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95后青年中医师,中医学硕士,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目前坐诊于乐清市人民医院,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讲学与临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虚,只求客观疗效,另对日本汉方医学及腹诊亦微有涉略,擅长以经方思维治疗内外妇儿各科杂病。我一般很少开出20味中药以上的方子,但最近碰到一例相当棘手的案例,处方的药味尽然用到了接近30味,但如果拆分开来看实际上就是3个方子,方子虽大,但患者服用后效果非常好。近年来有些搞经方的医生过于追求药味少的处方,好像药方开得越少水平就越高,开的药味越多水平就越差,越抓不住头绪一样。我认为不能以药味论英雄,应当看医生的处方思路和用药特点,并且要以疗效当做参考。我今天要举的案例就在一诊就是过于强调精简处方,结果导致失败,后面果断采用经方+时方+验方全面结合的思路治疗,方取得疗效。
邱某,女,今年69岁,1年前不幸罹患乳腺癌,做了手术和化疗,结果后面身体出现了很多不舒服,比如失眠、乏力、咳嗽等表现,去问主治的西医大夫,他们只是说化疗后体质差了引起的,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只能用些止咳药、安眠药对症治疗。这里就反映出现代医学治疗的弊端,不得不承认,手术治疗确实是消灭癌细胞的强有力手段,但西医过多看重于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指标,觉得指标有好转就行了,至于人舒不舒服,他们不怎么过多评价。
这位邱女士就是这样的,他对西医大夫这样的回答显然不满意,但又没有什么办法,这一年来睡眠变得很差,每天都要咳嗽,搞得身心俱疲,性格也变得忧愁。因其女儿和女婿在我处调理不错,遂来我门诊就诊。
邱女士目前最难受的地方是咳嗽,而且平躺就会加重,导致晚上根本没办法睡觉,痰量很多,颜色白,质地比较粘稠。患者的咳嗽特点是平躺则加重,这符合《金匮要略》的咳而上气病的表现,该病的特点就是咳起来不能躺,喘不得卧。结合痰白量多,我直接锁定了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属于麻黄剂,对患者体质有比较大的要求,该患者为手术化疗后,长期失眠乏力患者,需要进行虚证轻重程度的判断,如果虚得不是很厉害,可以去麻黄,如果进一步虚弱,就需要加附子。我询问了患者饮食、精神和体力情况,她说精力不是很好,倦怠乏力,并且食欲差,腰痛,摸了一下脉象,发现两个手的脉都是有力的,这时候就比较纠结了。从症状上来看确实是气虚,但脉却是矛盾的,怎么办?我考虑了很久,觉得患者目前的所有症状应该都是咳嗽引起的,因为咳嗽导致夜间睡不好,睡不好自然就精神差、没胃口了,所以我决定先用小青龙汤治疗其咳嗽,说不定咳嗽缓解了,睡得好精力可能也会改善。
完善好相关四诊,整理如下:
咳嗽1年余,平卧则加重,咳大量白色粘稠痰,夜间1-3点咳嗽最明显,睡眠不佳,倦怠乏力,纳谷不馨,情绪郁郁寡欢,胸口时有烧心反酸,口渴欲饮水,喜食凉,大便粘腻难解,食用后无不适,怕热,但又容易受风感冒,手指发麻,舌红苔薄白,脉有力。
诊断:咳而上气病,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半夏10g,五味子10g,细辛6g,炙甘草10g,石膏30g,苏子10g,瓜蒌实12g,杏仁10g,桔梗10g,远志10g。7付。
加减要点:
脉虽有力,但考虑到体力这么差,而且睡眠不佳,于是选择去掉麻黄,加杏仁;
患者口渴欲饮水饮,喜凉食,烧心反酸,很典型的阳明有热,所以加石膏;
患者大便粘腻难解,又有咳嗽,必须要通降腑气,于是加了苏子、瓜蒌实,配合杏仁通便降肺气;
远志有改善睡眠和祛痰的双重疗效。
二诊:患者诉此方服用后咳嗽没有减轻,最近1周每个晚上都1-3点一直在咳,根本没法睡觉,精力和食欲自然还是老样子。我摸了一下脉,发现了些问题,这次的脉象右手弦而有力,但左手的脉象明显变弱了,沉细无力的脉象。一般来讲,左脉主血,右脉主气,左脉明显虚弱者,多有血虚。考虑到患者既有白痰又有血虚,而且是老年人体能虚弱,那金水六君煎这张方是必须要使用的。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神效。组成:当归(二钱)、熟地(三、五钱)、陈皮(一钱半)、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加减:
