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药象体会(续2)
2024
09-29

药象体会(续2)

咱们讲这个人参,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以前山东有很多人都去闯关东,跑到东北去。因为东北人少地多啊,相对来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去那边挣点钱还能吃得饱。有一部分人去那边山里专门挖野生的人参,挖山参的人讲,说这个好的人参啊真是有一股灵气,这个话怎么讲,据说有一个人他去山里天天转来转去,想找一棵好一点的人参,多卖点钱,好养家糊口啊。这个人平时可能也比较善良,很喜欢帮助别人,所以跟他一块挖参的人有很多,但是他挖得参相对比较多一些也比较好,好象运气比别人好一些。有一天,他在山里远远地看见好象山头上有一个老人,远远看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山上蹒跚而行。人们想象一下,荒山野岭的,一个老人家年龄这么大,在这个山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呢,他就想我过去赶紧看看,也许我能帮什么忙。他就往那个山头爬,爬到山头之后呢,就阴天了慢慢下起雨,等他上去的时候啊,他就找不到这个老人了。那个山也不大,咱们按正常人的推理,这个老人应该不会走多远,他就怎么也找不到这个老人?

▢文/根尘不偶

那么他就四处打量,突然发现在这个山顶上,在看到老人的这个位置,看到一棵野生的人参,长得非常的繁茂,一看这个叶子,就知道这个长了很多年了啊,是一棵老山参。所以他就知道,刚才看到的这个老人,肯定就是这个山参化生成一个形状,告诉他这有一棵山参,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得而知。所以人对山参拜了几拜,然后给山参拴了一根红绳,据他们说,碰到这个野山参拴上一根红绳,山参它就不会跑了。然后他就慢慢地开始挖,挖了好几天啊,因为这个野山参啊,须根很细很长,一旦挖断了,这个卖得价钱就不好了!所以这个人很恭敬地挖这个参,把他当做一个老人一样,生怕把这个老人弄疼了,非常恭敬地挖这个参,挖了好多天,每一根参须啊,都给它很完整地挖出来了。他是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钱。所以家里的父母孩子,慢慢地生活也会有所改善,这说得是年头比较远,那时候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时候,这个只是一个我的亲戚告诉我的,东北的一个亲戚,他说是一个真事,到底是不是真事,我无从考证,那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呢,就是想跟大家借这个故事来讲一下人参功用,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参是补气,大补元气,为什么能大补元气?

你看这个本草经就讲,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它肯定都是精神魂魄,都属于这种神的层次,比气的层次还高一些。如果人参没有一个这种很好的灵气的话,我相信它可能不会有这么好的功用,直接能够对人精神层次的一些东西,起到一个很好作用。所以神农本草经讲的这个人参,应该就是讲的野山参,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党参。有人说,古代人参就是现在用的党参,可能古代人参,它名字叫党参,但是它肯定不是现在的党参,现在的党参只有一点甘甜之气,那股清灵之气很少,几乎没有。用它补中焦还可以,用它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恐怕没有这个功能。所以,神农本草经讲的人参,我个人理解就是野山参。真正的那种野山参,当然现在很少而且很贵,一般老百姓用不起,大部分都是人工栽培的元参了。元参虽然没有野山参那么好,但是也有一些近似的功效,至少要比现在的党参好一些。所以咱们讲人参的时候,以野山参为标准来讲,临床用的时候呢,把人工种的元参用量适当的大一些,也能达到一点类似野山参的效果。东北人参它刚长的时候,还是一个参苗的时候,它只有一枚叶子,那么这一枚叶子呢它是一个三齿复叶,就是这一个叶子长了三瓣一样,就这么一枚复叶,参苗就是这样的,很小只有一个叶子。长了一年以后第二年,它就会长出和手掌一样,它叶子就长成五瓣了。第三年呢,它就会长出两个五瓣的叶子,就是说这个人参一年就长一个叶子。那么它长得这个叶子呢,就跟树的年轮一样,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圈,一年一圈,那么这个人参是一年一个叶子。所以这个真正的野山参啊,你看它长了几年,那么你就看它芦头上,有几个叶痕,数一数就知道了。咱们临床上用的元参(种植的人参),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三年左右的,长的时间比较短一些。这个叶子长五片,长成五瓣,五就是中土之数,土气之数。不是说无缘无故的长五片叶子,都是有内在的一些自然本性在里面。那么人参呢它的叶子一年长一个一年长一个,是不是越长越多啊,有的人说,长了几十年呀,是不是长几十片叶子啊?不是这样的,有些叶子,过两年慢慢地它就老了落了呀,所以人参这个叶子呢,慢慢地越长越多,最多的时候呢能长到六枚,就是有六只叶子。长到六只,它已经成年了就不会再增多了,明年再长出一只新叶子来,它就会落一只老叶子,保持在六个叶子这么个状态。六是什么,六是水的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啊,所以人参是天一这么一个叶子。那么人参的花呢,黄绿色,淡黄色,与土气比较接近,它的花瓣是五瓣,花蕊呢也是五根,都是土之数,土气之象。它长的果子鲜红色,大家都看到了,每个果实里面有一枚种子。这个人参从形态来讲,每一枚叶子有五瓣,花是黄的,花瓣花蕊啊,都是五,叶子能长到六枚。土气之象,又具有水的收敛之象,果实是鲜红色,又有一股火气,生发之气,所以人参在一股淳和清灵的土气之中了包含了水火之象。我们再来看人参这个药材,好的人参,哪怕元参长得比较好的,它的形状远看,是不是很像一个人形?芦头,像人的脑袋,整个身子主根,像人的躯干,它的须根,就像人的四肢。人参的颜色跟人的皮肤很相近,它的气味,清香,甘甜,微苦,有一股甘甜之味。新鲜的人参,如果你用刀切一下比较润,稍微有点脆,多少有一种粘连之象。那么这个好的野山参呢,据说挖参的人在山里,条件也很艰苦,碰上很饿很累的时候,他舍不得吃这个参,就吃点参须,有时候就能度过难关。这就说明人参为什么它参须这么细这么长,尤其是野山参,它参须的长度远远超过了人参的主根的长度。这么很多很细的参须,打个比喻它就像一张网一样,把一些东西能够给你收藏住,这么一个形象。所以,人参他收藏收补元气这个功能是很好的。尤其长的又象人形,人参能够长出一个人的形状来,不是无缘无故的。必然是人参的一股气,与人身的这股元气有某些近似或相同之处,它才可能长出这么一个形状。以前和大家聊过,无形之气决定有形之体。所以人参这股气正因为跟人身之气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以它长的跟人相近。目前用的这个人参,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参,跟《神农本草经讲》的山西上党人参和山西太行山的这个人参不太一样。所以就以东北人参为例,讲一下现代人参它有哪些特点。文王做后天八卦,伏羲做先天八卦,在先天八卦里面,东北产人参的这个地方,对应震卦,震者动也,一阳居于二阴之下。阳出于阴,阳动于下,往上生发的一股象,整个卦象,上面是二阴下面是一阳。