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武术,一个让各大朝廷都害怕的东西
2024
12-15

武术,一个让各大朝廷都害怕的东西

民国时期的国术馆制度是纯粹的支持发展武术,国家真金白银的支持,而不是口号文件的支持,以至于武术黄金时代的产生,未来恐怕很难再有这样的时代出现了。

民国,一个全民学武术的时代,一个武术名家涌现的时代

民国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武术是一个充满神秘的东西,当武术遇到民国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说到武术,我们总能想到少林、武当等门派,说到 武术我们也总会想起师傅徒弟,传男不传女的盖世神功。但是,民国改变了以往的印象,让武术不在是宗门的特色,也不在是一对一的师徒制。

一、武术,一个让各大朝廷都害怕的东西

朝廷为了防止民间武装力量对统治者的反抗,各个朝代对于武术的态度可能不一样,但是大部分时代对于民间武术是禁止和否定的。

而像宋朝这样重文轻武的朝代更是多次颁布“禁武令”,元朝为了防止汉人的反抗,也是严令禁止汉人习武。

从秦朝时候的禁武令到清朝灭亡,虽然有些朝代对于武术十分重视,比如唐朝创立武举制度。整个历史上举行了500多次的武举考试,但是这些都是我为了给国家招贤纳士。

但是,民国不一样,在民国不管是民间还是国家对武术都表现出十分重视的态度,民国改变了几千来国家和民间对于武术的众多习惯。民国时期的武术名家不仅研究武术的技法,更加对武术的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内容,将中西方的文化进行融合。

二、武术在民国时期的盛况

民国历时38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当时形成了“耻文弱,多想慕于武侠”的思想。

梁启超说:“尚武者国民之元气, 国家所恃之成立, 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

国家和民间都觉得,要练好武术才能保家卫国,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武术。1927年,蔡元培等人以增强国人体质,弘扬中华武术为宗旨,建立了中央国术馆,张之江任馆长。为了中央国术馆的发展,每年都会召开会议为之后的发展出谋划策。国术馆一共分三个体系,分别从中央、省市到县,都开设国术馆。

中央国术馆之后,政府变开始下令各个县级城市都要开设国术馆,可见当时国民政府对于武术的重视。特别是中央国术馆,更是由中央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承担。

政府对武术重视,改变了以往朝廷禁止民间练习武术的局面,一大堆的民间武术团体开始涌现。特别是广东地区武馆也是层出不穷,各大武术名家也在那个时期出现。比如众所周知的叶问也是那个时期涌现的武术名家。南京也是如此,根据史料记载,街上大把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普通百姓中也是个个身手不凡。很多拍摄的电影都是和那时候的武术有关,比如《一代宗师》和《精武门》、《叶问》。

除了,政府、武馆,就连学校也开始纷纷开设武术课,而且也正是学校武术课的开设让武术才可以在更多人中传播。

不过,武术一开始在学校并不是主流,一开始学校并不热衷开设武术课。武术从1915年开始进入学校,但是学校只是将武术课当做选修课。要不是那些提倡武术的精英们的努力,武术就不会成为学校的正式课。

比如张之江在1928年的时候提出了《请令全国学校定国术为体育主课案》要求将武术成为学校的正式课,在1931年时候,张之江又两次提出类似的提案。就是经过这些国术提倡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国术变成了学校体育课的中心。终于在20世纪中期时候,政府以行政命令规定武术为必修课。而且对于拳术的种类和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武术的教学也更加的系统化和正规化。1936年时候,规定了大专院校开设了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拳、刀剑棍棒术等多种武术类别。

从政府、民间到学校,整个社会都在学习武术,最重要的是不管男女都在学习。这些改变了武术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也改变了传统武术一对一师徒教学的模式,变成了一对多的团体教学。

三、武术在学校的发展:从武术教师到武术教材

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那么学校的武术教师又是从何而来呢?

武术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大多是聘请民间的拳师作为学校的教师,这些是民国初年时比较常见的聘请教师的渠道。就算到了民国后期,有些学校依旧会聘请民间拳师。比如北洋政法学校和清华学校就聘请了形意拳家刘奇兰之子刘殿琛作为学校的武术教师。这些民间的武术大师对武术在学校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会聘请民间武术大师作为教师外,学校也会聘请武术社团的成员作为教师。比如上海精武会、国术馆等武术组织都是学校寻找教师的场所。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专门的武术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学校聘请教师的人选。而且学校对于武术教师的要求是除了会教武术外,还要会将其他的体育科目,类似现在的体育教师会教授多门体育科目。所以专门培养会武术的体育教师的专科学校就出现了。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虽然有着专门的体育专科学校,但是实际上这些学校开设武术课程也并不多,专科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于国术的研究并不深。当时的专科学校,一周33课时中只有1课时是武术课程,所以这些教师的实际质量也是堪忧。

而对于当时国术的上课教材也是比较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方面政府没有成立专门编写武术教材的部门,另一方面就算编了学校也没有很好的利用。1919年的时候,北京体育研究社建议北洋政府统一规定武术教材,当时的北洋政府通过这个提案,要求各个省要学校去办理。1934年的时候,政府也曾拜托中央国术馆编写教材,当时也初定第一期教材,小学高年级学太极拳,初中学习五行拳、弹退和劈挂刀、三才剑,而高中则学习八极拳、八卦掌、梅花刀和昆吾剑。不过总体上教材还是比较乱。

四、民国时期的武术学术研究

民国时期对于武术的另一个贡献是将武术提高到了学术研究的高度,精武会是大家所熟知的。精武会对于武术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精武会本着“无文不能行远”的原则,出版了众多的武术书籍,比如《达摩剑》、《五虎枪》等。为了更好的宣传武术,精武馆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创立了《精武本纪》会刊,而且由孙中山亲自题词。

之后精武会还建立了诸如《精武特刊》和《精武杂志》等多种刊物。虽然一开始时他们只是刊登了一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些和武术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只是介绍武术的技法和套路,这些介绍不能算是对武术学术的研究。但是到了30 年代之后,他们开始刊登一些武术名家的言论、精武消息、随笔和对武术的考证,慢慢的与学术靠近。

除了精武会之外,国术馆也开始对武术进行学术研究,中央国术馆从创立之初就有编辑部门,他们对武术图书进行整理和出版,到1935年的时候他们已经出版了比如《形意拳摘要》在内的22种图书。而且在1929年的时候,也创立了《国术旬刊》,中央武术馆刊物的也带动了省市和县级国术馆创办刊物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名家关于武术的看法和言论发表在了《国术旬刊》的“论文”栏目中。

武术家们也开始纷纷写书要阐述自己对于武术的看法,也有人开始写书介绍武术套路的图示和套路练习方法。甚至也有人开始将武术与自然科学联系起来,比如在《形意拳抉微》中开始讲述形意拳的肌肉运行过程,也有人将太极拳和心理学联系起来。这些著作的出现都让武术走进了学术圈子。

虽然,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学校推广和武术教材并没有像现在这么专业,但是正是民国时期这样的一个过渡转折时期的出现,才有了现在武术的发展。那时候的武术研究兴起,也是民国时期武术的发展才让中国的武术走向了国际。

参考文献:

[1] 张修昌; 唐守彦. 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02-25 .

[2] 白银龙; 赵兴武; 普春旺. 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与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 2017-06-15.

[3] 韩冰; 路彩红. 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课程发展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 2011-10-25.

[4] 姜丙刚; 马文国.民国时期武术学术研究及其启示[J]. 搏击(武术科学), 2013-04-28 .

[5]吕思泓. 民国时期学校武术考论[J]. 中国体育科技 ,2016-01-15.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