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吧
第十三章 治风剂
凡是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者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为治风剂。从这个定义来看,包括了辛散祛风,这是指的疏散外风;息风止痉是平息内风。所以风病引起的有外风、内风两类。外风和外邪有关,内风和体内的阴阳平衡这种协调关系被打破有关。所以分类上治风剂这章分为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针对两类的风病,原因不同,治法上反映了外风宜散,内风宜息这样不同的特点。外风宜散是指疏散外来的风邪,针对有外来风邪引起的病证;内风宜息是恢复它的阴阳平衡,特别是针对肝风,内风都直接由肝的阴阳平衡失调引起肝风内动,所以息风要恢复阴阳的平衡。
治风剂使用注意:首先要分清风邪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其次要考虑主次。特别是内风来讲,阴阳失衡或者邪热伤阴,导致筋脉失养,动风;或者本身有阴虚,导致阴不制阳,肝阳偏亢、肝阳化风。所以这个虚实两者要看主次在哪方面,来确定相应配伍、用药的侧重。风为百病之长,所以还要兼顾病邪的兼夹。而且风邪侵犯,往往正气有一定损伤。内风本身就有虚实夹杂的特点,所以病情的虚实侧重,也是运用祛风和治风剂要考虑的因素。
第一节 疏散外风
从适应病证来讲是指的外风致病。由于外风致病,风为百病之长,往往兼夹其他外邪一起致病。而且作为涉及病位比较广泛。虽然“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以上部为主,但是由于兼夹的不同可以在各个方面发生,所以说病位较广。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240g)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
香附子炒,八两(240g)
[别本作细辛去芦,一两(30g)
]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白芷 羌活 甘草爁,各二两(各60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次6g,每日2次,饭后清茶调服;亦可做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是常用方,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证候是外感风邪头痛。
川芎茶调散治疗头痛的功效很确切。其争论主要集中在外风头痛为主,那能不能治疗内风头痛?过去医家讨论当中,根据他们临床实践的体会有些分歧。那我们首先从外风头痛角度来分析这个方主治证候的病机,运用当中再考虑它可以治疗多种头痛。现在这个方临床上可以用于外风,比如说感冒以头痛为主的,表证较轻的,这是一个常用方。从用药组成来讲,它的药物性味以辛温为主的。所以相对用于外感偏风寒头痛。用于风热这类头痛,这个方经过加减变化,也是可以使用的。现在除了用于外风头痛以外,神经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也可以使用。外风头痛,外邪属风,风邪循经上犯,“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这样阻遏了上部的清阳、头部的清阳之气,气血逆乱,头部气血逆乱就造成头痛、目眩这一表现。由于风为外邪,所以出现恶风发热、脉浮这类兼见的表证。
那从这个主治,外风头痛来看,可能有些同学要说,这带有解表剂的特点。比如《医方集解》、《成方切用》都是把它放在解表剂里面。这个应该怎么看呢?这个方名叫川芎茶调散。制定这个方的作者把它立足于川芎为治头痛之要药上,川芎祛风止痛,辛温能升散,所以从这点上它主治集中在头痛上,特别是外风头痛,所以放在这治风剂里面,主治以头痛为核心是比较适合的。另一方面在临床使用当中,并不强调外邪。我们国内常用的一个新药——“太极通天液”,基本组方就是川芎茶调散,调整用量而已。那它治疗既可以用于外感风邪头痛,也可以用于现代医学讲的神经血管性头痛、偏头痛,也能取得明显的效果。所以根据这些情况,放在治风剂比较恰当。
方义分析:
既有外来风邪,又造成头痛气血逆乱,所以这个方里以川芎作君药,当然如果说外来风邪偏风寒的话,过去有很多医家,还有现代秦伯未,这些医家认为羌活、白芷,可以作君药,或者羌活、白芷联合川芎作君药。也有些医书里,把薄荷、荆芥作君药,认为薄荷量最大,所以这个不统一。但主证以头痛为核心,风邪引起,那应该川芎作君药,方名又是川芎茶调散。所以用川芎这个活血行气止痛,针对风邪引起头部气血逆乱来说,川芎作君药对于主病主证比较适合。
臣药是薄荷、荆芥,薄荷在这方中用量很大,为什么用量大呢?全方偏温,薄荷一个能够清利头目,一个能够制约大队的辛温药物,使它们不至于升散太过。从现在临床使用来看,人们现在把这个方用于风寒、风热,甚至于包括内伤头痛也使用。那特点就把薄荷量增大,它自身清利头目,又能够制约其他的温燥药,使全方接近于寒热平衡。现在有些治头痛,利用这个方为基础方的一些中医新药,就利用这种思路,调整薄荷用量,调整全方的寒热平衡,适合于久服。所以薄荷既有臣药意义,又有佐药意义了。荆芥也是常用于清利头目的,有较平和的散风作用。
这个方里面羌活、白芷、细辛、防风都有辛散祛风以及止头痛的作用,止头痛力量比较集中,药味多,涉及太阳经、阳明经,结合川芎以后,涉及少阳、厥阴经。细辛涉及少阴经。头面主要涉及一些经脉都有针对性的药物,所以有分经论治的特点。所以这批佐药是增加止痛力量。使药里面有甘草,起到调和缓和药性的作用。服用的时候用茶清,当然有的写清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上写的是茶清,是茶水的意思。茶本身可以清利头目,还可以引热下行,可以制约这个方里的温燥之性,通过一定的利水排出这种燥热。实际上也起到调节方中药物的寒热偏性的作用,所以现在在制药当中,把这个茶作为一味药,而且量都比较大。这是川芎茶调散的配伍。
这个方用于时间较长,较顽固的比如头风这类病,它本身有较强的止头痛作用,又加上川芎和祛风药结合运用,还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这个道理。所以历来这个方就成为治疗外风头痛的首选方,一个代表方。现在治疗范围逐渐扩大了。在运用当中,其中薄荷和茶这两味是来调节全方寒温偏盛的一个重要组成,自身还能够清利头目,所以灵活调整后应该说除了风寒,也常用于风热头痛。和菊花、僵蚕结合以后就成了菊花茶调散,治疗偏于风热类型。
配伍特点:
是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辛散疏风的药相当多,力量很集中。同时升散中寓有清降,配有茶清、薄荷使得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辨证要点:
以头痛为主,兼有外风特点,当然现在没有外风特点,它也可以用。兼外邪往往有恶风鼻塞,苔薄白,脉浮。
如果风寒明显,大剂量的薄荷就要减少,加苏叶、生姜帮助发散风寒;偏于风热常加僵蚕、菊花、蔓荆子一类,菊花茶调散,就是侧重在菊花、僵蚕,使得全方转向辛凉特点;如果夹湿,加苍术、藁本这一类。头风头痛是指的这种疼痛剧烈,且反复发作,时间很长的头痛。要加重川芎的活血通络止痛作用,也可以加一些桃仁、红花增加化瘀力量,那头风头痛一般病程较长,久病入络要注意活血通络,加地龙、全虫通络止痛。有些顽固头痛还夹痰,除了头痛之外,有闷胀,伴随眩晕这个特点,那要增加祛痰,特别要加祛风痰药如僵蚕这类,如果偏热,胆星祛痰;偏寒,制南星这类也可结合使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287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