整个卦象以阴为主,这个阴象之中蕴藏着一股生生之气。这跟人参非常相象,人参是一个偏阴的一个药,但是这个阴柔的药,同时具有一股很好的生发之气,就是阴中有阳。那么从后天八卦来讲,东北方向是艮卦,艮为山,为土,为静,安静。人参又长在东北山谷山林里面。它一般都是长在比较阴暗的地方。背阳向阴,所以它就跟山一样,安静,稳固。所以它的气能够入五脏。主补五脏,五脏是藏精气,藏而不泄,以藏为主,人参具有这些本性。从这个生生之气来讲,人参有一股生发之气,天一生水,最大的生发来源,是从水里出来的,是从阴中出阳出来的,人参就具有这个特点。从后天药物的形态质地来看,味道又起到敛藏安固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些理解,对人参的体会反过来再来看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入五脏,安精神,震魂魄,出邪气,名目开心益智,再去看这句话,你慢慢有一些体会,不是单纯的背书了,你就可以悟出人参的作用。人参有与人体元气比较接近的药气,它以柔润收藏为主,同时里面还蕴藏一股生发之气。所以在五脏真气不足或者比较亏虚的情况下,可以用大量的野山参,能够起到很好的主补五脏的作用,五脏之真气它可以直接补进去,所以为什么以前的老大夫碰到受伤或者产后大出血,用大量的人参汤?好野山参用上几两,这个效果非常显著。现在西医抢救措施比较发达,好的人参又比较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这种独参汤,在临床上急救的案例比较少。当然在心血管这些病房,有些危证的心血管病人,给用上少量的野山参,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单用西药效果好的多。比如病人心衰,已经有这个阳脱、汗出、气急、非常虚脱危险的情况,这个时候用野山参炖点汤,赶紧喝下去,要比强心药效果好的多。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少,可以到网上去查。说明人体这股生发之气,不是单纯西医强心药就可以补上。参之气怎么补?附子是鼓动人身这个元气,一气周流,让这个一气周流更加有力,是一种边策,是这么一种补。运转中焦的药,是通过推动中焦斡旋,使中焦气血化源,源源不断,这也是一种补。那么非常虚的时候,用人参直补五脏真气,这也是一种方式。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这就是中医灵活的地方。所以,我把人参的功能总结了一句话,即:人参能进入五脏之阴,而直补流通五脏的元真之气。这是我个人对人参的一种认识。有的人认为人参是补气的,有的人认为人参是补阳的,还有的人认为人参是滋阴的,说法不一。市面上各种人参都有,我们怎么选用?人参是补阴的,还是补阳的?这么说就显得太粗糙,人参不能简单的从补阴、补阳、补气来论述。要从这个象上走,阴阳是不可分的,气血也是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对药物的理解不要偏执,要从药物的本象去体会去领悟。这个药有什么样的象,它有什么样的气,它有什么样的作用?任何一味药都能补阴也能补阳,阴阳和和,方为平人。一个药如果是纯阴无阳或者是纯阳无阴,这种药如果是真有的话,我估计也不会在咱们的现实世界当中。所有的药物本身就象动物植物一样有生命,所有的生命在它那个层次上都是阴阳和合的,本身它都具有阴阳的秉性,所以对阴对阳都有一些作用,只是它们处的层次不同,它们的内在气场和外在形象不一样,所以对人体的影响,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影响的层次影响的环节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绝对不会说这个是单纯补阳,那个是单纯补阴,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对药的领会,要从象的角度去体会。当你感觉到一个病人,他的病象是一种什么样的象,比方说一股虚火燥热或者阴寒沉涌,有不同的象对应不同的药物,去把这个象改变一下,调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用起药来会更得心应手,更加灵活。我们目前用的一般都是生晒参,就是元参直接晒干,三年以上的生晒参效果还可以,五年以上的更好一些。两年以下的就没什么劲了。那么元参什么样的最好呢?一般大家不太会分别,那就教大家最简单的办法。买的时候最好买那种整枝的人参,看人参长的好看不好看,就象看一个人一样,一个人长的很漂亮,很帅,看上去比较顺眼。人参也是一样,你去看,它这个人参长的比较端正,长的比较细腻,颜色比较正,就象人的皮肤长的比较白一样,本身看的比较顺眼,闻着味比较清香,这就是好人参。相反,长的五大三粗或者是有什么怪味的,基本上就有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高丽参,西洋参也不少,我个人感觉从形态来讲,西洋参长的就是一个疙瘩,很难看,卖得还很贵,所以我基本上不用西洋参。当然它有一些补益的作用,我感觉它比较结实比较硬,就是那种收敛之象,更俊猛一些,跟西方人的精气相对应的。所以人上火的时候,有点虚火的时候,用点西洋参确实比生晒参的效果好。但是用于急救绝对没有人参的效果好。高丽参主要产于韩国朝鲜,高丽参都是加工过的,有的加了很多的香料,香精之类的。我对药物的炮制,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接触过的高丽参气味确实比较浓,感觉缺乏清灵清润之气。如果只是用于稳补还可以,用于急救,很虚的时候用于救命,仍然不合适。说来说去,什么样的最好?天然的最好。天然的野山参,或是生晒参,没有加工过的那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现在经济这么发达,所有东西其实都是加工过的了,我们想吃点天然的东西很困难,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超市里卖的那些高级的补品,也不好,不如自己在家炒一盘青菜来得好。那么党参呢,顺便一提党参主要是一个甜润甘润之剂,清香之气很少,所以它味比较浊,当然也有一个补中气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灵气。所以说如果没有人参,吃这个补补脏器,不是很虚的慢性病,比较穷的人,想用点人参又嫌贵的可以用党参,量稍微大点,三五十克,有一点近似的效果。我临床上党参很少用的,哪怕少用点人参也不用党参,感觉这个效果有限。当然也要知道,适当的用一些,用上一二两,100g还是有点作用的,可以近似的代替一下。咱们知道实在没有人参的时候还有这么个代替办法。这是跟大家讲的人参,有人问人参入药时到底需要不需要去掉顶上的芦头。这个芦头是一定要去掉的,芦头很苦,你想人参这股轻灵之气,为什么能够在它参体里面藏的这么好,全靠这个芦头,就跟开关一样。这个叶子呀,把这天地精华全都采集起来,慢慢输送到这个参体里面去,芦头就跟一道阀门开关一样,封住了呀。没有芦头气就散出来了,所以保存人参的时候不要去芦头,用人参的时候要去芦头。不去芦头的话,这股气进去之后散不开啊,还被你藏的紧紧的,是不是?所以用的时候把芦头去了。当然,芦头留着也有用。有时这个芦头不是可以探吐嘛,有些比较虚的病人想吐都不吐出来,一用这个芦头马上就能吐出来。为什么?芦头这股收藏之气,有点苦,近似于黄连但比黄连柔和,毕竟它是人参的芦头,有一些补益作用不伤胃气,能够把这种很虚之病人胃里的痰浊之气收藏起来,可以吐出来,芦头也有很好的作用。人参就讲这么多,下面我们接着讲黄芪。黄芪主要产在我国北方,像内蒙,东北,在北方。寒凉干燥的气候,比较适合黄芪生长。黄芪从植物科上讲,属于豆科植物,豆子咱们都知道,补肾的嘛,黄芪也属于豆科植物,它的种子也接近黑小豆差不多。