另外,小青龙加石膏汤没有将咳嗽控制住,那说明方证有些偏差,我想到了金匮要略里还有几张小青龙的姊妹方,也是治疗咳嗽病的,分别是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于是我不经意问了一下患者,平时爱哭吗?结果患者竟然一下子被什么击中了一样,突然就在我面前哭了起来,陪伴在身边的女儿的女婿都很惊讶,患者说自己在家经常会偷偷一个人哭起来,情绪非常差。而厚朴麻黄汤中正好有淮小麦,我在肿瘤内科病房工作时发现,有些患者悲伤容易哭,咳嗽比较厉害的时候,厚朴麻黄汤的效果比小青龙汤好,这个差别很少有人提出来,也是我偶然间发现的,因为此方中的淮小麦用量非常重,有1升,而张仲景重用淮小麦还有张方,是甘麦大枣汤,专门治疗脏躁的。
我又详细问了一下患者情况,有少许变化,我用标红加粗的方式标记出,记录于下:
咳嗽,平卧则加重,咳大量白色粘稠痰,夜间1-3点咳嗽最明显,咽喉瘙痒、疼痛明显,睡眠不佳,倦怠乏力,纳谷不馨,情绪郁郁寡欢,容易哭,胸口时有烧心反酸,口渴欲饮水,喜食凉,大便粘腻难解,怕热,但又容易受风感冒,手指发麻,舌红苔薄白,脉有力。
处方:厚朴麻黄汤+金水六君煎+喉科六味汤+三子养亲汤
前面两张方子已经讲过使用指征了,后面两张方子也很关键。患者有喉咙瘙痒、疼痛,这样的咳嗽,必用喉科六味汤,此方可以有效缓解咽喉的不适,对于喉源性咳相当有效。我曾经专门写过文章探讨。
咽喉病的专方—喉科六味汤
国医大师干祖望老先生提出的“喉源性咳嗽”,此病之主要症状是咽喉干燥、发痒,痒则咳,咳则呛,持续不断,越咳越痒,越痒越咳,形成恶性循环。《喉科秘旨》之六味汤,以荆芥、防风宣肺祛风,桔梗、甘草祛痰清火,薄荷、僵蚕祛风解痉,干老先生加蝉衣助僵蚕祛风解痉,加紫苏叶、木蝴蝶疏肝和胃、宣肺利咽,锦上添花也。加味喉科六味汤方荆芥10g,防风10g,桔梗10g,甘草6g,薄荷10g,僵蚕10g,蝉衣10g,紫苏叶10g,木蝴蝶10g
后三味为干祖望老先生加味,本案患者瘙痒不甚,故我仅用喉科六味汤原方。
后面我又加了一张三子养亲汤,此方出自明代医家韩懋的《韩氏医通》,书中急躁,韩懋为三位士人的年迈亲人治疗咳嗽、气逆、痰痞等症状时,精心研制了“三子养亲汤”,并将其传播至四方。该方剂以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为主要成分,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的功效,适用于痰壅气逆食滞证。三子养亲汤是治疗咳嗽中一张比较冷门的方剂,不大容易想到,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咳嗽伴有明显上气表现,诸如胸闷、不能平躺的,且痰白,大便干的,此方效果非常好。因为苏子、莱菔子都有降肺气的功效,且中药里边带“子”的药,通畅都有润肠通便的效果。
最后4张处方的合方如下:
厚朴15g,麻黄6g,石膏30g,杏仁10g,半夏10g,细辛6g,干姜10g,淮小麦40g,甘草12g,大枣12枚,五味子10g,熟地黄15g,当归10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6g,桔梗10g,荆芥10g,防风10g,僵蚕10g,薄荷6g,乌梅12g,牛蒡子10g,制大黄10g(另包)5付。一共26味药,我和患者女婿(也是一名中医爱好者)开玩笑说:我已经1年多没开出这么大的处方了…….加减要点:加乌梅有两个含义。第一患者咳嗽症状在夜间1-3点最明显,所以仿乌梅丸之义,加了治疗厥阴的乌梅。第二,乌梅可以敛肺气,治疗久咳。厚朴麻黄汤中的麻黄我还是保留了,只不过量减半了。后面的牛蒡子是治疗咽喉痛的,也可以通便。后来我还不放心,因为大便通畅与否对于咳嗽的治疗相当重要,于是我额外叮嘱患者,我给你开了10g大黄,你服用后如果大便通畅就好,如果拉肚子很厉害,大黄减半,如果还是拉,就大黄不要了。三诊:患者进门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夸赞这次药方效果非常好,咳嗽次数减少了,关键的是夜间1-3点不咳了,能睡个整觉了,白天精力和食欲都恢复了不少,最近哭的情况也没有了,用10g的大黄,大便很通畅。目前还是有手麻、后背不适。考虑到患者是肿瘤病,且兼有手麻经络不通的表现,于是我加了两味药,蜈蚣和全蝎,这两味药是治疗癌肿的常用药对,而且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来讲,用之有奇效。处方:厚朴15g,麻黄6g,石膏30g,杏仁10g,半夏10g,细辛6g,干姜10g,淮小麦40g,甘草12g,大枣12枚,五味子10g,熟地黄15g,当归10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苏子10g,莱菔子10g,白芥子6g,桔梗10g,荆芥10g,防风10g,僵蚕10g,薄荷6g,乌梅12g,牛蒡子10g,制大黄10g,蜈蚣1条,全蝎10g,7付。药方很贵,于是我帮患者把药方抄了下来,让他回当地用医保抓药。后来她女婿和我反馈,说服药后咳嗽控制得很好,睡眠、精力和食欲都恢复了。于是我让他改为52服法,就是吃5天停2天,就这么一直服用,情况都很稳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2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