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相比望诊,脉诊更容易学习
2024
06-03

相比望诊,脉诊更容易学习

脉学28班顺利结课啦,

对于这次课程,

同学们又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一起来看看吧!

应汝炯

脉学28班于我有特殊的意义!成为太湖社工以有年头,计分、校稿等做过不少,但作为小班班长带班可是头一遭!进入太湖后学习的第一门课是经典的《伤寒研究》,其中吴老师系统讲述了太湖病证症形气神与五法六经体系;虽说已经听过平脉法的部分,但尚未系统学习过脉学课程的我,带班真的心里发虚。我立马先花了两整天时间恶补了下课程内容,赞叹于老师能把如此抽象的内容讲得既生动具体,又贴合临床实际。系统学习完脉学,又让我敞亮了一项诊法的技能!“以脉定药,以药定方”,平脉法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落于实操层面的太湖特色。但脉学课程,吴老师从概论开始先讲解了脉学的原理:脉学属于诊法的部分。整体而言中医诊法不外乎两大类——查外知内(由外到内)、明理取象(明了病机,推测外在表现)。望诊与脉诊都是取象的过程,前者是视觉成像,后者是触觉成像。相对需要收集纷繁复杂信息的望诊,脉诊更容易学习,关键在于明白每种脉象背后形成的机理。脉象的形成机理包括生物原理与物理原理:生物原理—全息对应;物理原理—三方面因素:心脏(搏动次数与强度)、血管(张力与位置)、血流(血流量与流畅度)也就是心、血、脉。这两方面弄明白之后,可以相对简单地通过脉象推测病因病机,反之亦然。吴老师说每一门课程的概论都是特别重要的环节,概论是课程的纲领,更近于道,学习最重要的是提纲挈领,纲举方能目张。后续课程的左右脉法、奇经八脉、肿瘤脉法、血证脉法、杂病脉法等等课程详细讲解了概论内容在不同方面的运用。尤其老师用气运脉法解释了“胸痹之病,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中“迟”与“数”的矛盾,令我豁然开朗,反思自己还是经典读得少,思考得更少。脉学课程中吴老师用启发性思维模式引导我们思考,我等当活学活用,理论与临床相互验证,以期提高自身的诊断水平!第一次带班,我通过讨论、分享医案分享等形式尽可能拉着小班的各位师友们不掉队,一起努力前行,做得不够之处请大家谅解,并继续改进,感谢吴老师,感谢孙主任,感谢各位后勤老师,谢谢各位班内的小伙伴们!

徐旭华

脉学像是一种中医学界的神圣传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想要深入学习脉学的中医人都听说过童子功、悬丝诊脉之类的故事,在这里似乎只能比拼内力、经验和传承。

在吴老师这里,脉学是简单的物理现象、逻辑思考。十二脉诀只是寥寥数语:浮沉定表里、大细定虚实、长短定升降、弦软定阴阳、滑涩定气血、迟数定寒热。寸关尺、心肝肾、肺脾肾、火降血下、气升水布,一系列口诀下来,如果是真的去跟着吴老师的思路走,抓独药开方,有时容易被人笑话——开的方子不像有传承的方子。

你可能会心存疑虑:它真的有用嘛?

那么我作为非科班的中医爱好者,可以明确回答:它真的有用。作为非科班出身,我最缺乏的就是大样本诊断经验,以及大样本脉诊经验。但是,通过小班的教学,我们反复揣摩脉位、脉形、脉体、脉力、脉流、脉率,我们反复体会脉学就是身心一体的反映机制,也是我们学习认识中医学明理取象的根本。我觉得这样的学习能够很快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科班的水平。

现代世界几乎每个人都面对个体体质慢性病调养的难题,我也不例外,有遍访中医无法搞定的失败经验。通过脉学,吴老师这里给出的解答不一样,更加大道至简:左手脉沉而无力属于厥阴,这就是为什么此前少阳柴胡剂无法取效的原因。右手脉弦滑而有力属于痰湿,这就是为什么忽视脾胃调理也无法取效的原因。左手脉显著弱于右手脉,也并不是众说纷纭的肝气郁结、思虑过度、气滞血瘀、一气周流卡关,而是把脉、思考、抓独证处理。

只有重新将各种成见打散再组合起来,我们才能更加接近真理。期待有更多的同好,一起传播知识,从此改变中医的认知,也改变大众的认知,一同登上新的快车道。

赵哲清

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切而知之,下工问而知之。望、闻、问、切都体现了脉学在中医体系的重要性。我们在医学院学的28种脉象。很难懂其含义,而吴老师用的是中西汇通、抓独等特点。讲的脉法简单,通俗易懂,并且很容易上手。讲了脉学形成的原理以及春弦!夏洪秋毛、冬沉的形成原理。总结了脉学12总歌诀!1、沉浮分表里:实证,浮紧用麻黄,沉而有力用大黄;虚证,浮缓用桂枝,沉而无力用附子。2、弦软定阴阳:弦而有力是少阳,用柴胡;弦而无力是厥阴,用乌梅。3、大细定虚实脉洪大,用石膏(实证);大而无力用芍药(虚证);脉细,阴虚用地黄;因寒收引用细辛。4、滑涩定气血:脉滑有痰,用南星,但应排除妊娠;脉涩,用当归;脉涩有瘀,当归+土鳖虫活血;脉涩精血亏虚,当归+地黄。5、长短定升降:左寸脉短,用升麻、桔梗提气;左寸脉长,用牡蛎潜降/牛膝引火下行。6、迟数定寒热:迟,有寒加附子(虚证);迟脉也可见于肿瘤压迫及阳明腑实;数有热,用黄连(实证);数而无力手心有汗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虚证)。也总结了六经的脉法。太阳脉位高,脉浮。少阳脉位长!脉弦!阳明脉位宽。脉大!太阴脉浮大缓弱。核心是无力。少阴沉迟微细,微是阳微,细是阴细。微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阳气虚弱,用附子,细是少阴阴血不足,用地黄。厥阴是弦而无力,或者是微细欲绝。

