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针灸十问
2025
01-22

针灸十问

洛阳~郭海涛

1

针刺和灸法的使用时机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关于针灸的若干问题,

首先我们谈一下针刺和灸治的异同点。

简单的说,针灸疗法包括了针刺治疗和灸治,这其中,主要以毫针治法和艾灸疗法最为常用。

针法和灸法可以互为补充,且理论切共享,所以常常针灸并称。

长久以来,中国针灸界研究针法多于灸法,重针而轻灸,同时呢,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针灸界普遍是重灸而轻针。

《灵枢经》上讲: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至少在内经成书年代,中国人也是针灸并重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开始讲针的多,讲灸的少了,《三国志华佗传》里讲华佗扎针,每次只扎一两针,扎之前先对病人说,我扎这一针的针感会传到你的某一个部位,如果到了就告诉我。并没有灸华佗在灸法操作时有什么特别,我们可以理解,至少在三国后时代,社会上已经有了轻灸的苗头了。

后来又有人干脆把针和灸对立了,说什么扎针就不要艾灸,艾灸了就不要扎针。

明代成书的《针灸大成》转录的一个歌诀叫:“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 徒施患者炮烙刑。”说的是针和灸不能同运用,如果同时使用了就是庸医。

为什么说是转录的?因为针灸大成的法定作者,杨继洲是嘉靖和万历年间太医院的针灸医生,名符其实的针灸高手,他留下的针灸医案里就有多次针灸并用和先针后灸的案例。说明针灸不能同用的说法,不是杨继洲的主张。只所以出现一本书里相互矛盾的记载,我们现在认为是靳贤的问题,靳贤不懂针灸,他是受上级领导的指派协助杨继洲编辑抄录工作的,他的上级领导是杨继洲治愈的病人之一,山西的监察御史赵文炳。

《内经.灵枢.禁服》上讲,“寸口脉…..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

明确提出,根据脉像,出现紧脉时,要针刺、灸治结合治疗。

《千金要方.孔穴主对法》里讲,“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但恨下里间知针者鲜取耳”。

我们看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杨氏医案》也多次出现针灸同用的情况。而同一本《针灸大成》里,也明明白白抄录了这个“针而勿灸灸勿针”,所以说,针和灸到底能不能同用?你可以自己判断,也可以听老师的话,因为有些针灸大夫,依然主张不能同时用,依据之一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个歌诀。

我现在不给大家答案,大家可以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决定立场。

回到问题本身,针灸学习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是,通过针灸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身体的祛病能力,从而善待我们的身体。

2

针灸治病与汤药治病有什么异同?

《黄帝内经》里谈治病,首先谈到的针灸,然而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其发展历史,各类书上写了很多,网上百度一下也难,我们不浪费时间讲这里,我们要讲些书上没有的,针灸治病与汤药治病有什么异同,针灸的使用时机和针灸的禁忌。

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民间有一针二药的说法,几千年前,古人就认识到用砭石刺激身体某些部位,或用微火轻灼身体可以激发人体的免疫力,把这两种疗法并称,就是针灸。

汤药治病是基于外在的力量对身体进行调整,即以草木之偏纠人体之偏,而针灸治疗病是通过调整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祛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要记住:

遇到情绪波动过大,气血大虚、重病失荣、失血过多,空腹,患者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个可以通过脉像侦查,如对重症病人,下针前要探究人迎脉、太冲脉、太溪脉、冲阳脉的情况。如果病人刚刚做过心血管手术,比比如说病人刚刚下过支架,或者装了心脏起搏器,那么在近期最好不要扎针?因病人刚刚下了心脏支架或者装了起搏器,他这个身体对支架或起搏器有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身体不舒服,甚至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们看到有些病人下了支架几天或几个月之后到医院复查,发现问题没有解决,往往需要再下个支架或者对起搏器再做调整,所以身边常常有些病人他会带好几个支架,或者他的起搏器每隔一段时间要到医院调整一下,当然这种情况还是算好的。

有些病人刚刚下支架或者装了起搏器没几天或者没几个月,上一秒钟还没什么事儿,下一秒突然身体出现不适,可能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

