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原】黄芪搭配这味药,效果惊到医生!你知道是什么吗
2025
01-21

【原】黄芪搭配这味药,效果惊到医生!你知道是什么吗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黄芪,这味在中医药典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药材,于《神农本草经》中便已被列为上品。其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具备多种功效,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黄芪与各类药材巧妙搭配,创造出众多疗效显著的方剂。

黄芪的历史溯源与传统医理认知

回溯历史,黄芪的应用源远流长。《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 寥寥数语,点明黄芪在补虚、疗疮等方面的效能。金元时期李东垣尤为重视黄芪,其倡导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黄芪则是补脾益气的要药。在《脾胃论》诸多方剂里,黄芪常被用于恢复脾胃运化,改善因脾胃虚弱导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

黄芪的常规运用与功效展现

在临床常规应用中,黄芪常用剂量为10 – 30克,主要发挥基础补气作用。当面对脾气虚证时,黄芪能有效改善食少、便溏、乏力等表现。常与白术、党参配伍,如四君子汤加黄芪,增强补气健脾功效,促进脾胃运化,为气血生成提供充足养分。

针对肺气虚证,黄芪可补肺气,改善气短、喘咳等症状。与防风、白术组成的玉屏风散,堪称固表止汗经典。防风疏散风邪,白术健脾燥湿,黄芪大补肺气,三药合用,补散结合,有效预防和治疗表虚自汗、易外感等情况。

黄芪的大量运用及精妙配伍

当黄芪用量增至30克以上,其在复杂病症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20种黄芪的经典配伍及用量比例:

黄芪配知母:在张锡纯所创玉液汤中,黄芪30克补脾固肾以生气,知母18克滋阴润燥、清热降火。黄芪性温,大量用易助热,知母恰好制约其燥性,二者一温一凉,相辅相成。该方主治消渴病,能使气旺津生、燥热得清,极大缓解消渴症状。

黄芪配白术:用于治疗水肿时,若水肿严重,黄芪可用至60克或更多,白术15 – 30克。黄芪补气利水,白术健脾燥湿利水,二者协同,增强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力,对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水肿有显著疗效,能从根本上改善脾肾功能,消除水肿。

黄芪配三棱、莪术:针对瘀血阻滞且正气亏虚之症,黄芪用量30 – 120克,三棱、莪术各10 – 15克。黄芪补气扶正,使气旺血行;三棱、莪术破血逐瘀、行气消积。三者攻补兼施,避免破血伤正,增强化瘀效果,常用于治疗癥瘕积聚 。

黄芪配当归:按5:1比例,即黄芪30 – 60克,当归6 – 12克,组成当归补血汤。黄芪大补元气以生血,当归补血活血。该方补气生血之力强,常用于治疗血虚发热,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疗效显著。

黄芪配桂枝: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9 – 15克,桂枝6 – 9克。黄芪补气固表,桂枝温通经脉,二者配伍能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证,可有效缓解肌肤麻木不仁、肢体疼痛等症状,促进气血通畅。

黄芪配升麻、柴胡:补中益气汤里,黄芪18克,升麻、柴胡各6克。黄芪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协助黄芪提升下陷的中气,主要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导致的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等,使中气恢复正常。

黄芪配防己:防己黄芪汤中,黄芪15 – 30克,防己10 – 15克。黄芪补气固表,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二者合用,既补气又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证,如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等,改善水湿停滞兼表虚不固的状况。

黄芪配麻黄根:以2:1比例,黄芪15 – 30克,麻黄根7.5 – 15克。黄芪补气固表止汗,麻黄根专于止汗,二者合用增强固表止汗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自汗,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汗出。

黄芪配陈皮:黄芪15 – 30克,陈皮6 – 10克。黄芪补气,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配伍补而不滞,既能补气,又能防止气机壅滞,常用于脾胃虚弱兼气滞痰湿之证,改善脾胃功能 。

黄芪配党参:黄芪15 – 30克,党参10 – 20克。二者皆为补气要药,黄芪补气力强且升阳,党参补中益气、养血。合用后大大增强补气养血功效,可治疗各种气血不足之证,如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

黄芪配熟地黄:黄芪15 – 30克,熟地黄10 – 20克。黄芪补气,熟地黄滋阴补血,二者气血双补,常用于气血两虚之证。黄芪促进熟地黄补血,熟地黄制约黄芪温燥,使药效平和且显著。

黄芪配茯苓:黄芪15 – 30克,茯苓10 – 20克。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合用后增强利水消肿和健脾作用,可治疗脾虚水湿内停的水肿、泄泻等,改善脾运,加速水湿排出。

黄芪配枸杞子:黄芪15 – 30克,枸杞子10 – 20克。黄芪补气,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二者配伍,既补气又滋补肝肾,常用于肝肾不足兼气虚之证,如腰膝酸软、视力减退、乏力等,全面提升机体状态。

黄芪配山药:黄芪15 – 30克,山药15 – 30克。黄芪补气健脾,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二者增强补脾益气功效,且山药滋阴防黄芪温燥,常用于脾胃虚弱的食少、泄泻、乏力等,显著改善消化功能。

黄芪配丹参:黄芪15 – 30克,丹参10 – 20克。黄芪补气,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二者合用,补气活血,常用于气虚血瘀的心脑血管疾病,如胸痹心痛、中风后遗症等,改善心脑血液循环。

黄芪配白芍:黄芪15 – 30克,白芍10 – 20克。黄芪补气,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二者配伍,气血兼顾,可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营卫不和所致的多种病症,如体虚多汗、肢体疼痛等。

黄芪配五味子:黄芪15 – 30克,五味子6 – 10克。黄芪补气,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二者合用,补气敛阴,可用于治疗肺气阴两虚的咳嗽、气短、自汗等,改善肺功能及机体状态。

黄芪配桑寄生:黄芪15 – 30克,桑寄生10 – 20克。黄芪补气,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二者配伍,既能补气,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气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

黄芪配酸枣仁:黄芪15 – 30克,酸枣仁10 – 20克。黄芪补气,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二者合用,补气安神,可用于治疗心脾气虚所致的失眠、心悸、自汗等,改善睡眠质量与精神状态。

黄芪配薏苡仁:黄芪15 – 30克,薏苡仁15 – 30克。黄芪补气健脾,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二者配伍,增强健脾利湿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的水肿、泄泻、关节疼痛等,有效改善症状。

运用黄芪的注意要点

黄芪虽功效显著,但使用时需谨慎。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者不宜使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燥热、上火等症状,可能是剂量或配伍问题,需及时调整。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深入研究其用法、配伍及剂量,能充分发挥其效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但务必遵循中医理论,精准辨证,合理用药,以保障安全与疗效 。

  •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 版|权|声|明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