性滤泡性3级FL中占20-25%。6-80%的3B级病例中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区域,而在3A级中较少见。
弥漫的区域,符合了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弥漫的区域没有滤泡数突网,细胞形态又符合3a级或者是3B级形态,我们就可以诊断它是伴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或者是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转换
到底是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还是一个高级别的B细胞淋巴瘤,这个时候我们要做FISH的检测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通常为SIg (IgM /-,IgD.IgG或偶有IgA),
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CD79a),且BCL2 ,BCL6 ,CD10 ,CD5-和CD43-。
某些病例,尤其是3B级可缺乏CD10的表达,但BCL6仍可表达。
CD10在滤泡中的表达常比滤泡间区瘤细胞强,也可在滤泡间区以及呈边缘带分化区、外周血和骨髓中表达缺失。
BCL6常在滤泡间区表达下调。
IRF4/MUM1在FL中典型呈阴性,少数以3B级为主。
CD10-的FL可表达IRF4/MUM1,并缺乏BCL2基因重排,这些病例中59%伴有DLBCL。
在滤泡区域可以出现FDC网,但比正常滤泡中稀疏,且CD21和CD23的表达不一,所以这二个抗体在FDC网的检测中都是需要的。
BCI2蛋白在各级别FL中肿瘤细胞的表达比例不一,在应用标准抗体的条件下,1级和2级FL表达约85-90%,而3级FL表达仅50%。在部分病例中,BCL2蛋白的缺失是因为BCL2基因突变封闭了许多常用抗体能够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因此应用针对其他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才可以检测出BCL2蛋白。虽然BCL2蛋白的缺失并不能除外FL,但其在鉴别肿瘤性滤泡和反应性滤泡中很有用。BCL2蛋白在“原位”FL的诊断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病例和部分受累的滤泡中,BCL2的表达常常比典型的肿瘤性滤泡更强。
BCL2蛋白表达对区别FL和其他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没有价值,后者绝大多数也表达BCL2蛋白。判读生发中心细胞BCI2的免疫染色要谨慎,因为T细胞,初级滤泡和套区正常也表达这种蛋白。
偶尔3级FL的病例出现CD43 。除了FDC,在肿瘤性滤泡中还含有许多别的非肿瘤性细胞,它们正常可见于生发中心,包括滤泡T细胞(CD3 ,CD4 ,CD57 ,PDI ,CXCL13)和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
FL增殖指数通常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尽管可能由于免疫染色技术的差异,不同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但大多数1-2级病例增殖指数<20%,而多数3级病例增殖指数>20%。少数形态上为低级别却伴有高增殖指数的FL已有报道,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比那些低增殖指数的低级别FL更具侵袭性,并与3级FL类似。因此,尽管目前还没被正式要求,但Ki67染色应被认为是一个组织学分级的辅助指标,并且有其临床意义。
遗传学
抗原受体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可变区基因显示广泛和持续的体细胞超突变。由于CDR区的突变,PCR引物扩增可能受阻,依靠所用的引物,部分FL(10-40%)采用免疫球蛋白PCR不能扩增出单克隆产物。利用BIOMED-2扩增引物的多重PCR反应可检测出90%的IGH(V-D-J)基因重排,并在同时使用检测IGH(D-J)轻链基因重排的引物时克隆性检测结果达到约率达100%。
细胞遗传学异常及癌基因
FL通常特征性存在t(14;18)(q32;q21)易位和BCL2基因重排。有报道发现BCL2基因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发生易位。
超过90%的1-2级FL存在t(14;18)易位,但检出率取决于所使用技术的不同。FISH是最灵敏和特异的检测技术。