郭文杰

在我心目中一直觉得脉学高深莫测,难以掌握,但是通过脉学课程的学习,发现脉诊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吴老师讲解了脉学原理,血管的张力、位置,血流的充盈程度和血液流畅度,血管的位置对脉象形成的影响。之后还学习了左手脉法、右手脉法及用药,奇经八脉,肿瘤脉法,血证脉法,杂病脉法,还讲解了平脉法与其他四法的关系。涨了知识,开阔了思路,收货良多,非常感谢吴老师的分享,之后还需要到临床中多体会多应用。在这里也特别感谢脉学28班的班长应师姐,她常常会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医案和濒湖脉学的知识,让我们思考所学的内容,也是收获多多,我的临床经验很少,常常在群里提问,班长和其他同学都会热心帮我解答,解决疑惑,脉学28班是我觉得最温暖的班级,非常荣幸能参加到这个班级。脉学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在太湖学习没有结束,我会继续努力,像师兄师姐学习,在太湖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初德兰

一转眼接近四个月的脉学学习结束了,虽然作业都是后补的,但是通过脉学班的学习对我的提升还是很大的。以前对《伤寒》的条文脉证并治的概念总是模糊的,不知道什么是升降出入,通过脉学的学习对这些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处理一些相应疾病时应该在调理升降出入的基础再针对性的处理会更全面些。虽然这一遍的学习不能掌握脉学的精髓,以后还会反复学习,仔细体会,临床反复实操,直至熟练为止。感谢这四个月来班长和各位后勤老师的辛苦付出,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们的一路陪伴,我会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像太湖其他的师兄师姐一样早日学有小成。感恩大爱吴老师,感谢太湖的师兄师姐,感谢他们的帮助!

周玲艳

开始学习太湖课程至今,已近一年半,期间陆续学习了六门课程,脉学是学习的第七门课程。感恩太湖,感恩吴老师,也感谢一路走来的师友们,让我从中医小白,到对中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望闻问切,脉诊作为中医诊法之一,一直以来感觉比较神秘。吴老师的脉学课程,从脉学成像的物理原理入手,对各脉象进行了详细的深入浅出的解释,并以脉定药、以药定方、结合抓独,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感谢老师的传道授业,中医学习的道路才刚开始,之后还需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吴瑞红

《脉学》课程已经结束近一月有余,最初的感觉是:这门课程好似所学课程中很难学的一门,好在有优秀班长应汝炯老师的带领,她每天会在班里给及时的分析讲解,分享他们的所学所悟,结合临床的医案病案讨论分析,让我对脉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明白了脉象的原理及形成机制,知道了他的生理、物理原理及脉象的形成规律,学会了相关的由脉定药,由药定方。

吴老师把纷繁复杂的脉象归类概括为12种。浮沉定表里(脉位),大细定虚实(脉形),长短定升降(脉体),弦软定阴阳(脉力),滑涩定气血(脉流),迟数定寒热(脉率),使得我们在临床应用不再茫然。

苗  燚

四个月的脉学学习使我收获很多,从微观来分析脉学原理看待疾病更加形象具体,同样也能更好的对不同脉象来归纳总结,有助于初学者快速理解入门。如左手脉主血主火,对应人体的冲脉,寸脉过寸,则为肝阳上亢,对于血症疾病容易出血,所以要火降血下。相反寸脉过短,则是中气下陷,会出现头晕,乏力等,需要升提中气。

最具典型的是十二脉法,将二十八脉总结成十二脉,以分类和对比来看待,更加简单具体。浮沉分表里(脉位),从外感的脉位来看待体内的肾上腺素水平,进而辨别病属太阳病还是太少两感证,临床辩证更加高效。大细定虚实(脉形),以脉形来辨别人体的虚实。长短定升降(脉体),寸脉过寸,气机上升;寸脉不及寸,中气下陷。弦软定阴阳(脉力),弦而有力是少阳,弦而无力是厥阴,这主要用于六经辩证的少阳厥阴辨别。滑涩定气血(脉流),滑脉脉流变快,提示气分有痰。涩脉脉流不畅,提示血分有瘀。特殊的如滑脉更大的意义是提示人体内有外来物,如大便停滞、饮食停滞、怀孕、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毒等。迟数定寒热(脉率),通过脉率来简单判断体内有寒还是有热,当然临床应用时要进一步鉴别。

吴老师讲述的脉学深入浅出,使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对脉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后在这里感谢孙成力主任、应汝炯班长以及各位后勤老师的辛苦付出!

鸣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孙成力老师、副主任杨光老师脉学28班班长兼计分员应如炯老师APP评分员陈碧芳老师、米文礼老师、田慧老师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