作为针灸大夫,如果你这个时候接诊的病人是刚下过支架或者起搏器的人,那么他在你的诊室里,因为支架或起搏器的问题出现了不适,或者是你刚给他扎完针之后出现了问题,既使跟你扎针没关系,在现行的医疗问责制度下,你也难逃干系。古人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内经上也讲,色脉不顺者不针,所以说对这种刚做过大手术的病人,扎针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另外,刚刚做剧烈运动后,比如刚参加马拉松跑步,这个时候人体的气息还不稳定,是不能扎针的。吃饭过饱,或者饮酒过多大醉之后,也不能扎针后,刚行完房事后,也不能扎针。心情过于愉悦,或者心情过于愤怒,这个时候也不能扎针。

时机不好,环境,场地不允许或患者在超量喝酒后,不针。

针刺可以用在所有的病痛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从小孩儿惊吓夜啼到老年人失眠,多梦,生闷气,从妇科杂症,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到成年人运动损伤,练气功出现偏差,或不小心扭腰叉气,脖子落枕,都能够扎针治疗,针灸的治疗范围涵盖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

3

与汤药相比,针灸治病的优势在哪里?

针灸针可以随身携带,在缺医少药的环境里,针灸有很大的优势。

汤药治病,除方药对症外,药材质量及煎煮方法,医师不易把握,特别是药材质量,即使是自己开业、自己有中药房的医生,对于某些药材的质量、产地、产量、炮制、存放等环节,也有难于把握的时候,所以坊间常有说法“中医毁于中药材”,而煎煮方法上,也常常有煎煮不当出现不良反应或药效不彰的时候,如治上焦之药本不应久煎而久煎,治下焦之药应久煎而没有久煎,或应先煎的药没有先煎,须后下的药没有后下等等,这些煎药工作,不是医生直接负责,往往是由第三方或病患家属操作,经手人多,出纰漏的地方就多。

针灸治病,医生在治疗前会先检查针具和艾草质量,满意后才会下针或灸治,治疗环节少,更容易收效。

针灸治病快捷而高效,即使是初学者,也常常能获取立杆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初学者,有时候仅仅对一两个穴位熟悉,给患者扎针时也只取这一两个穴位,竟然也会有想不到的好疗效。这一点上,相信有过针灸临症的经验的人,多数会有这样的经历。而针灸治疗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使疾病痊愈的目的,疗效的关键在患者自己的身体免疫能力,是最绿色最无害的治疗方法。

4

传统针灸与近些年市面上兴起的针灸,

比如董氏针灸有什么异同?

我个人认为针灸没有传统和新兴之说,针刺和灸治的作用机理皆在调整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无论何种新针法,还是要把“针”扎到人的身体上,无论是扎到皮肤表层也好,扎到肌肉深层也好,还是通过对人体的刺激,达到祛病的目的,其作用的点,还是在人身上。

坊间所说的传统针灸,一般认为是院校里的针灸教科书上讲的那些,以十四经络和362个正经穴位加上一些经外奇穴为基础,讲究骨度分寸、同身寸,进针手法等等的针灸方法,很多人、特别是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会感觉到难学,所以现在市面上有些所谓新针法,说不是不用十四经络,或者不用学阴阳五行,不用学解剖,甚至不用学进针手法,就能扎针治病的针法,当然这种针法很多啊,我们不一一去指明。

我只是说,无论再怎么新,还是要把针扎到人身上才能治病,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用所谓的传统针灸去框定它,当然这两年又了一种新针法,叫什么量子针法,说什么扎妈妈能治孩子的病,扎儿子能治爸爸的病,甚至有人说什么,只要起个意念,针扎在稻草人身上,也能治千里之外的某个人的病,这些过于玄幻的针法,不在我们今天讨论的范畴内,就像当年在义和团里流行的刀枪不入神功盖体不属于军事学范畴一样。毕竟,当年那么黄巾军会那么厉害的法术,也没打过刘关张和曹操袁绍;汉中的张鲁还说是张天师的后代,面对刘备、曹操和马超,不也是见谁就跪吗?

所以说,有些东西,看你怎么理解,愿意相信,也可以去研究,前提是,得有个最基本的基础。就像我刚刚提到的黄巾军和张鲁,之所以能在汉末乱世里称王称霸,最主要还是有自己的军队和地盘,是有真刀真枪的实力,要没有这些,顶多一个镇关西之流的恶霸而已。

回到原问题,无法要学什么新针法,如果想学的好,所谓的传统针灸,一定是重要的基础。只所以能成为传统,一定是经过历史了验证的,经历了无数次的临床实践,你感觉不好用,是你没有掌握罢了。

有人问,董氏针灸和传统针灸有什么不一样?

