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肠府穴
2025
04-14

肠府穴

董氏奇穴中的腑肠穴是治疗肠胃疾病的重要穴位之一,其定位、功效及临床应用如下:

一、定位与解剖

具体位置

腑肠穴位于四花下穴直上1.5寸(约外膝眼下11寸),紧贴胫骨外缘取穴。

简便取穴法:从外踝尖向上沿胫骨外缘量16寸(外踝尖至外膝眼的距离),腑肠穴位于外踝尖上5寸处。

解剖结构

外侧分布腓腹皮神经、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神经及心脏之副神经,与胃经、大肠经相关联。

二、功效与主治

核心作用

调理肠胃:治疗肠炎、腹胀、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利湿:缓解浮肿、下肢水肿。

其他应用:睡中咬牙(多因胃热)、骨刺(如膝盖骨刺、足跟骨刺)。

配穴组合

腑肠四针:与肝门穴、肠门穴、四花下穴配伍,治疗急慢性结肠炎、肠蠕动不良等。

削骨针:与四花下穴配伍,紧贴胫骨进针,可消骨刺肿胀。

经典配伍:

腑肠+四花下+门金:急慢性肠炎、腹胀。

腑肠+解溪+门金:面部浮肿。

三、操作方法

针刺技术

进针深度:细毫针直刺0.5~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以局部酸胀感为佳。

贴骨进针:治疗骨刺时需紧贴胫骨进针,以“以骨治骨”为原则。

注意事项

腑肠穴通常作为四花下穴的配穴使用,不单独施针。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误伤血管或神经,尤其糖尿病患者慎用三棱针放血。

四、临床应用案例

肠胃疾病:如慢性结肠炎、急性胃痛,通过腑肠四针治疗,最快3分钟起效。

骨刺治疗:配合四花下穴,可缓解膝盖骨刺疼痛。

特殊病症:如肝郁气滞型黄褐斑,通过董氏奇穴刺血疗法结合背俞穴,疗效显著。

五、总结

腑肠穴是董氏奇穴中调理肠胃的核心穴位,其定位需结合四花下穴或骨度分寸法精准取穴。临床多与四花下穴、肝门穴等配伍,形成高效组合疗法,尤其适用于急慢性肠胃病及骨刺问题。操作时需严格遵循针刺规范,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