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气血在桶子里滚来滚去是有规律的,规律之一就是《六十首》的气和之枢。
简单来说,就是三句话:
太阴太阳之气和,以行经纬之化;
少阴少阳之气和,以行枢持之化;
厥阴阳明之气和,以行四维之化。
通俗来说,就是72个定舍,可分为三个列部分,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
不管气血在桶子里如何滚来滚去,在每个部分里,都是气和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太阴太阳这个部分的24个定舍中,各自的盈虚加总起来就是和的状态。
少阴少阳、厥阴阳性,也是如此。
这条规律应用在脉上就是9、6、3候律对应的理论基础。
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厥阴阳明三个列部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枢、阖。在针刺的应用上,一般会把这个理解为旁通,比如手太阴旁通足太阳。
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直通,手足太阴太阳四条经脉是直通的关系。
关于这一点,本来不太好理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种据称是扁鹊流传下来的针法,很喜欢在足太阴经进行透刺,一下子就很理解了它的背后原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676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