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7JmRM6RHpngQNoj0nwpRNw
【必学】60首常用经方精讲(3):黄芪桂枝五物汤
原创 杏林明医 杏林明医 2024-06-21 00:01 河南 听全文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之前我们已经系统的讲解了不少经方了,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这个工程。
所以,我们挑选临床常用60首经方来讲解,开通了“通讲60首常用经方”专栏,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愿各位老师,跟着我们的步伐,开启一段新的经方学习之旅!!(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文/杏林明医
通讲60首常用经方专栏。
■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剂组成】 生黄芪30克 芍药15克 桂枝15克 生姜18克 大枣三枚
【用法】 以水六杯,煮取二杯,日两服。
【方解】 本方为桂枝汤去甘草而加黄芪,桂枝汤解肌疏风,去甘缓之甘草而欲其速效,阳气尽快出表。黄芪甘温健胃补中,胃健则津液精气充溢于外,多用于津液不足于外的情况,用之以滋养皮表,其病可除。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注解:阴阳俱微,即浮沉俱微的脉,为营卫俱虚之候,关前以候表,菅卫虚于外,故寸口关上微。脉小主虚,脉紧主寒,关后以候里,胃阳不振,寒邪内犯,故尺中小紧。身体不仁,即身体麻痹,如风痹状,调此身体麻痹不仁,有如风痹状,但风痹痛,此虽麻痹而不痛。故此为血痹而非风痹,宜桂枝黄茧五物汤主之。
按:身体不仁,即今所谓知觉神经麻痹症,本条所述虽称之为血痹,但不外于营卫气虚,风邪入侵所致,故以本方主之。
【辨证要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常用加减】
1.下肢疼痛麻木者,合四味健步汤;
2.易感冒、 易咳喘打喷嚏,多汗者,合玉屏风散;
3.糖尿病肾病等见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
4.治疗面神经麻痹多与牵正散合用;
5.口渴、多汗、腹泻、浮肿者,合五苓散;
6.眩晕、小便不利或高脂血症者,合泽泻汤;
7.精神萎靡、极度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者,合防己黄芪汤;
9.高血压、脑梗死、头昏头痛者,加葛根、川芎;
10.胸闷痛、舌暗者,加丹参、川芎。
【运用与发挥】
1.以气血不足兼有外感者的肢体麻木不仁、感觉减退或感觉异常为主证的疾病。如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硬皮病、皮肌炎、面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雷诺氏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肢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麻木疼痛偏于上肢者,加姜黄10克,桑枝10克,丝瓜络10克;偏于下肢者,加牛膝15克,桑寄生15克;气血亏虚、肢麻酸楚无力、隐痛、心悸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脉弱、甚则肌肉萎缩者,加党参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并重用黄芪;麻木刺痛、皮色青紫、肌肤甲错、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者,加桃仁15克,红花15克,川芎15克,土元10克;遇寒加重者,重用桂枝,加附子6克,姜黄10克;麻木疼痛挛缩者,重用白芍,加木瓜15克,桑枝15克,伸筋草30克,鸡血藤30 克,甘草10克;胀痛者加威灵仙15克,汉防己15克;病久疼痛较甚者加蜈蚣10克,地龙10克,全虫15克,土元10克。每日 剂,复煎次,日服2次。(《北京中医杂志》1994, (1):46)
2.哺乳期妇女气血易耗失且易感受风寒的生理特点,以及身体麻木和肢节痹痛的症状特征的产后身痛。如产后尿潴留、产后痉证、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盗汗、产后指掌麻胀、产后足痿不用等。其他的妇产科疾病如妊娠恶阻、转胞(妊娠期因胎儿压迫膀胱等原因,导致小便不出)、带下、痛经、月经后期等也可参照辨治。(《经方100首》)
3.因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邪引起肩关节周围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胡希恕经验)
4.反复感冒患者。(倪海厦经验)
5.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长期发热也有效果。见仍低热不退,体温在37~38°C之间,面色苍白,气短神疲,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动则气喘,时自汗。(江苏中医杂志,1994,l:27)。
【方歌】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桂芍中加枣姜,
温经和血兼通痹,血痹诸痛皆可尝。
人划线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83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