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复原,不如说是我的一点探索,还需要不断完善。扁鹊是脉学之宗,所传下的扁鹊脉法,已难解其中的意思了,导致这些高深的脉法,现在基本失传了。现在我们跟着柳长华先生研读扁鹊学派的《天回医简》,就是希望能够重新挖掘这些上古时期被隐没的宝珠。在11月初,我们学院举行了冷门绝学培训班,顾漫老师讲授了扁鹊脉法概述,其中的扁鹊三阴三阳对临床很有帮助。《脉经·扁鹊阴阳脉法》三阴三阳在寸口的分布:少阳六分,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太阳九分,洪大以长。阳明三分,浮大以短。少阴六分,脉紧细。太阴九分,紧细以长。厥阴三分,沉短以紧顾老师根据《脉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复原的扁鹊阴阳脉法图:这个图的意思就是,在阴阳脉法中,以关部为界,寸取9分为阳,寸后9分为阴,三阳在上,三阴在下,上图有点模糊,我重新做了一个,左右手一样,如下:当时在课堂上,顾老师提及说这个脉法要配合呼吸,但目前还在探索中,所以没有广讲应用,我听得不甚明白,课后请教了老师,大概意思是说在呼气的时候,候三阳脉。吸气时,候三阴脉。比如呼气时,脉长不到九分,就是太阳病。吸气时,下部脉不到九分就是太阴病之类的。随后,我在临床上去验证,或因我理解不到位,发现这种以呼吸配合长度的脉法难以实操。回来后,我就反复研读《脉经·扁鹊阴阳脉法》篇,最终在这段话恍然大悟,并验之临床,效验非常:“厥阴之脉急弦,动摇至六(应是三)分已上,病迟脉寒,少腹痛引腰。少阳之脉,乍短乍长,乍大乍小,动摇至六分已上。病头痛,胁下满。阳明之脉,洪大以浮,其来滑而跳,大前细后,状如科斗,动摇至三分已上。病眩头痛,腹满痛。”这样根据脉象与长度去判断何经生病,就能很准确的去辨三阴三阳了,步骤如下:首先,确立六经的基本脉象太阳:洪大沉按稍弱。少阳,弦有力。阳明,浮沉有力。太阴:缓无力。少阴,细无力。厥阴,弦细无力。其次,确定脉象的长度如果太阳洪大的脉在两手超过寸部的九分,到了尺部,没有其他兼夹脉,就是太阳病了。浮沉都有力,而且超寸部三分长,就是阳明病,少阳病亦如此。如果两手某一部或三部出现了缓或细弦无力,这就是三阴病了,再辨具体脉象,可确立在那一经。最后,确定六经合病这个脉法好用之处在辨阴阳合病,如左手脉弦有力,右手浮沉都有力,就是少阳阳明合病。左脉弦有力(少阳),右寸浮缓无力(太阴)、尺脉细弱(少阴),这是少阳太阴少阴合病,也属于厥阴病。临床案例:一耳鸣患者,在两寸部出现弦有力,达九分长,尺部九分均细弱,症状是耳鸣,头晕,但无口干口苦。下肢冷,夜尿频。辨的是少阳少阴合病,给用了小柴胡汤合真武汤,效如桴鼓。当然也可以用小柴胡合四逆汤,但我觉得他是少阴寒饮为主,所以选了真武汤。一失眠患者,两寸部脉不及九分,尺部脉缓稍大,这是太阳太阴合病,太阳之气不升,给用了升陷汤加减,服后即能入眠。也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这个看个人的喜好。又如左脉是弦长有力,右脉缓,这是少阳太阴合病,虽然辨出六经病了,但怎么选方,左脉有力,这已经可以确定了是柴胡类方,但右边缓的太阴病,该如何选?这就要凭经验了,如果兼有恶风寒,自汗出,那就是柴胡桂枝汤,兼有腹泻或便秘,腹部冷,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兼有胸腹胀,消化不良,选用柴朴汤或柴平汤。这或许就是仲景的脉证结合模式,辨出了六经病,就像找到了靶子,知道了用药的方向,不会打偏,然后根据症状,方证结合,选方越精确,打得越靠近靶心,效果就越好。从记载来看,扁鹊阴阳脉法还可以辨死生,判预后,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死亡,这是有真真切切案例的,比如在仓公诊齐御史成头痛病:“所以知其后五日而臃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者经病,病去过人,人则去。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热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及八日,则呕脓死,故上二分而脓发,至界而臃肿,尽泄而死。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热气已上行,至头而动,故头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9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