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在内与脏腑气血的功能调节息息相关,在外尤其与湿邪有密切关系。脏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有赖于脾气的敷布和气血的濡养。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重浊而粘腻,皮肤科疾病经常反复发作,正与邪的特性相关。赵炳南先生一向主张从湿论治皮肤病,以脾脏进行辨证论治,用以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滑石块、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
主治:慢性及亚急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适用于脾虚湿盛之证。临床应用于带状疱疹、银屑病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文章中方药需根据个人辨证使用,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对证下药)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899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