BCL2基因重排在3B级FL中发生率较低。有报道认为FL的BCL2基因易位的发生率在西方和亚洲人群中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性。25-75%的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以及反应性淋巴结中可检测到BCL2/IGH@基因重排,特别是利用敏感的巢式或RT-PCR方法时。一次最近的研究表明BCL2重排的细胞是记忆B细胞而非童贞B细胞。
5-15%的FL有3q27的异常和/或BCL6重排,且多发生于3B级FL。有报道发现3B级FL伴DLBCL中BCL6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与DLBCL相似。
除t(14;18)外,90%的FL还存在其它遗传学的改变,最常见的包括Ip,6q,10q和17p的缺失以及1,6p,7,8,12q,X染色体及18q/dup获得。其他改变的数目随着组织学级别和转化的增加而增加。罕见病例共同存在t(8;14)及t(14;18)或其他变型基因表达谱的研究表明微环境在FL的病因、进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FL转化为DLBCL可能由不同的遗传学异常途径导致,包括TP53、P16基因的失活和MYC基因的激活。
细胞起源
生发中心B细胞
预后和预测因素
预后与诊断时疾病的程度密切相关,国际预后指数(IPI)、以及特别针对FL的国际预后指数(FLIPI)是较强的预测因子。
组织学分级与FL的预后有关,1-2级表现为惰性,除了少数局限性病例外,常不可治愈。绝大多数研究显示那些被分类为大细胞或3级的FL具有更加侵袭性的临床过程.。但采用包含阿霉素和/或美罗华的疗法是否能消除这种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项研究显示2级滤泡性淋巴瘤(“小裂细胞性”或“大小细胞混合性”)中即使存在大片弥漫区域也不会明显改变预后。但许多研究认为,3级FL中存在>25%的弥漫区域(现在认为是DLBCL区域)比仅有滤泡结构的病例预后更差。
超过6个染色体断裂和一种复杂核型的病例显示与预后较差有关;另外,6q23-26和17p的缺失,TP53突变和-1p, 12, 18p, Xp也提示预后较差和病情转化时间短。
同时有t(14;18)和t(8;14)易位的罕见病例预后也较差。
最近的基因表达数据研究资料提示微环境的作用,包括T细胞及辅助细胞(包括FDC和巨噬细胞),在决定FL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方面起着一定作用。
除了组织学分级和增殖指数外,目前尚无其他特异性的标记物能用于临床来判断预后或指导治疗。
25-35%的FL会转化或进展为高级别淋巴瘤,通常为DLBCL,但偶尔也可类似为伯基特淋巴瘤或表现介于伯基特淋巴瘤和DLBCL之间的特征。通常与快速进展的临床过程相关,可由于治疗失效而死于肿瘤。罕见病例可发展为急性B细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在大多数病例中代表原先的B细胞淋巴瘤发生了母细胞转化。典型的转化病例还与其他遗传异常有关,尤其是MYC基因的易位;BCL2和MYC基因重排与临床病程快速进展有关。最近,有报道FL患者发生了组织细胞/树突细胞肉瘤,这种肉瘤与FL均存在IGH@和BCL2基因的重排,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PAX5活性丢失导致B细胞去分化所致。
变异型
1.儿童滤泡性淋巴瘤
1.1 该变型常累及颈部淋巴结、其他外周淋巴结和Waldeyer环;但其他结外部位也可发生,如睾丸的FL已有报道。
1.2 典型的儿童FL通常为早期病变。儿童FL的很多特点与成人病例难以区分,但出现下列情形的比例增高,
如病变局限、缺乏BCL2蛋白表达和t(14;18)的易位、常为3级。
该病变也易见有大而膨胀的滤泡。
少数旺帜型滤泡增生的病例,尤其是年轻男性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可检测出CD10 克隆性B细胞群的存在。
在缺乏恶性形态学特征的情况下不应诊断为淋巴瘤。
1.3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看来较好,大多数已报道的病例在最后随访时均为无病生存。有报道认为,表达BCL2蛋白的儿童FL与BCL2蛋白阴性的儿童FL相比,诊断时的临床分期高,且预后较差。
2.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
大多数发生在胃肠道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位于小肠,且十二指肠是常见的受累部位。十二指肠的滤泡性淋巴瘤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的第二节段,表现为多发性小息肉,常因其他原因行内窥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此型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与淋巴结的滤泡性淋巴瘤相同。大多数患者病灶局限(IE期或IIE期),即使不经治疗其预后也较好。