董氏针灸被称为董氏奇穴针灸,这个具体的源流传承我就不讲了,很多书上有,网上也搜到一大堆儿。

但有一点,教董氏针灸的很多医师啊,总会说是董针,而不讲奇穴,比如杨维杰医师,在很多地方只讲董氏针灸而不讲董氏奇穴针灸,并且,包括杨维杰医师在内的很多专门从事董氏针灸的医师,对十四经穴针灸本就是很精通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基础,基础,还是基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想走捷径的人,往往会走更多的路,从最基础开始,才能走的更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行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董氏针灸也好,学别的新针法也就好,先学习一下最常见最实用的传统针灸,会让你事半功倍。

5

针灸学习的目的

现在中医热,很多人也想学针灸,但学了针灸能干什么?没有一点基础的人多长时间能学会?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再有就是,有人是凭三分钟热度,一时心血来潮突然想学针灸,学几天又不想学了,或者是学了之后很快又忘记了,那么这种情况下学了针灸之后到底有什么用?

应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要想达到既定目标,需要努力,需要投入时间、精力、需要有动力、有恒心、有意志,针灸学习也不例外。

针灸的学习大体包括经络诊断,穴位诊断,穴位学、针刺手法,灸治疗法等,看上去很多,学起来不难,入门很容易,很多没有什么基础的人往往掌握一两个穴位主治,也能治疗一些常见病’即使不敢下针,掌握一些穴位和经络诊断,也能在生活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对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有一个提前预判,哪怕你只是掌握了个大致方向,也能帮助自己,帮助家人和朋友。如果掌握了几个穴位的应用,真的就可以对付一些简单的疾病了,比如说,用大椎穴治疗感冒,如果感冒的时候有肚子胀不想吃饭,这时候,你应该会想到配合足三里穴或内关和公孙穴了,不想扎针,用艾灸也行,穴位按压也行,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就是是了。

再比如,有一段时间,有朋友对你说,他这两天总是感觉耳朵后疼,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是不是要考虑一下,他是不是想得上眼歪任斜?你就可以让她艾灸一下医风穴和对侧的悬钟穴,能够很好的预防这个小中风。

还有就是,多长时间能学会?这么说,如果你想当一名专业的针灸医生,那么上学三到五年,再临床三到五年,一般来说,也就是十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针灸医生了。

如果只是想业余学学,有个一两个月时间,学一些基础的穴位主治,用法,能够对付一些常见的小问题就可以了。

如果就是想学个扎针减肥什么的,这也不难,我了解到一些人,没有什么医学基础,也就是学了十天半月,多则两三个月,就开了门店给人扎针减肥,具说反馈还不错,这种主要是人胆大,扎针的人胆子大,让他扎针的人也胆大。

这种情况有啊,但是,不主张,不支持这种,毕竟是给人扎针,还是要精益求精,

从另一个方面讲,扎针这一门学科,入门是很简单的,门槛很低,艾灸呢,门槛更低了,但要学精,很难。

6

真就学习的效益

针灸学习有什么效益?简单说,省钱,省事儿。比如说,某一天起床后,感觉脖子扭动不舒服,如果你学过针灸,通过认真判断,你知道自己是落枕了,扎一针就好了,自己不敢扎,出门找一个你了解的针灸大夫,扎一针就好了。

如果你没有为个经历,会怎么办?

可能会出门找一个按摩大夫,让他给你按摩,如果这个大夫懂行还行,如果也不太懂,上去给你一通按,很可能会让症状加重,如果再遇上热心点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给你排瘀,给你刺血,给你在脖子后面刮痧,甚至有些人为了省事儿了,自己在家用按摩器直接按摩脖子,这一通操作下来,你会发现,脖子更痛了——我说的这些不是瞎编的啊,是真有这些事儿,

本来一天能好的病,硬给治成十天半月好不了,严重影响了生活,甚至会有后遗症。

那你说,我不去乱找人按摩,也不乱找人扎针,我去大医院行吗?

行,如果你去当地医院,正好有针灸科,应该也能很快治疗好,如果当地医院没有针灸科,或者你去导医台一问,可能给你推荐到急诊科或是骨科、外科怎么办?