黄芪长得一茎直上,一根直直的往上长,这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呢,也是直直的往下长,根直而长,也是一根,上下贯通,你看这就是一股疏通之象是吧。它这个花呢黄色的,淡黄色。它这个根呢,也是圆圆的,跟甘草似的。咱们讲过甘草的根圆圆的,长长的,黄芪也是,根是圆圆的长长的一根。黄芪用的就是根嘛。内蒙黄芪有那种特别粗的,切出来的大片很大很宽。还有一种小一点的黄芪,普通的黄芪,细细的,切的片没那么大,但是它的切片,都是那种淡黄色偏白,黄白色那种切片。所以你看,黄白色这个颜色,还是中土的一个颜色。黄芪气味,你去闻一下,味非常的清香宜人。甘草味呢清香当中带着一股甘甜之气,黄芪呢,主要是一股清香之气。人参那个气,是香甜之中还带着一股滋润的这种感觉,偏于柔润;而黄芪就偏于香燥一些。你看它的饮片,其他的药这个饮片,晒干之后都比较硬,黄芪它即使晒干了,还是软软的。你去一摸一掰,它不是说一掰就断了,它是软软的比较柔润,比较温和,就跟一个人的脾气很好一样,也就是它质地绵软。所以你把甘草,黄芪,人参三个药比较一下。甘草呢,偏硬一些,从饮片的角度来看,甘草比较硬,但是一掰能够掰开,比较脆一些。黄芪呢,就比较软,你掰的话,它不会轻易断。而人参呢,有一点非常脆,一掰就断,看不到什么纤维性的东西。甘草和黄芪都有很多纤维的质地,木头一样。人参啊,就像一块凝脂一样膏一样。所以你看,如果把甘草作为一个中庸的标准,那黄芪呢,就是偏软偏燥,属阳。人参呢,就是偏硬偏润,属阴。人参的根须比较多,能收能固。黄芪呢,只有一根,直上直下,善于疏通啊。所以黄芪偏阳,能通。人参偏阴,能固。那么这就相当于甘草旁边的一左一右啊,阴阳就出来了。药物有时候跟仪气的象也是很相近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甘草的一股气,缓缓一动变成了黄芪,静静一收变成了人参。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完全可以。所以我说很多药物,它们本身你把它组合起来也是一个一气周流,可以组成一圈。如果这样可以把所有的药物都串起来,串成一圈,把所有的药物都理解成一味药的话,那个时候用药,基本上可以得心应手了。都知道这个黄芪是补气的,补大气。黄芪本身这股绵软芳香之气,其实是一股土气,能够入中焦,能够随着土气的斡旋流通,遍及周身。刚才讲了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的种子是外被黑毛,外面长着黑色的毛,长得也是肾的形状。你看,黄芪本身这股气,最后凝结成肾水的精气,肾藏精嘛,黄芪这股气最后能够凝结成肾中的精气。黄帝内经里讲,卫气出于下焦,下焦属肾啊。什么叫卫气,就是一气周流,卫外而为固,固护肌表,这股气叫卫气。这个气为什么出于下焦,凝固,卫固肌表,这股气,它力量是比较大的。一个气很虚的人,他可能每天觉得很冷,哪有这个气固护肌表,这股力量来自肾中元阳,也就是下焦。你看今天国家边防部队调动,都来自中央军委一样,对不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补卫气,能够固护荣卫,固护肌表。就是因为它能够带着下焦肾气的使命,能够把肾中的这个精气收固全身。黄芪有类似的功效,或者说黄芪这个药,它的功用和卫气是类似的。你看它也是直直的一根,直上直下,它长的,疏通的作用很好,能够把气形成肾中的一种精气。同样道理,肾中的精气也可以被黄芪很好的收分,所以《本草乘雅》这本书里说,能知卫气出入之道路,便能了知黄芪之功用。肾主水,肾中这股生发之气,能够行气而行水,气行则水行嘛。所以黄芪这股绵和之气,芳香微温,善于疏通。它是阴柔缓和,能通中土,便利三焦,温其运气以行水。这跟卫气的作用是比较像的。这个时候呢,咱们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描述,“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那么对黄芪有这么一个理解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这个论述,那么就会发现黄芪的功用无非就是,温血通行,绵绵行气。你看黄芪它有很好的补气效果,被称为“补气之长”,老写的这个黄芪,是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日。黄芪的这个老字,本身说明了黄芪的这个地位啊,如卫气一样,缓缓温润,温血通行,所以能够把很多这个气血比较虚,不能通畅流通导致的很多疾病,引起的这些肌肤属于这个营卫方面的疾病,有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主小儿百病呢,小儿这股生发之气比较旺盛,就跟人体的卫气一样也比较旺盛,所以主小儿百病。小儿气比较弱,黄芪的药性呢又比较温和、缓和,也是非常契合小儿的这个病机和生理特点,故主小儿百病。人体这一气周流,缓和流通不徐不急,以通畅为贵,所以黄芪它本身这个特点,就是缓和流通的,雍容和畅,这是一个比较稳固大度的这么一个象。所以黄芪用在很多慢性病效果很好,象这个慢性肝病,关幼波老先生治肝病,善用大量的黄芪。肝病本身风气耗散啊,很多病人都偏虚,所以用上大量的黄芪呢,确实补人体的大气,能够把这个气血给流通了,有一个很好的改善。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治水气病篇,你看也是多用黄芪。黄芪行气,气行则水行。我给大家以前讲肾病的时候聊过,治疗水肿不要单纯去利湿,要着眼于气。所以黄芪,它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功效,跟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一个药物有一个什么样的象,它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功用。我在临床上,很喜欢大部分药我都用的生药,不喜欢用炙过的。很多药一旦炮制过之后,这股生发之气流通之气就没有了。可能你用上这个药就没有效果,临床上也有很多炙黄芪,我是一般不用的。不是说药物都不能炙,有的该炙还是要炙,只是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该炙什么时候不该炙,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炙的。有人正好又问了,这个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刚才我已经说了一点。那什么时候能用炙黄芪呢?如果这个病人啊,阴亏的比较明显的时候,气比较虚,你需要它补充这个一气周流的这个大气,同时呢它又有点偏燥之性,可以用一点炙黄芪,但是炙黄芪的量,我一般不敢用大,因为这个炙黄芪都是用蜂蜜炙过的,蜂蜜炙过之后它就偏腻了,流通性就差了,所以炙黄芪我个人感觉不能大量使用,生黄芪可以大量使用,黄芪就讲到这里。下面接着讲蜂蜜。其实很多药以前讲临证辨象的时候,已经跟大家都聊过,今天讲的有些可能就重复。蜂蜜就是小蜜蜂采花粉酿造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到了春天百花开的时候,南方人放蜂的比较多啊,它们都是拉着一卡车一卡车,一箱一箱的蜜蜂,由南到北,因为开花都是南方先开,北方后开啊,他们就拉着蜜蜂由南到北到处采蜜。所以有时候在乡下啊,花比较多的地方,果园啊,或者油菜花啊,或者槐花之类的,农村一般比较多,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山区,野花也很多,你在路边经常能碰到很多南方放蜂的。老远就能闻到一阵一阵的花香,所以你看这个放蜂的人啊都很聪明,我就奇怪这些人怎么知道这儿的花比较多呢,一直搞不清楚。