3.其他结外滤泡性淋巴瘤
可发生于几乎所有的结外部位。虽然资料较少,但这些部位发生的多数病例,在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上均与淋巴结FL相同。除此之外,患者通常表现为局限性结外病变,系统性复发少见。据报道,睾丸的滤泡性淋巴瘤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均有升高,也有发生于成人的相关报道。
4.滤泡内瘤变/“原位”滤泡淋巴瘤
这些病变的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的结构看似正常,但有一个或多个滤泡的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过表达BCL2,伴或不伴有提示滤泡性淋巴瘤的细胞形态特征。
A一些患者在此之前或同时发现其他部位的滤泡性淋巴瘤,一部分后来可进展为明显的FL,而其他患者则并不发展为FL。当患者伴有其他部位明显的FL时,这种现象可能代表先前存在的滤泡被肿瘤性滤泡中心细胞“植入”所致。
B而对于不伴有FL的患者,此现象的意义难以证实,可能是伴有BCL2基因重排的循环克隆性B细胞进入组织所致。也就是说是一种发生染色体易位的细胞克隆,不伴有其他遗传学异常而导致明显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发生。
C或者在某些病例,它可能代表一个真正的滤泡性淋巴瘤的最早证据,以后将进展为明显的淋巴瘤。
如果没有BCL2的染色,滤泡内瘤变/原位滤泡性淋巴瘤这种现象就不能被识别。病理报告应指出该病理现象的意义尚不明确,建议临床对其它部位是否有明显的FL进行评估。
4.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定义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PCFCL)是肿瘤性滤泡中心细胞构成的肿瘤,由中心细胞和数目不等的中心母细胞组成,呈滤泡性、滤泡弥漫性或弥漫性生长方式,通常发生在头颈部和躯干部。
如果淋巴瘤呈弥漫的生长方式,并由单一增生的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组成,不论其发生部位,均应分类为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LBCL),腿型。
ICD-0编码:
第四版临时ICD-0编码为 9597/3。同义词:背部网状组织细胞瘤(Crosti’s病)
流行病学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大约占所有病例的60%。主要发生在成人,中位发病年龄51岁,男女比约为1.5:1。
部位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特征性的表现为发生在头皮、前额或躯干的孤立性或局限性皮肤病变。约5%表现为腿部皮肤病变,约15%为多灶性皮肤病变。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为大小不一的质硬红斑至紫兰色斑块、结节或瘤块。
尤其是在躯干,肿瘤可被红斑性丘疹和具有轻微侵袭性的有时呈图案状的斑块所围绕,这些丘疹和斑块可先于肿瘤性病变形成前数月或数年就已存在。
以前将发生在背部的具有典型表现的PCFCL被称为“背部网状组织细胞瘤”或“Crosti’s淋巴瘤”。皮肤表面光滑,罕见溃疡。一小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多灶性皮肤病变,但这并不与预后差相关。如果不经治疗,经数年后皮损可逐渐扩大,但播散到皮肤外部位不常见(见于约10%的病例)。复发倾向于发生在原发皮损的附近。
形态学
皮肤原发性滤泡中心淋巴瘤表现为血管及附件周围的弥漫浸润,表皮几乎很少受累。
浸润性生长方式具有从滤泡性到滤泡和弥漫性以及弥漫性一系列连续的形态学谱系。
病变主要由中等大小及大的中心细胞组成,混合不同比例的中心母细胞。
在小和/或早期病变,可见明显的滤泡生长模式或更多情况下表现为残留滤泡的生长方式。与皮肤滤泡反应性增生不同,PCFCL的滤泡边界不清,显示BCL6 滤泡中心细胞的单形性增生,并被CD21 或CD35 的滤泡树突细胞网包绕,缺少着色小体巨噬细胞,套区变薄或消失。反应性T细胞可以很多,常有显著的间质成分。
高级别肿瘤通常表现为单一的大中心细胞和多叶状细胞
,少数病例可为梭形细胞,混杂数目不等的中心母细胞。反应性T细胞和滤泡结构较前少见,残留的滤泡结构很难见到,除了偶尔可见散在的CD21 或CD35 的滤泡树突细胞。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CD79a,
