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绝了!高血压,竟是“阴盛格阳”,四逆汤力挽狂澜,请细品
2024
08-01

绝了!高血压,竟是“阴盛格阳”,四逆汤力挽狂澜,请细品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曾几何时,老师跟我们讲,作为一个中医人,务必胆大心细。胆大心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无论是所谓“胆大”,还是所谓“心细”,都需要我们长时间的磨炼,才能实现。我给你说一个在业界特别有名的案例。它深刻体现出,胆大心细四个字儿的分量。话说有这么一个农民,当时55岁,女的。这人啊,早在十多年前,就有高血压了。一开始,她根本没在意,心里琢磨,血压这东西高就高点呗,怕啥。但后来,她身体越来越不舒服,这才同意就医。有医家看了,说这是高血压啊,热病,燥病,咱得清降才是。但是相关的药用下去,患者病情反倒加剧了。这可咋办?患者只能拖着病体继续求医。当时找到一位医家,姓徐,乃是杏林前辈。可是当患者来到诊室的时候,徐师看了,不免心头一紧。

只见,这患者面容十分憔悴,精神萎靡不振,走步蹒跚踉跄,需要人搀扶。细问得知,患者已经好几天没怎么睡觉了,之前一晚更是彻夜不眠。此外,患者身穿大棉袄,大汗淋漓,四肢逆冷发凉。但是脸上,却颧部发红。看舌脉,脉沉细欲绝,舌淡苔薄白。测量血压,高压180,低压110。坦白讲,这个患者的情况,十分危险。对医者而言,治疗这样的患者,是一种挑战。徐师心中暗自琢磨,很快萌生一个想法。这就是用四逆汤:附子、甘草、干姜。可是,这个想法说出来以后,身边人大呼不可。理由很简单,患者本身有高血压,你却用附子干姜这样的大辛大热之品,你这不是要患者的命吗?但是,徐师却坚持自己的想法。理由是,结合脉证,患者的高血压是虚的,颧红也是虚的,真正的问题是阳气大虚,必须用四逆力挽狂澜。否则,就有阴阳离绝的危险。最后,徐师力排众议,书方一首。但见:熟附子9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党参12克,龙骨15克,一剂。由于病情太危险了,所以嘱咐患者第二天务必来复诊。结果如何?患者第二天来了,说手足开始温热,精神状态好转,汗没那么多了,高压降到170,低压降到100。但是心里头,依然有点烦乱,晚上睡觉不好。这时候,原方不变,加黄连3克再投3剂。这一次,患者药后诸证大减,已经可以安然入睡了,血压高压140,低压90。眼看着患者转危为安,徐师放心了,继续用二仙汤善后。二仙汤的组成,是仙茅、仙灵脾、黄柏、知母、当归和巴戟天。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0年的《广西中医药》上。

现在,我们说说这背后的道理。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属于阴盛格阳。什么是阴盛格阳啊?阴盛,指的是阴寒之气太盛,几乎盛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体肾中真阳就待不下去了,被逼迫着上浮,形成了所谓虚阳浮越。虚阳之气往上这么一走,患者就容易高血压、面部颧红。但是,就整体而言,患者最真实的问题,却是阴寒太盛。所以患者往往兼具一派寒象。你看医案里这个患者,脉沉细欲绝、舌淡苔薄白,同时四肢逆冷、畏寒穿棉衣、大汗淋漓,而且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步态蹒跚。这些,都是肾中真阳大虚之象。甚至可以说,这个患者当时命悬一线。阴寒极盛,格拒浮阳于外,两者之间的维系已经相当薄弱,稍有耽搁就可能难以回天了。因此,这个时候,就得回阳救逆。回阳救逆用啥?用四逆汤。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原始配伍是炙甘草6克,干姜6克,生附子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其中生附子,后世多改为制附子,先煎,以确保用药安全。其中,附子大补肾阳,干姜大补中阳,炙甘草补中益气,同时缓解附子和干姜的峻烈之性。这四逆汤,本治心肾阳衰寒厥证。患者多四肢逆冷、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脉微细。但是,这么用,虽然有希望帮助医案里的患者力挽狂澜,但是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患者毕竟高压180,身体疲弱不堪。一旦判断错误,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说实话,就需要所谓胆大心细了。心细,就是对患者的症候仔细辨别,对每一个细节都用心体会,确保辨证的准确。胆大,就是看准问题以后,放胆用药,一锤定音,绝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很显然,医案里徐师的处方用药,很好体现了胆大心细四个字的含义。首诊,用四逆汤加党参,健脾益气,加龙骨敛汗。复诊,加黄连清心助眠。三诊,患者转危为安,就不用四逆汤了,转用二仙汤。其中,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阳,知母、当归养阴血,知母并黄柏清虚热。这样,也起到散阴寒、潜虚热、调和阴阳的作用。最终,患者诸证息平。此案最初刊载于1980年的《江西中医药》上。读者的朋友,从这个医案中可以看出,做一个合格的中医人,实属不易。它既需要你明察秋毫,又需要你英武善断。这个火候的练就,没有多年的沉淀,难以实现。文老师觉得,我照这个水平比,相差太多,恐怕一辈子也到不了了。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次地传播,会让更多人,加深对中医的理解。这样,说不定,就有越来越多胆大心细的中医人出现。如果那样的话,就太好了。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