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四圣心源》桔梗元参汤治过敏性鼻炎新体会
2024
09-08

《四圣心源》桔梗元参汤治过敏性鼻炎新体会

今年没有怎么被鼻炎折磨。

秋季自己因为受凉有过2次要发鼻炎的迹象,都是马上用黄元御《四圣心源》里的“桔梗元参汤”原方原剂量(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陈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约9克)加紫苏叶9克,一两副就完全治愈了。

以前怕桔梗元参汤的力度不够,稍有一些恶寒的感觉,便会加上麻黄细辛附子汤。今年没有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看来,以前还是没有领会到“桔梗元参汤”的精髓。

     所以,又一再回顾黄元御《四圣心源》“鼻病根源”篇。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则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嚏喷。肺气熏腾,淫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气初逆则涕清,迟而肺气堙郁,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黏;迟而浊菀陈腐,白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谓之鼻痈。皆肺气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是谓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语。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       桔梗元参汤桔梗三钱 元参三钱 杏仁三钱 橘皮三钱 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煎半杯,热服。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五味石膏汤五味一钱 石膏三钱 杏仁三钱 半夏三钱 元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桔梗三钱 生姜三钱煎半杯,热服。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胃寒,加干姜。       黄芩贝母汤黄芩三钱 柴胡三钱 芍药三钱 元参三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五味一钱 贝母三钱,去心。煎半杯,热服。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苓泽姜苏汤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生姜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二钱 橘皮三钱 紫苏三钱。煎半杯,热服。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最近有几点新体会:       1、《四圣心源》的要结合西安名老中医杨震先生的“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实践录”,把“相火气机”的理论尤其是“气机升降出入”的理论研深悟透,才能体会到《四圣心源》方药平平无奇却有很好疗效背后的玄机。      2、过去看到“鼻病根源”篇,把鼻病的根源归纳为“手太阴之不清也”几个字,总是有点不太理解。       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证候分型论治来看,仅“鼻鼽”病(近似过敏性鼻炎)中医各家的书籍上便归纳总结出很多种证型。我随手翻开笔记,自己抄录的“过敏性鼻炎”一节,就有《熊大经鼻病治验集成》“肺气虚弱,风寒外表,用温肺止流丹”“脾气虚弱,肺失充养,用补中益气汤”“脾肾阳虚,鼻失温养,用附子理中汤”“肾气亏虚,鼻失温煦,用金匮肾气丸”,比如《千家妙方》上针对肺肾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用“温阳散风汤”(白蒺藜、川芎、白芷、细辛、荜拨、乌梅、枸杞、桑椹、白芍、蛇床子、锁阳、淫羊藿),田道法认为过敏性鼻火虚寒型居多,用“益气止鼽汤”(黄芪、柴胡、黄芩、丹皮、辛夷、细辛、乌梅、锁阳、炙甘草“)益气温阳活血,等等。有时候确实方便对号入座,但更多时候也是无所适从。       当自己体会了”桔梗元参汤”的效果,也参学了“相火气机学说”以后,再来看“鼻病根源”,体会到了一些新的东西。鼻开窍于肺,《四圣心源》谈鼻病主要突出的是鼻部的病变,主要症状强调鼻部病变,而分型论治中各型证候综合性更强,鼻部病变仅是其症状之一,恶寒等其他症状可能表现得更加突出。鼻病根源主要在于影响肺的“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的“肺系”,包括肺的脏腑、经络以及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的脏腑、经络联系。理解了“鼻病根源”和“气机升降出入”的问题,以《四圣心源》中四个方剂作为基础方剂加以运用,再将体质上的虚实、寒热,其他脏腑病变结合起来变通化裁用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可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