但是凡是有放蜂的地方,这附近肯定花都很多,他们都是能赶的很巧,花刚刚开始开的时候他们就赶来了,等花开过了,他们就走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时候开花,那个时候不开花。你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行,放蜂人也不可小视啊,到处去采蜂蜜,非常辛苦,非常勤恳,把那个蜂蜜采回来之后啊,都收到箱子里去,酿成蜂蜜,一天下来呀,放蜂的人,把这个蜂巢一扇一扇的就跟板子一样,抽出来,把这个蜜蜂扫下来放到一个甩干桶里面,一转蜂蜜就甩出来了。咱就看看这个蜜蜂酿蜜的过程。首先,满山遍野的蜜蜂成千上万的蜜蜂,把分散在各地的花粉采集到一块儿,收集在一起,这是一个什么象呢?收敛之象收藏之象,收集起来。另外你看蜜蜂的蜂巢,我们都知道蜜蜂的蜂巢是六边形的,它的蜂巢做的很细腻,非常规则的六边形。六是什么呀?六是水之成数。所以你看,一见到六,你就知道这是一股收藏之气。雪花是六个瓣,水主收藏,收藏的极限,它就表现出的一个形状来,就是六个瓣,所以你看蜂巢本身也是一股收藏之气。再看蜜蜂本身,蜜蜂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蜜蜂的颜色两个颜色:黄色和黑色。黄色是中土之气的颜色;黑色呢,水之色黑,收藏之气,水气。然后这个蜂蜜呢,酿出来的蜂蜜是淡黄色,半透明,非常的甘甜可口黏黏的。你去买蜂蜜,怎么知道这个蜂蜜的好坏,有没有加水啊,加糖啊,怎么鉴别。到放蜂那个地方,新甩出来的蜂蜜,你去看一下,你拿一根筷子到这个蜂蜜桶里去挑一挑,这个蜂蜜挑起来之后啊,如缕如丝不断,这样的蜂蜜就是好蜂蜜,为什么呀?这个蜂蜜比较稠一些,精华比较多,收藏的比较好。如果蜂蜜就跟水一样,挑不起来,差的蜂蜜要么就是质量不好,要么有可能兑水,收藏之气不够啊。蜂蜜从这个颜色来看,淡黄色属于土气之象,从这个味道来看,甘甜可口,属于入中土的。所以它还是中土的一个药,以入中土为主,但是同时它方方面面都显示出一股收藏之象,一股水气。我想大部分人都喝过蜂蜜,很开的热水你不敢喝,你兑上点蜂蜜,马上就能喝了,其实呢,温度可能还是很高,但是你就不觉得那么烫了,为什么啊,热气被藏起来了。附子中毒的时候,有些朋友敢于以身试毒,或者说不小心误服乌附的时候,中了毒怎么办?赶紧喝大量的蜂蜜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所谓的中毒就是附子这股升动之象,这股冲动的力量太强了,赶紧用蜂蜜收一下藏一下,它就缓和了,这就是解毒的本质。仲景在大乌头煎里面,用蜂蜜来煎乌头。乌头破结这股劲就更大了,所以用蜂蜜给它缓和一下。还有大家看一下这个蜂巢非常的规则,正六边形,非常规则,我估计自己造不出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小蜜蜂有什么智商能够造出这么标准的房子来呀?如果没有它本身这股收藏之气的本性的话,不可能出现这么漂亮的房子。你看咱在家里,放上一瓶饮料,放上一瓶醋一瓶酱油,你放上一年不用,可能就坏了。这个蜂蜜啊,你放上几年它坏不了,为什么呀?它收藏的很好,什么细菌寄生虫啊,进去根本就活不了,因为这里面生发之气就根本升不起来。所以蜂蜜这股收藏之气还是比较好的。因此我就把蜂蜜定性成什么呢?土气当中的一股水气,土中水。把蜂蜜这个功用概况一下,也给大家发一句话:蜂蜜是土气的缓和收藏之象,寓有水有润下之意,属于土中水。你看有时候小孩喝药都怕苦,有时候小孩感冒了,给他用上点解表散寒的,麻黄的味或者桂枝的味有点冲,小孩不愿意喝,给他加上点蜂蜜水,如果这个蜂蜜水加的太多了,这个效果就不好,整个方子的效果就不好了。所以有时候我给家长说,你不要加蜂蜜,加点白糖,这个糖就只有甜味没有收藏之气。当然有的时候非要用这股收藏之气的时候,那就一定要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一味蜂蜜,近似的等于生脉饮的效果。生脉饮我们知道:人参,甘草,五味子。一味蜂蜜,有时候就跟生脉饮有一点近似的效果。所以这个蜂蜜呢,虽然属于中土的一个药,但是它主要是偏于阴柔的一个药。再给大家讲一下饴糖。饴糖主要是麦芽谷芽之类的,跟米一块儿熬一熬,煮一煮,熬出来的那个糖,也是比较甜的一味药。那么这个饴糖和蜂蜜,真正的饴糖它也是液体,一个比较稠厚黄褐色的液体,非常甜,跟蜂蜜有点象。蜂蜜是透明的,清润的;饴糖就是有点给人浑浊的感觉。那么饴糖源于五谷,都是经过煎煮发酵,所以它这股土气也是比较醇和的,也是黄黄的甜甜的,都是一股土气。我们人吃饭主要是吃五谷,主食就是五谷杂粮,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都要煮熟蒸熟。我们吃了以后还要进一步消化,内经讲“中焦如沤”,中焦就是消磨温化,把饮食的五谷变成人体所能够吸收运用的营养,成为营卫气血的化源。人吃饭消化的过程,与饴糖加工的过程很相似。所以饴糖仲景在两个建中汤里面,大小建中汤,都是用饴糖作为君药。所以饴糖可以建中,建运中焦,中焦比较虚的时候,直接把这个消化好的东西直接吃,不用消化啊,直接就可以吸收了,是这么个意思。饴糖质稠而甘温,可以直入中焦而为我所用。饴糖得五谷之精华,甘温滋润,因为又是液体,土气当中的土气,土气当中,五谷本身属土,经过消化,土气当中的精华,土中之土。如果它与蜂蜜比较一下,蜂蜜偏于凉润;饴糖就偏于比较中庸,中正一些。和甘草相比呢,甘草偏于阳,偏于气;饴糖偏于阴,偏于血,都是居中,扶中土之正的这么一种药,都是最中间,属于土气,与土气最挈合的一些药物。对于中焦比较虚,又有点偏寒的,比较合适。而如果实症,中焦的湿气壅滞,这样的可能就不太合适。所以饴糖比较简单,临床上我用的也比较少,因为这个药现在关键是不太多,买也不好买,给大家一带而过,饴糖的作用给大家总结一句话:饴糖主要是补中土之虚。今晚上咱讲:附子、麻黄、石膏、大黄这四味药。为什么讲这四味药呢?这四味药就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一气周流的一个模型。通过这四味药,我们能够灵活变通出临床上很多药物的路子,很多治疗思路都可以从这四个药里面领会出来,触类旁通。所以今天既是讲药,也算是讲一个对药理解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气周流模型已经跟大家聊了很多,左路生发,右路敛降,中土斡旋,这个模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这四味药左路附子、麻黄升发,右路石膏、大黄敛降,中土药咱们已经基本上讲完,不再讲了。所以这四味药实际上就代表了一气周流大的格局,有代表性。先讲一下附子。附子这个药道地药材产自四川江油,它是比较地道的。陕南就是陕西南部汉中这一带,有些附子质量也不错,都是在秦岭南北高山峻岭之间。那么这些地方呢气候温差较大,热的时候很热,冷呢,一天之内温差有时候超过二三十度,一下子很冷。它的药性药力越强,它开的花颜色越深。如果从大的方位上来讲,四川这一带在咱们国家地理位置上来讲,属于相对西南方向的一个位置,如果离开了四川当地的水土,到外地之后,可能就吃不了这么多辣椒,慢慢的会有所转变。附子这个药土气比较厚重,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湿气重浊的地方生长。我们知道附子是用它的根茎,是地下的一个部分。所以附子是大辛大温,通十二经络,抑阴回阳的一个要药,它的这些功用,和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坤土为死阴,以前和大家聊过,在这地方很难有生气。人这一气周流无非是一股土气,这股土气一定要流动起来,一旦流动不起来,一旦一气停滞,意味着生命消失,生命也就停滞了。