一般会让你做一系列检查,然后开点药,然后让你回家观察。然后你会发现,好像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但钱已花了不少了。

嗯,所以说如果你有一些针灸的基础知识的话,你可以根据症状分析一下,选一两个穴位艾灸或者针刺,一般来说一次能够解决问题。

7

针刺手法的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扎针的时候要讲手法,要讲补泻,《针灸大成附篇》里说,有些医生扎针的时候用袖子遮住手(明代人宽袍大袖),行手法的时候不让人看到,说是他们的手法很独特,怕让别人偷学了去,实际上只是故作神秘而已,行针手法有什么神秘的?现在通行的14种手法,基本上概括全了,要说还有其他神秘的手法,这个不大可信。说真的,从《针灸大成》出版,到现在又不过了几百年,针灸手法与明朝时候的手法相比,真的是大同小异,可能个别书上对某些手法的描述会更细致一些,然后会再取一些别致的名字。这一点咱不做讨论。

现在有种说法,说是董氏针灸扎针的时候不行手法,还有现在新流行的很多针法,也没说行手法,只要把针扎到穴位上,就能治病,那么针灸手法的存在还有没有必要?

所谓针灸手法是不是本身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原本不存在?

这点我们可以从针灸的作用机理上来分析一下,针灸扎入人体的穴位后,主要是对人体进行一种刺激,这种刺激的目的是激发人体的免疫能力,但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的身体反应敏感一些,有些人的身体反应相对迟缓一些,所以对针刺的反应也会有个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影响到针灸的疗效。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病人的同一个穴位,不同的医生扎针效果不一样,这种差距往往是非常细微的, 其中很重要一就是针入人体之后,对人体免疫能力激发能否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古人在临床上总结的这些行针手法恰恰就是为了达到最好的疗效,所以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即便学习新针法的话,手法纯熟,还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小孩子能不能扎针?

多大的孩子才可以扎针?

小孩子当然可以扎针,并且没有副作用,我就给刚生下来几天的小孩子扎过针,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小孩子,即使生病了,病因相对简单一些,大多数是积滞或者惊吓,或者着凉,这种情况想扎针治疗,一般也就扎一次两次,病就好了,对孩子没有任何副作用。

很多针灸大夫,甚至一些经常在外面讲课的医生都说小孩子不能扎针,要用小儿推拿,要吃药,甚至要用祝由术,就是不能扎针,因为怕会伤了小孩子,

其实,是这些人不懂而已。小孩子扎针不会伤了他们,只会让病更好痊愈。《灵枢·逆顺肥瘦》说:“婴儿者……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婴幼儿扎针的方式方法,如果现在还有疑虑的话,真的要好好去读读内经了。

9

老年人扎针时需要注意什么?

给老年人扎针的时候不要求速效,一定要求稳,即使是很有把握的病,也不要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有认认真真的,仔仔细细的检查病症,然后寻求最稳妥的扎针治疗方案。

因为老年人的免疫能力是在不断走下坡路,老年人的机体,对病症的反应,对外界的反应有时候会有个迟缓,所以临床上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今天扎了针之后,病人说感觉效果不明显,第二天或者过两天来说,哟,感觉特别轻松了。同理,有时候老年人的病情出现了加重,他当时或者近几天也不会有明显的不舒服,可能过几天才会出现症状。这个时候你如果一味的治疗他当下的问题,很可能会影响他身体整体的问题。

所以说对老年人扎针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病人的既往史及现病史。然后对病人的起居环境、生活条件等都要有一个了解,然后才好下针。

10

有些医生扎针的时候拿手不断的在病人身上

测量,这种取穴是不是扎针更精准一些?

明代的时候有两个针灸名家,一个是姑苏凌汉章,一个是六合李千户,两个人都是当时的针灸名家,当事人对凌汉章的看法是,熟于穴法,凡所点穴,不必揣按,虽隔衣针亦每中其穴也。

就是说凌汉章常常隔着衣服给病人扎针,并且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对李千户的看法是:用意精专,凡所用穴,必须折量以墨点记,方敢始下针也。

李千户取穴的时候也是要认真折量之后,用墨水做了记号之后才敢扎针。

这两种扎针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呢?

针术没有高下之分,凌汉章和李千户的事迹说明,不同扎针方法,只要熟练到一定程度,同样能达到神乎奇技的境界,所谓异曲同工,条条大路通罗马。

(点击播放⬇️⬇️⬇️)

END

本文作者:洛阳~郭海涛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