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捏揉耳朵1处,可以激活全身91穴,降压、助眠,还防痴呆!
2025
04-21

捏揉耳朵1处,可以激活全身91穴,降压、助眠,还防痴呆!

在中医的浩瀚宝库中,有一个穴位常常容易被人们忽略,但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临床应用却极为丰富,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此穴位取穴方式简便,在治疗各类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对众多常见病以及疑难杂症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与调理功效。

当我们遭遇一些突然发作的急性症状而手足无措时,这个穴位常常能发挥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这个神奇的穴位便是耳尖穴。

耳部秘境:耳尖穴

或许你未曾留意,我们小小的耳朵上竟分布着上百个穴位,它们宛如一个个隐秘的通道,紧密连接着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生活中的诸多不适,其实都能借助这些穴位来加以调理。在这些穴位当中,有一个位于耳廓最上端的特殊穴位——耳尖穴,它被誉为“耳穴之王”。作为经外奇穴之一,耳尖穴凭借其丰富的功能和显著的治疗效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因而获此美名。

耳尖穴的定位

耳尖穴这一关键穴位处于我们的耳廓之上。具体而言,当你把耳朵轻轻向前折叠,耳廓上方尖端之处就是耳尖穴的所在位置。古代医学典籍《针灸大成》对该穴位有着清晰的记载:“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此处“耳”无疑是指我们的耳朵,“尖”则体现了其处于顶端、高耸的特性。由于耳尖穴处于耳朵的上方尖端,故而得此名。依据这个名称,相信大家在寻找该穴位时能够轻松定位。

刺激此1处,能激活90多个穴位

耳尖穴之所以被冠以“耳穴之王”的称号,与它所关联的众多经脉有着紧密联系。我们的耳朵上分布着六条主要的阳经,具体如下:1. 小肠手太阳之脉,它起始于小指末端,沿着一定路径最终进入耳中。2.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始于手指,经过胸腔后连接于耳后,并向上延伸至耳上角。3. 胆足少阳之脉,起始于目外眦,经过头部后进入耳中,再从耳前行至目外眦后方。4. 胃足阳明之脉,从面部起始,向上经过耳前。5. 大肠手阳明之脉,其分支也进入耳中。膀胱足太阳之脉,起始于目内眦,经过额头后交汇于头顶,且有分支到达耳上角。由于耳尖穴与如此繁杂的经脉网络相连通,它被视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关键穴位。《耳穴辨治纲》详细阐述了耳尖穴的多种功效,像清热泻火、消肿解毒、安神镇痛等达二十余种。这些功效让耳尖穴在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降低血压、退热、止痛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依据具体情况和需求,在专业指导下合理利用耳尖穴进行身体调理。

耳尖穴:全身健康的守护者

耳尖穴,这个神奇的穴位,不仅与全身多种疾病有着紧密联系,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调理方式。其中,点刺法就是快速退热的有效办法。当出现眩晕、头痛或者面部发红等症状时,这些通常都是发烧的信号。此时,对耳尖穴进行点刺,就能快速散热,缓解不适。这种方法既安全,效果又迅速,一般在刺血后十几分钟内,体温就会有所下降。另外,点刺耳尖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这一方法能够活血化瘀、疏通血脉,进而改善脑血管功能,实现即时降压的效果。对于因实热之证、血瘀等引发的疾病,耳尖放血疗法都是很好的治疗选择。操作耳尖穴点刺法时,要先将外耳廓搓热,捏住耳尖穴让局部充血,然后消毒并用三棱针快速点刺,出血2 – 3滴即可。注意一天只需刺一次,避免多次操作。除了退热和降压,耳尖穴还有镇静安神的功效,适合神经衰弱、失眠以及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人群。不过放血时要规范操作,防止感染。对于日常保健,提拉耳尖法是个不错的选择。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耳廓尖端,做向上提、捏、揉等动作,能缓解头痛,对眼部不适也有调理作用。此外,《针灸大成》中还记载了艾灸耳尖穴治疗眼病的效果。用艾条温和灸5 – 10分钟,对麦粒肿、角膜炎等眼科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总的来说,耳尖穴的调理方法包括点刺法、提拉法和艾灸法。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日常调理。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个神奇的穴位,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共同踏上健康之路!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