附子的长处它能够在湿气重浊的地方蒸动生发,就像一阳复生一阳,不过我们把附子的药性,从底往上升看成一个震卦,震卦就是震仰盂嘛,底下一阳爻,上面是两个阴爻,一阳动于下,西南方的坤卦有三阴卦,卦如果叠起来,坤卦在上,震卦在下的话地雷复,复卦,这就说一元之阳从非常重的阴霾里面,从最底下的地方开始往上生发了,开始恢复,是这么一个象。我们想一想,附子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药性,与我们刚才讲的复卦,是有点像。所以从这里来讲附子辛温通阳的药性,它的起源是在下焦,跟麻黄是不一样的,都是辛散的药。附子是从人体最下部,或者说最里往外发,往上走。那么刚才一直讲这个附子,跟坤卦的关系,坤是土。内经讲,人也是属土的一棵虫。附子对人体的作用,尤其要合适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以前我讲过所有药物作用都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有一气周流这一股气,属于土气,所有的药物都是跟这股土气相比较显示出来的药性,附子跟附子相比较有什么治疗作用,你把附子放在附子旁边,这两个附子相互之间会有治疗作用吗?没有。他们的药性是一样的,可能就互相没有偏性,没有什么差别,体现不出治疗作用。药物之所以对人体有治疗作用,就是药物本身这一股气,跟人体一气周流的这股土气,它运行的层次不太一样有差别,所以它有影响。正因为附子生长在湿气土气都比较浓郁这么个地方,与人体这一股土气完全相应,所以附子对人来讲是一个回阳救逆的很好的药,它对其他的动物不见得是一个正好的药物,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也要理解清楚。你看李可老先生他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很多心衰危重病人,这些大病用药之后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小便非常多或者出大汗,这些都是湿浊被元阳化开之后往外排的一个现象。说明附子也是个一气周流运转无力,阳不化阴,气不行水,整个人体湿气水浊都在体内郁滞是这个病情,能用上附子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这个人特别虚,气血俱虚,连点水份都没有了,就好像地干涸了,已经快枯萎了,你再给他用上附子,那就是报薪救火。所以说一气周流很弱,有四逆证:脉微欲绝,四末不温,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不一定都能用附子,要分情况。附子这股通行之力还非常迅达,非常迅猛的。有一位老前辈,他讲附子有通墙倒壁之功,语意非常确切。确实是有这样的效果,只要用好了,确实是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我们也知道附子力量这么大,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跟一个双刃剑一样,用好了是一剂良药,用不好就会祸不旋踵。所以我个人在临床上用附子,一般来说就是脉虚无力,有的脉有些接近脱了,或者是虚阳漂在上面了,虚阳上越这种情况,脉摸着也是浮大,浮洪而大,好像是很有力,实际一旦用力按下去沉取的话,马上就无力,这样的也是用附子的指征。常规的脉象就是:脉细、脉沉、脉无力。如果出现虚阳上越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脉大、脉浮、脉数、沉取无力这种情况,这是从脉象讲。但是还要看一下舌苔。这种舌苔呢大部分是比较润。病人形体不会太瘦,阴精不会太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附子,甚至大量的用都问题不大。如果病人本身已经很瘦弱了,舌体黑瘦,舌苔干结,脉细、有点沉涩,这个时候即便他有四末不温这种明显的四逆这些症状,附子也要慎用。一般我用的附子都是清附片,就是那种淡黄色的,不是那种纯黑的炮附片,纯黑的炮附片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生附子也比较少一些。这个清附片呢它的药性还是比较好,一般北方人我认为有用附子的情况的话,我用量一般都在10克以上,当然个别时候小量地鼓动一下也可能用5、6克,一般是10克以上开处方,多的时候也有用到100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北方人15克以下的附子,你煎半个小时以上不会有大问题,如果15克以上的话,最好煎1个小时以上,一般30克我都建议病人煎2个小时,这样相对比较稳妥一些,久煎之后药性平和。当然如果真是有急症,救急的话,附子久煎之后就没有那股生发之气了,反而没有效。南方人的身体本身这股气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南方比较暖和呀,一气开散,收敛的状态不是不多,用的附子量注意不要太大。有一个香港朋友来看病,在陕西给他用附子,用上十几克没有问题,他回香港还十几克好像要中毒了,就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这两地气候不一样引起的。就把这个量减少后,减到5、6克,感觉效果跟我这边的效果差不多。所以南方人北方人体质不一样,气候不一样,根据人不同的体质,在不同的地方,还是要灵活处理。再讲一下麻黄。麻黄这个药,国内市场麻黄大部分都是新疆那边的比较多。新疆西北方向,后天的乾卦方位,乾为金从五行上是肺气,收敛的比较重。新疆那边葡萄、西瓜、哈密瓜都特别甜,温差比较大。就是因为也是收藏的比较好,因为比较干燥。麻黄在这个地方能长得很好,说明他它有天然的抵抗收藏之气的作用,所以它的破散之力就非常明显。从这个形状来讲呢,麻黄长得细细的、长长的,又硬又脆,一掰就断,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所以以前我给大家讲过,一看见麻黄,就要想到一股气直冲九霄,有这种感觉。新疆人都知道凡是长麻黄的地方,这地方的雪都比较少。就是麻黄这股生发之气把这个雪可能就化掉。而且麻黄这股味,煎出来之后非常浓郁,非常难闻的一股,一闻到这股味就要被推倒一样,这股味把你的头顶得都大受不了,有那种感觉,所以麻黄的气味俱浓。麻黄跟这个附子正好在左路,一表一里,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遥相呼应的一对药。附子从底下往上升散,强力升散,麻黄在顶上勇猛地宣散,都是猛药。所以麻黄也不能随便想用多少用多少,用的时候要很小心。这是麻黄一个非常好的开散效果,所以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以广泛地用。内经上讲这个疾病,讲顺序的时候,先皮毛、后肌肤,然后再五脏六腑,由表及里。如果邪气淤于肌表,表气不开,那就可以用麻黄来开散。《伤寒论》里呢,把这个都归于太阳病。麻黄汤这个方子都知道是解表寒很好的一个方子,君药是麻黄,靠的就是它这股宣散的力量。所以张仲景这个很好的左路升散的经方麻黄细辛汤,就这个两个药,用的君药麻黄,加一个细辛,还有附子。本身附子鼓动元阳,往上升动,细辛把上面的路通一下,麻黄把外面的路通一下,这样整个左路的就升达。所以你看麻黄附子细辛汤它原来这个经文原文:发热、脉沉、脉沉而细。这个脉象就是一气淤在里面,上不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升发左路的这个方子里,应该算是药力最专一、药力也是最猛烈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用好了,很多病就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网上可以查到许多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很多案例,大家可以结合案例去体会一下。