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老先生作为国医大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白术的应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老先生善于应用大剂量白术治疗多种疾病,下面将简要介绍他使用白术治疗不同疾病的经验以及大剂量使用白术的原因。
【腹胀】
张志远老师认为腹胀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他将腹胀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情况:实证主要表现为胃胀停积,大便秘结,肠道气体多;虚证则表现为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大便通畅。在治疗上,张老师主张以虚实论治,虽治法不同,但皆需应用白术。他认为白术能消食去痞,对于食滞引发的实性腹胀尤为有效。此外,张老师发现白术在超过30g时,能增加尿量并通利肠道,对于虚弱患者腹中食积胀满而服用消导药物效果不佳时,主张应用大剂量白术。
【水肿】
张老师在治疗水肿时,常大剂量应用白术补脾益气,并配伍茯苓、猪苓、泽泻等药物利水渗湿。他认为水肿的发生与脾关系密切,白术作为补脾益气的重要药物,能助脾运化水湿,从而治疗水肿。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中,张老师亦重用白术健脾燥湿利水,配伍黄芪以滋化源,使气旺则血行。
【眩晕】
张老师治疗眩晕多从病因入手,以虚实论治。虚证多属气血亏虚,治疗注重补脾健胃,益气养血;实证多属虚阳上浮,痰水停留,治疗注重祛痰荡饮,重镇潜纳。不论虚证、实证,临证均可应用白术。白术扶正益气,张老师将其与人参、干姜、茯苓、黄芪等药物合用,提高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虚弱状态,治疗眩晕。尤其在治疗实证眩晕方面,张老师更注重白术去痰涎的作用,常将其与泽泻合用,并灵活配伍茯苓、天麻、龙骨、牡蛎等药物。
【泄泻】
对于虚寒性泄泻,张老师自拟止泻汤,其中土炒白术作为君药,取其健脾利水的功效,配伍附子、茯苓等药物祛湿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并制约附子之性。张老师认为白术在此方中不仅能健脾利水,还能开前断后,通利小便,是治疗泄泻的重要药物。
【腰痛】
张老师在治疗腰痛时,认为此病病机属脾阳不振,肾气不利,治以宽腰汤加减。他重用生白术80g,利用其燥而喜动的特性,使气机顺畅,配伍大剂量茯苓、薏苡仁利膀胱之水,使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三药大剂量投用,共奏散寒除湿通痹之力。
【大剂量使用白术的原因】
白术的药性特点: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大剂量使用能更好地发挥其药效,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实践经验:张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大剂量使用白术在治疗腹胀、水肿、眩晕、泄泻、腰痛等疾病时效果显著,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经验。
个体差异与病情轻重: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存在差异,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加大用药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配伍与相互作用:张老师在使用大剂量白术时,注重配伍其他药物以加强疗效或制约其副作用。如与茯苓、泽泻等药物配伍利水渗湿;与附子、干姜等药物配伍祛湿散寒等。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患者刘某,男,54岁,主诉为长期腰部冷痛,痛感如坐水中,每逢阴雨天气痛感加剧,影响日常活动。患者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沉迟。
经诊断,患者腰部冷痛属于寒湿侵袭,脾阳不足,肾气不畅。根据张志远先生的治疗原则,决定采用温阳散寒,健脾利湿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在张志远先生的宽腰汤基础上进行加减,药用如下:
生白术100g、茯苓80g、薏苡仁80g、桂枝12g、细辛3g、伸筋草20g、川芎10g、红花6g。
治疗经过:患者服用五剂后,腰部冷痛有所缓解,阴雨天气痛感减轻,但腰部仍感觉酸软无力。考虑到患者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原方中加入川芎10g、红花6g,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
续服七剂后,患者腰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阴雨天气无明显不适,舌苔薄白,脉象和缓。后续以原方减量,巩固疗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医案二】
患者何某,女,60岁,有多年肝病史,近期出现腹部膨胀,下肢浮肿,小便短少,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
经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治疗方案:参考张志远先生的黄芪五苓散加减,药用如下:
白术60g、黄芪60g、大腹皮15g、桑白皮20g、茯苓30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9g、丹参15g、炒白芍15g、熟地黄20g、山茱萸15g。
治疗经过:患者服用十剂后,小便量增多,腹胀有所减轻,下肢浮肿减退,但仍感乏力。
考虑到患者气血不足,脾肾阳虚,原方中加入熟地黄20g、山茱萸15g,以滋补肾阴,增强温阳利水之效。
续服十五剂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食欲增加,体力有所恢复,舌苔转薄,脉象和缓。后续治疗以原方减量,继续调理脾肾,巩固疗效。
【医案三】
患者邱某,男,45岁,主诉大便艰涩难下,排便无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经诊断为脾虚便秘,阳气虚衰,运化无力。
治疗方案:根据张志远先生的治疗经验,采用温阳健脾,润肠通便的治疗方法,药用如下:
生白术80g、枳壳30g、肉苁蓉25g、熟附子6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火麻仁15g、郁李仁15g、玉竹15g、麦冬15g。
治疗经过:患者服用五剂后,大便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顺畅。考虑到患者肠道津液不足,原方中加入玉竹15g、麦冬15g,以增液润肠。
续服十剂后,患者大便正常,排便顺畅,体力恢复,面色转红润,舌苔薄白,脉象和缓。后续治疗以原方减量,继续健脾益气,巩固疗效。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922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