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6四圣医理析医集【代前言】
2024
07-16

6四圣医理析医集【代前言】

底层医生顶层医术

——代前言

我的中医是自学的。但我这个“自学”是作弊的。

因为我有人撑腰。一位七十多岁老人。

老人叫林水文,是个跨界高人。他务过农,任过教,当过木工,干过村支书,术业俱优。29岁时发奋自学中医,几十年来治愈疑难杂症很多,常常是数剂起沉疴,在普(宁)陆(丰)惠(来)地区不少乡村享有盛名。我有一同学,住汕头,家人常年多病,因此访遍粤东名医。多年前在潮州寻得一老医,屡屡药到病除,保得其家人几年平安。老医去世后,我同学的心情,就像暴风雨中伶仃洋上飘零的一叶扁舟,直到几年后一次偶然机会,回到家乡遇到水文叔,这一叶扁舟才算踏实地进了港湾。随后几年,她以专车专程陪同水文叔游览胜境等种种礼遇之举,把水文叔尊为上宾。

虽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在中医这种专业领域,有发言权的还应该是专业人士。广州有一年轻医生,是广州某中医药大学尖子生。在校期间几乎听过了学校所有著名教授的课,本科毕业时整个专业160多人就他敢用中药处方帮人治病。毕业后回校,多次被教授当成学习认真的“硕士研究生”来表扬、树榜样。他当面感受过李可老人的风采,跟过李可的得意门生,对李可的传承有较深认识。他认为,水文叔的水平,可与李可相媲美。至于水文叔脉诊的水平,他在大学教授中是没见过的。

水文叔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这个话题我需要回避。因为我是“利害关系人”。不可否认的是,水文叔始终只是个乡村底层医生,没有太大名气。问题是,这个“没名气”,很大程度上是他“自找”的。镇里有一位在周边地区都有很大声望的邓姓老人,在教育战线上几十年,桃李满天下,多次跟水文叔说,要帮水文叔谋划谋划,让他也取得点世俗社会尊崇的“成就”。被拒绝多了,邓校长知道水文叔是真的不想出名,感慨,“很多人想要都得不到的东西,你一再推却!”

凭水文叔的水平,加上邓校长以及他那“满天下”的“桃李”们的举荐,本来,医学界将多一个名副其实的“名老中医”,可惜,这条“发展壮大”的路被水文叔自己给断了。

不知道,受影响最大的,到底是不是我。

水文叔在中医方面,跟我没有传承关系。他自谓自己路子较杂,但也明确表示主要出自《医宗金鉴》。我的中医框架则是黄元御先生的十一本著作。两者不是一回事。

但是,水文叔不仅让我亲眼见证了中医微妙的脉诊是真的、“一剂知二剂已”是真的,让我对中医始终抱有敬畏之心,还让我通过见识他对“姜桂附”和大黄、芒硝等的应用之后,不至于对麻黄、附子、细辛、大黄等畏如蛇蝎、视若猛兽。这种心态和眼界的启发,到底重不重要,看看有的名医,终其一生都难以真正打开和突破,就知道答案是否了。

具体的引导和指导也是有的。2005年,水文叔就拿一本《黄帝内经》要我学。他的说法自古就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他认为我去学医,就像到鸡笼中抓一只鸡出来那么容易。脉诊方面,他教过我,手指搭到诊脉部位上,要先停几秒钟,稍稍移离患者手腕,然后再轻轻搭回,随后方可开始凝心静气感受脉象性情,不能手一上去就开始诊察,那不准。我第一次真正把到“滑脉”,也是在他的患者那里经历的。那次我正好在他身边,他让我坐他位置上去看那个脉。那真的像珠子一样滚过去。“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古人没有骗人。除此之外,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知识,都是水文叔给的启蒙。

至于我初学阶段帮人开方治病,水文叔更是我坚强的后盾。我相信,就算我不行,水文叔肯定行。

实际上,我们虽然没有师徒名分,没有医理上的传承。但是,如果水文叔成了“名老中医”,我怎么说都可以成为“名老中医”的关门弟子甚至是唯一弟子,有的风光。可惜的是,这个机会永远都不可能有了。

不过,说实话,我和水文叔没有成为“师徒”,而一定程度上算是“师友”,是因为我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大致是平等或是相同的。比如“出名”。我自认为有出点小名的本钱。但我也对这个“名”避如矢石。“有没有名气”跟“有没有水平”是两码事。我的理论是,底层的医生,可以有顶层的医术。

医学是实证科学,谁好谁坏不靠嘴巴、不靠论文、不靠名气,靠实效。判断一种、一派医学好不好,看两个方面就够了。一是医生处方的有效率;二是临证处方的捷效率。自古,治病有效率在90%以上,就称“上工”了。而“有效”还得“不慢”。通常的,一个感冒、咳嗽,如果用药七八剂、十几剂,那就不能说是好医术。

医生水平怎么样,归根到底,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白居易去见鸟巢禅师。他见禅师住在树上,就说:“您的住处很危险啊。”禅师说:“你比我更危险。”白回答:“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如果过于看重“出名”,名出了,群众的期望值高了,对于“出名”的人来说,其实也挺危险的。

                                                                        陈圳煜

2020年12月15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