而且单纯一个麻黄是偏于表散的,跟附子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跟其他的药物相配合起来,比如麻黄佐以大量甘草,甘草是兼治全身一气周流的,这时候麻黄可能就出不去了,这股药力就藏于体内了。所以对于内脏下垂的疾病,像胃下垂、脱肛,用上比较大量的麻黄,10g以上,配上大于麻黄量的甘草,比方说20g、30g的甘草,把麻黄的这股升发之力给他挡在体内,这个时候,治疗内脏下垂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要比这个补中益气汤效果好的多。有个老先生治子宫脱垂,他的经验就是必须用24g以上的麻黄,用上就效果好,不用就没有效果。以前跟大家提到《眼科奇书》,这本书中的眼科实症,认为实症都是沉寒,要用麻黄散寒。麻黄用的很大啊,都是几两几两的,一两就30g啊。实际上我们在临床用的比较好的麻黄,6-7g,超过10g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就说明麻黄升发左路、宣泄阳气,效果非常理想。有时候中土中焦不能斡旋,湿气淤滞中焦,这个人的肚子比较涨,食欲很差,舌苔很粘腻,比较困的时候,有时候这个湿土就粘在中间了,转不动了,用上少量的麻黄,宣通一下阳气,效果也非常好。少量的麻黄,劲儿就比较小了,没那么大的力量出来,这个药力就局限在中焦了,促发阳气。那麻黄汤的原方,麻黄量很大的。那么大的量不可能达到开散表邪的效果。有时候碰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些人赶路或在地里干活,来不及拿雨具,突然下大雨了,有些人就淋了。夏天有时候这个雨也比较凉,干活出一身汗,很凉的一场雨,有的人就感冒了,有的人就出现水肿、脚痛不能走,表气郁结、湿气留滞,这个情况用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开表气,薏米通利湿气,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量要很大,麻黄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薏米要用到一二百克以上,一般人不敢这么用。但是你要这么用,一般一两剂就好;要是不这么用,单纯地行气去湿,可能弄上很长时间都很难好,甚至会变成其他的疾病。所以麻黄这个药,他的药力有时候感觉“迅雷不及掩耳”,非常地迅猛。它治疗急性、危重病,需要我们果断下手。非常好的药,将军、良将!所以对这些药物,对它的药要有非常好的体会,这样才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用、该用多少。《伤寒论》上讲,麻黄煎煮的时候,要“去上沫”。“上沫”是什么东西?麻黄你用的少的话,沫也不明显;你要用到10g以上的时候,这个沫就比较多了;用到20g、30g的时候,这个沫很明显、很白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沫?我刚才讲麻黄这个味儿啊,非常冲,这个沫也是一种表现,就是它这个药的气味的一种表现。上沫,我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郁浊之气。麻黄本身它没有一种有型的东西,它的升发之气如果能够收藏住的话,那么这个药也不存在了。任何一个药物,它的药性和它自己的这个形质,阴和阳、气和味,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应用麻黄是它这股升散之气,所以这个上沫是一股郁浊之气,是不适合我们用的,去上沫的目的,是把它的郁浊之气去掉。这股郁浊之气在它没有变成上沫之前,在麻黄这个药材本身里面,是用来束缚升发之气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煎药的时候,把上沫去掉,剩下的就是一股清透升动宣发之气。升动宣发之气必然是比较清透的,郁浊之气都敛降,这就是《伤寒论》去上沫的意思。如果不去上沫,麻黄的升散之性要往上走、往外走,郁浊之气在里面拉着不让走,那肯定是拉锯战一样,很难受呀,所以有些人会有那种非常难受的感觉。但是有时候你煎的时间比较长,半个小时以上,这个上沫、有型的东西,就慢慢地化解掉了。当然麻黄这股升散之气也就缓和了很多,这个呢你去不去上沫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你煎药时间比较短,想用他这股锐利之气的时候,上沫还是去掉比较好。下面接着讲石膏。上面讲麻黄的时候,你看麻黄,绿色的细细的长长的,锐利。那么石膏呢,咱们讲的是生石膏,大家如果见过这个生石膏晶,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石膏和麻黄非常地像,石膏那个结晶的纹路也是细细的、长长的、笔直笔直、晶莹透明,就好比这个麻黄换了一身透明的衣服似的。所以这个石膏,说石头重坠下降,这个说法我觉得比较肤浅。如果从这个象上去理解,石膏这个细细的、长长的,这股锐利之气,它依然是通散的一个药,它这个通散和麻黄不一样,麻黄往上通散,石膏往下通散,都是很好的通行的药物。所以这个石膏一旦成了煅的石膏,这个通行之气完全没有了。所以“石膏除大热”必定是生石膏,不可能是煅石膏。现在好多药店不太懂,卖好多药都要炮制一遍,认为这个石膏也要煅,所以很多人抓的石膏有可能是煅石膏,煅石膏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有害无利。大家如果用石膏来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生石膏,要亲自看一下,生石膏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是透明的,断面是乳白色,纹理就跟麻黄一样,一条条的,非常细、非常长。我们以前在杂志也能发现,讲这个麻黄这个成分对细菌有什么作用、没什么作用。认为石膏好像没有中医讲的那么神奇,石膏的溶解率很低,只能溶解那么一点点,有效成分很少,用上100g、10g,溶解不了多少,有什么作用呢?认为没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模式,不足为道。国外很多人,包括日本,很多研究中医的,为什么没有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跟咱们中医的思维方式,相差太远。中医要从气的角度来理解,讲生理、病理、讲治疗,都是在气的角度。打个比方说,咱看电视剧、武打片的时候,古代打仗有单挑,一个人和一个人骑着马单打独斗,这叫单挑。两个人打架,一个人单枪匹马上阵,另外一个人也是单枪匹马上阵,但是背后还站着千军万马给他助阵。大家想想这个架势,真正一个人这个他肯定心里发虚啊,对手虽然也是一个人跟他打,但是背后这个千军万马这股气就给他压倒了。从这个比喻来讲,虽然石膏这个溶解度比较低,你说我来煎药,石膏这个溶解在水里确实有效成分就这么多,但是那股无形的气很大,不能用这个溶解度来理解。我们煎药的时候,200g石膏这个气,这股通行、沉降之气,和10g石膏的这股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水本身收藏万物,水主收藏,任何药物的药气,它都能收藏在里面,所以不能从溶解度的角度去理解石膏的作用,这样就落入西医的窠臼。要从中医的角度从气的角度,你就知道石膏这个量用多用少是完全不一样的。张仲景这个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用大量的石膏,来降阳明之热,这个一气周流上面走不动了。我们以麻杏石甘汤为例,除了麻黄往上宣散,还有石膏往下宣散啊。