但Ig通常阴性。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表达BCL6,
而CD10在滤泡性生长的病例中常为阳性而在弥漫性中常为阴性.。
大多数病例不表达BCL2或在少数肿瘤性B细胞中呈弱阳性着色(比混合存在的T细胞着色弱)。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在至少伴有部分滤泡结构的PCFCL中可有BCL2表达.。
尽管如此,肿瘤性B细胞同时强表达BCL2和CD10,总是应该高度怀疑是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继发累及皮肤。
IRF4/MUM1和Fox-P1在大多数病例中为阴性。肿瘤细胞CD5和CD43也同样为阴性。
遗传学
抗原受体基因存在免疫球蛋白基因克隆性重排,并伴有体细胞超突变,但PCR方法可能检测不出。
细胞遗传学和癌基因
许多研究显示PCFCL,包括伴有滤泡性生长的病例在内都不显示BCL2基因重排。但其它研究利用PCR和/或FISH技术检测到约有10-40%的滤泡性PCFCL存在BCL2重排。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具有生发中心样大B细胞淋巴瘤的基因表达谱,通常显示C-REL基因扩增。染色体14q32.33的缺失也有报道。与PCLBCL腿型不同,含有CDKN2A和CDKN2B染色体9p21.3的小片段缺失在PCFCL中缺乏或仅见于罕见病例”。
细胞起源
成熟的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
预后和预测因素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预后很好,5年存活率>95%。不管生长方式(滤泡性或弥漫性)、母细胞的数目、t(14;18)易位是否存在和/或BCL2基因的表达以及皮肤病变是局限性或是多灶性均不影响预后。发生于腿部的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报道预后较差。
皮肤复发见于约30%的患者,但这也不意味着疾病的进展。仅对伴有非常广泛的皮肤病变、较厚的皮肤病变或伴有皮肤外病变的PCFCL患者才需进行系统性治疗。
——————————————————4.生发中心—套区—再外边,形态比较单一,胞浆稍微有点透亮,淡染,边缘区的细胞的形态。整个胃壁是弥漫增厚的,胃壁里面全层都有淋巴瘤的细胞浸润结膜上长的,双侧的,肉色的,片状或者是结节状的贴在结膜,隆起来,跟结膜的颜色非常的接近第一种,接近正常的小淋巴细胞边缘区的细胞,胞浆有点透亮,核稍微有点不规则,像中心样的细胞,单核样的B细胞,成片成灶的分布,胞浆比较丰富,有点小一点的组织细胞一样,但是表达B细胞的标记的不同程度的浆样分化浆细胞的形态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瘤—多结节的病灶,边界很不清楚,多结节的病灶,边界很不清楚,生发中心所在的一个区域,肿瘤细胞在生发中心外的边缘区一圈一圈的增长,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边缘区生长的模式,–长出很多结节淋巴上皮病变,淋巴上皮病变最终会把腺体给破坏掉,整个腺体消失,这个时候比淋巴上皮病变更为的重要三个细胞长得非常圆,小而圆是正常的小淋巴细胞的形态细胞胞浆有点透亮,核型有点不规则—边缘区细胞涎腺,胸腺边缘区淋巴瘤里面比较容易看到,胃不太容易看到高倍镜可以看得到,胞浆比较丰富,淡红,核卵圆,稍不规则,有点像组织细胞,但是比组织细胞要稍微小一些,CD20阳性的,是B细胞来源的,单核样B细胞浆样分化活化大细胞弥漫B1有网5-10%边缘区鉴别滤泡淋巴瘤轻链限制性表达原位杂交–背景干净灰白灰黄粟粒结节外周血—绒毛状细胞灰白色的结节就是这种边缘区一圈一圈生长的模式在侵犯骨髓–一灶一灶模式,脾脏的边缘区淋巴瘤累及骨髓之后—CD20阳性细胞以窦间隙侵犯的模式,脾脏淋巴瘤诊断—第一临床上表现的脾肿大,全身淋巴结不大,外周血看到绒毛状细胞,骨髓活检骨髓常常受累,看到窦间隙侵犯的模式,通过免疫组化或者流式排除了一些特殊的淋巴瘤,慢淋毛白之后,就是脾脏边缘区淋巴瘤三。四。实战结节状滤泡融合无套区无极性无吞噬中心样细胞低级别滤泡淋巴瘤滤泡低–有问题高级别滤泡不融合有套区无极性无吞噬完全没有极性,基本上吞噬也明显减少了,滤泡不协调,中心母细胞样的细胞为主,中心一样的细胞显然减少了滤泡间阳滤泡间浸润强阳性的基本上完全丢丢掉高级别的滤泡性淋巴瘤,易漏诊为反应性增生,结膜细胞非常的单一,有些方向胞浆透亮像边缘区细胞,也有些细胞呈现一定程度浆样分化结膜边缘区淋巴瘤弥漫的细胞的增生合并多房囊肿边缘区的细胞,或者是单核样的B细胞弥漫增生,CD20弥漫的阳性—胸腺边缘区淋巴瘤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08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