这一股气,不像磨盘给你压下来,不要这么理解,石膏就像一个导引、向导一样,麻黄石膏都是向导,麻黄领着这一股气往上走,石膏领着这一股气往下走,是很好的通行的向导,有着很好的引导力。如果单纯地从这个重坠、潜镇,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石膏,未免失于肤浅,失去了石膏这个药物的本义了,觉得很冤枉,石膏这么大的用处,被理解成只是一个沉降下来。石膏为什么是透明的,那股气也是非常清的啊,气属无形。人体的这个寒湿属于有形,所以石膏这个无形的形质没有什么味儿、半透明的形质蕴藏着一股无形的通降之气,它这个无形之气的影响也是最好的。你让石膏来化痰,可能没什么作用。有人说石膏会不会太寒,我这胃寒,不敢用石膏。石膏有点微寒,稍微有点偏凉,但是绝不会像大黄、黄连一样,明显的寒性是没有的,可以大量使用没问题。用上300g、500g都不会出事的。而你用上30g黄连,可能有的人都受不了了,别说300g。所以说它是一股通行之气,它的药性比较平和,可以大量使用。但是麻黄是比较宣散的,比较峻猛,这个量就要斟酌要慎重,不敢太大,太大就全散出去了。我们接着讲大黄。石膏是通向阳明之气,阳明属土,脏腑主要是胃这块,都属于土这个区域,大黄也是《神农本草经》里面很好的药物。大黄用的是根茎,如果咱们按大黄的这个药的行络的话,这就是深络的一个药。整个药它长成一大块,那个形状象什么,大家吃过烤红薯,跟那个有点象,可能也就这个意思吧。就是比较大,比较饱满,颜色也比较深,一看就是一个阴成形的这么一味药。那么大黄这个气味,我个人感觉还是还是比较的浓郁,但是浓郁当中有一股清香感觉,大家如果有生大黄,没有炮制过的大家可以去闻一下,味还是极大的,老远就能够闻到。但这个味闻到不象麻黄那样,闻到很难受。它有一股好象有点,芳香清凉的那么一股气味,闻着比较舒适,是这么一种感觉。如果你尝一尝大黄这个味,当然比较苦。那么大黄这个药本身收藏在里面,缓缓下行,虽然我们知道大黄这药泄下的很厉害,吃了就能够很快的引起腹泻,实际上我个人感觉大黄这个药,跟麻黄、附子这些药相比,它还是没有那么迅猛。咱们知道它主生发,它本身有种生动力。右路主藏,右路的药大部分还是偏于硬,偏于停,比较安静感右路的药。在右路的药里面,大黄跟这些个右路的药通性相比,大黄是比较活跃的。虽然是也属于右路敛藏的药,右路还是有一个很好的通经,通行脏腑的这么一个效果。如果跟一气周流整个所有药物相比,跟左路的药相比,大黄这个药实际上不是一个很迅猛的一味药,它的药性相对较缓和。当然我们只是从右路的这个里面来看大黄。为什么讲推陈致新,我估计它的本意是从右路来着眼,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大黄我以前讲过,所有圆形的东西,圆滚滚的象生姜,它的形是圆滚滚的,白术长的也是,长的跟一块肉一样,肉质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从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药大部分是入中土的,大黄这个药也不例外,它本身的形态也是中土的一个形态。不象麻黄那么锐利,块头比较大,颜色虽然比较暗,但是它的黄暗也是入中土的,一样啊。它的苦寒当中含有一种清灵之气。香味也是属土,土气范围之内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当然这个大黄没有什么锐利之气,跟麻黄相比它比较缓和。也就只是适合在比较粗浊的地方,象肠道啊,六腑以通降为和,入土化相对比较淤浊的东西,这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麻黄比较细,锐利,对精微气的层次更明显些。大黄可能偏于有形的层次,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里面,药用的是开水浸泡,水稍一开滚就可以了。这是取气。因为药性没那么锐利,我们如果想单纯用它这个气,调动这股热源起动,所以用这个开水煮一下,就类似泡到它的比较清的这股气快点出来。如果大黄煎得比较久,它通腑的效果比较好,但主要是把淤浊给通出来,这样比较缓和。所以你看,大黄主下淤血,破症瘕积聚,这主要是大黄味的作用,不是气的作用。有经验的老人都知道大便不通的时候用大黄来通腑,大黄用上之后他知道大黄用上多长时间能够有效,大概五六个小时,这个大黄才能够起到这个效果,才能够把这个大便疏通下来。要是用的是麻黄的话,发汗半个小时就出汗了。差别是很大的。这个意思是讲大黄,我个人的理解它通窍入腑的作用能引起一个推陈出新的效果,可能更多的是跟右路的药相比较相对显得活跃一些,实际上这个药还是比较缓和比较温柔的一味药。只要你知道如何使用,不会引起那种峻猛的剧泄。老中医治疗肿瘤以前也跟大家提过,上来就用一百克大黄,基础量,慢慢可能加的会更多。这样大的一个量大黄必须久煎,不久煎就用开水泡一下,大黄这股气就快了,也许真的就是拉的起不来了。如果久煎的话,大黄破淤血,破症瘕积聚效果很好。为什么会破症瘕积聚,大黄不象三菱、莪术,又不硬,没有破积聚的作用,一捭比较软比较脆,不象三菱、莪术捭不动,也不象穿山甲,它哪来的破症瘕积聚的作用呢?它是利用本身的特别,善于入肠道六腑,进入大的通道。打个比方,象毛细血管一样,很小的渠道是需要麻黄来疏通的,那么大的河道就需要大黄来疏通的,各有各的用途。正因为大黄把人体大的肠道淤积疏通出去,一气周流给调畅了,症瘕积聚人体自己就把它破开了。所以并不是大黄本身就有破淤的这个作用,许多老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也善用大黄,大家想想子宫肌瘤也不在肠道之内啊,大黄也泄不下来啊,它为什么还会有效呢?就是因为大黄把体内肠道的淤浊都排出去了,人的一气周流就通畅了,所以子宫肌瘤也跟着得到改善,慢慢自己就消失了,这是我对大黄破积聚的理解。《神农本草经》讲大黄荡涤肠胃,显出大黄的特长来了,大黄就这个作用。荡涤肠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作用,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这个药是个很骏猛的,你能让它安和五脏吗?安和五脏的药不可能很骏猛,你看这附子麻黄汤里没有安和五脏的作用,所以大黄还是相对较柔和的一个药,只要我们看准,是可以大量使用的。左路比较常用的药,以前也跟大家聊过,主要当归、川芎、白芍、天麻,讲这四味药,我们首先来讲一下当归。那么当归这个药呢,是当归这种植物的根茎,长得比较肥大。咱们在药店里有时候看到样品一样摆着展示的药物,那个里面有时候你会看到很好的当归。当归是一整个的,当归头比较粗一些,当归尾就分成几根比较细长。外型长得比较好的就跟我们常见的胡萝卜有点像,但是颜色是那种偏黄的颜色,有点黄褐色。所以我们有时候买当归饮片的时候,有的饮片非常的白,看着很干净,这样的饮片不一定是很好的饮片。正常的当归饮片应该是淡黄色的,不会是很白的。很多非常白的饮片,可能是硫磺熏过的,也有可能是被煎煮过的,效果都不太好,大家要注意分别。当归这个药味儿非常大,如果药店刚刚进了一批当归,整个药店都是当归的味儿。是那种浓郁的有点香的味儿道,那个味儿不是很难闻,但是这个味道不好描述,非常冲的香味比较浓。比方说煎药的时候,你这个药里如果有超过10克的当归,很可能其他药物的药味就闻不到了,你闻到的只有当归的味儿。如果你把当归的饮片掰一下,你会感觉当归比较软比较柔韧。它不像其他药物那么坚硬,当归是偏软一些,尤其是保存的比较好的整个的当归,拿起来可以弯动。当然如果放的时间太长了,干燥的厉害,它也是硬的,但是稍微加点水润一下,或者煎好药以后,当归是非常软的。它本身的一种性状,非常柔润,长得比较肥厚的药,就是肉很多的感觉,质地比较细腻。这是一个基本的饮片特征。我们来看当归这个名字。中药的名字是很有深意的,不是每个药随便取名字。当归主要的含义在“归”字里,归,日常理解就是回来、回家,古代的“归”字,是嫁女,把女儿嫁给别人,出嫁的意思。当,合适的意思。当归,就是可以出嫁可以嫁人了。《易经》里有一卦叫“雷泽归妹”,泰卦里也写了“帝乙归妹”,所以《易经》的卦象里面这个归妹就是把妹妹嫁出去,这个归字就是嫁人的意思。这个“帝乙归妹”也顺便讲一下。帝乙,有人觉得是一个人名,是商朝的一个君王,为了防止别的国家来攻打他,因为他上位的时候,国家已经衰败了。为了防止外国侵略,就把自己的妹妹嫁到别的国家去,以通婚来换取和平。还有一种说法,讲古代一种风俗礼仪,“帝”是皇帝的意思,或者是某一种人,“乙”是甲乙丙丁的乙,帝为人名,乙是时间的意思,十天干的第二个支,一年来讲生为首,所以五行里面甲乙配生木。为什么我们讲五行里面有甲木、乙木?甲木象阳象火,乙木象阴象木,这个甲乙的意思都是取生天这股生气,生木之气。所以帝乙归妹,我们可以理解是二三月份,春暖花开,阳气生发的季节,这个季节把女孩嫁出去是比较合适的,是古代的一种风俗,顺应了生发的一种先天之气,春天结婚,然后怀孕生子的话,孩子的生发之气和天地的生发之气合二为一,人的自身之气和大道之气相吻合。这就是另一种说法了。究竟哪个说的对也不知道,就是跟大家交流一下。从帝乙归妹的这句话,看出当归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有深意的。当归女科用的比较多一些,可以说是女科圣药、女科专药,跟这个是有关系的。当归这个药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还有一个版本认为“洗在皮肤中”是“癣在皮肤中”。那么这个经文先搁置一下,我们从当归的气味、给我们的直接感觉上,去推断当归是干什么的。当归这个味儿是辛香浓厚、非常冲的一个味儿。有一个朋友跟我讲,你给我用的这个药里有20克当归,我用完这个药去倒药渣子的时候,这个药渣子剩下的药气就是当归的那个药气,以前的药没有这种感觉,加了当归以后就是这个感觉。倒药的时候那股药气一下子从药渣子里冒出来,差点把他给推倒,就是说这个气味非常浓郁。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可以看出,和其他药相比,当归这股药气是非常浓厚的。那么这股浓厚的药气反映了什么?内经讲,气为阳,味为阴;气薄为阳,气厚为阴。当归的气味浓厚,属于主辛主动的一股气,同时又偏阴一些,不像那种清新生发的那种气,那样就纯阳了。这股药气比较浓厚、比较滋润,所以他的升动之中还有很好的一种柔润的作用。当归的作用,要这么体会。你看五行都有各自的气味,中土,香味,火味,就是苦味。从气的角度,上焦火,气是苦,味是焦。味是就是嗅了,原文是“肝味为臊,心味为焦苦,脾味为香臭,肺味为腥,肾味为腐”。臊也是一股比较冲的味儿,令人接受不了。为什么《内经》把臊配到肝木上?左路的药也有一些气味比较浓郁的,这其中有什么关系?这些都要去思考。因为阳气左路木气升发,它是从这个肾气,肾属于收藏之脏,升发上来的,大家知道这个肾,气臭腐,肾气它收藏。就因为肾气它收藏的这个味,它收藏的比较紧,或者是收藏的比较浓厚,接近有形之物,相对而言五脏的这个臭味,水的这个臭气,它是最浓郁的。因为它是收藏的,不是发散的,所以你反而感觉到它的这个味,没那么大,而这股气呢,一旦升散上来,由阴成阳,一旦刚刚发散上来,肝木呢就是阳气升动,还没有完全伸开的时候,刚刚出来,一股升发之气,所以说它那股气味,也全都出来了。就好比肾气收藏的这个气味,收藏的很多,现在终于找着个机会可以出来了,所以相对显得这个气味非常浓厚。一旦完全散开了,那个味啊,它就不会这么浓厚了。所以你看,我们从任何一个角度,我们从气的角度,从味的角度,从形的角度,来探讨一气周流,在任何时候,它都是相吻合的。任何一个角度它都是一样的。那么当归这股非常浓厚的气味呢,实际上反应了,跟人体这股一气周流相比,它正处在肝木升发的这个阶段,为什么我们把它放在肝木这块来讲呢,当归是柔润肝木升发肝木,非常好的一个药。它是走左路的,柔润而升发,主要是这么一个作用。那么临床上,大部分都把当归当成妇科一个药来用,因为女人相对来说,女人为阴以血为本,咱们说肝主血,女性用药相对来说要温柔一些,要润养,不能下的太利害了,这是正常情况下。所以当归的这股柔润,缓缓升发的特性,非常适合女性特点。女性本身它就需要比较滋润,缓缓润养的药来调理身体。你像《神农本草经》上讲,当归可以治妇人内下绝子,“内下”的话,就是“崩漏”的意思,就是月经淋漓不净的意思,必然伴有血虚啊,血淤啊这些特点。那么当归,就能温通、润养,既能通又能养,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绝子”,活不长命,不能生孩子,能把这些给治好了,用的就是这个柔润,温和,润养。当归不是凉的,当归是比较温的,是一个很温和的药。有些人一看到柔润,就认为是凉的,当归不是这样。当归柔润的同时,它又是温和的。不是很热,跟木气温和而不热,不热不凉,柔润这个特点完全吻合。从这个角度讲,当归不管是从性味上,还是从气质上,都是左路木气吻合比较好的一个药,它在这个柔润肝木这些方面,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神农本草经》上讲当归,还主治咳逆上气,就是咳嗽啊。那么这种咳嗽,就不是咱们感冒的咳嗽了,它主要讲肝血比较枯,肝血枯燥,整个肺金耗气比较盛,木气就失去了柔润的特性,木气如果不能柔润而升的话,它必然就淤结起来,要么就升不上来,要么就是相当于从木金转换的这个过程,它转不过去,它老是木郁。这个时候,引起的咳嗽,肺金不敛,木气冲动,导致的咳嗽,我们要用柔润的药,来柔润木气,自然咳嗽自己就会好。这种咳嗽,在临床上,主要是一些老人和一些小孩比较多见,成年人比较少见一些。老年人,因为气血比较亏,有时候会出现这种干咳。尤其是到了早晨起来或者上午,咳的比较厉害,到下午或者晚上会比较少一点,老是觉得比较干。这个时候用上当归,用到30克以上,柔润止咳的效果很好。小孩为什么有时候出现呢?小孩至阴至阳,有时候用药可能稍微一偏,它可能就偏倒了,有时候会出现,主要是老人比较多见一些。这种咳嗽治起来,见效很快,但是完全根治的话,不会太快,比较慢一些。这个咳嗽的主要原因,还是木气本身,失去了柔润疏缓之气,木气枯燥引起的。这是讲的当归的几个主治。咱们以《神农本草经》为主,再讲一个主治。它还治胃郁寒热,我们左路木气,它的主要病症表现就是肝气淤滞,就是木郁,木郁以前跟大家聊过,一个很常见的表现就是木气郁滞厉害的时候,会出现往来寒热。你看《伤寒论》,它用小柴胡来治疗往来寒热,就是少阳气郁,实际上也是木气郁滞的一种,效果很好。那么这种寒热,临床上大部分见的都是偏于肝气郁滞的,比较实,就是心气里一股气比较多了,郁在里面。这个时候,会觉得身上一阵冷,一阵热。典型的木气郁滞表现,用小柴胡汤疏散这股郁滞之气,效果很好。还有一种病人,也觉得身上一阵冷一阵热,但是脉摸着没有那么大的劲,甚至摸着脉象还有点细涩,弦细而涩。而且这种寒热,还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那种感觉,在感觉热的同时,好像汗出不来那种感觉。那么这个时候比较瘦的人,或者老年人比较多一些。实际上这种郁滞,就是我刚才讲的也是肝气,或者是木气本身这股柔润之性比较差了,通俗的讲就是肝血虚,或者是肝阴亏,就是这种情况。在这个情况的基础上,引起了肝气的郁滞,那么你用上当归,效果就会很好。你用小柴胡汤的话,就没有什么效果。所以我觉得这个木气的郁滞呢,我以前给大家讲过这种偏燥的木气淤滞,我用柔四逆散,用的是乌梅,乌梅是偏于味了,当归是气味纠正,我用柔四逆散主要是考虑到现代人中焦,大部分淤滞的比较多,如果用当归,中焦如果淤滞比较多,用不好的话当归用多了,会加重中焦淤滞,实际上只要中焦运化的可以,中焦运转还不错的话,这种偏燥的郁滞,用的效果可能比用乌梅效果还要好一些。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请勿试针试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