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觉照功夫的七个层次
2024
06-02

觉照功夫的七个层次

我们都知道,自性离一切相,所以无名无相无形,所以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也就是用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到。

那么要见性,就需要从自性的作用上去见,也就是大德说的:“性在作用,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提,在足运奔。”

其实背后说的就是“觉知”,“觉知”就是自性的作用,它就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放光地动,所以修行就是让这个觉知一直都在,不被妄念遮蔽。

就好比镜子照物,有个觉照的功能,但是如果镜子被灰尘遮蔽了,就无法照了。

觉照的功夫,跟随觉照力量的深浅,大致可以分为七个层次。

首先要明白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觉知,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并不是你是凡夫所以没有觉知,你是圣人,你才有觉知,不是这样的。

虽然每个人都有觉知,但是每个人又都有习性,且习性的深浅各有不同,所以就导致觉知彰显的程度也各有所不同。

所以就方便而分为八个层次,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觉知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如果你能觉悟,那么就是圆觉,没有差别。

我们先要明白凡夫的状态,普通人一见到事物,就着在事物里头了,跟着妄念跑了,流浪生死了,火驰而不知返。

这是因为没有觉知的缘故,导致身在迷中中。如果要回过头来,就需要靠这个觉知,觉即止,这样就能回光返照。

所以修行练的就是这个觉知,下面我们简单来说说觉知的七个层次。    

第一,就是后知后觉,也就是妄心起在前,而觉照在后。已经起心动念了,着相了,但没有立马觉知到。

念头动了,后面才知道要保持觉照。是跟着念头流浪一段时间了,才觉察到。

并且还要非常努力才能提起来觉知,如果不努力提起来,就会生起很大的烦恼,所以这是很浅的觉照力。

我们说的觉知,不是故意提起的觉知,而是自动出现的觉知,跟着事物跑了一段之后,突然的猛然一觉,发现自己起心动念了,就回头了。

但是这个时候,觉知非常不容易出现,觉照力太浅了,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提起觉知,就像王阳明说的保持“常提不放”的功夫,慢慢让觉知形成习惯。

第二,同样也是妄心在前,觉照在后,但这个时候不同的是,虽然觉照在起心动念之后,但是要提起觉知来,没有那么费力了,比较轻松了。

我们所说的觉知,都是自动出现的,不是你故意提起的觉知,故意提起的觉知不是自性的作用,那还是意识在作祟。但你可以通过意识来培养,这个可以有。

第三,就是起心动念的时候,就能很快的觉照到了,但这个时候还是有一点点先后,还不是完全的同时。

其实这个时候功夫已经比较不错了,现在的修士,如果能到这个地方,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第四,就是起心动念的同时,觉知就出现了,觉照与起念同时,起心的时候,觉照也就同时生起来了。    

这个时候是完全同时了,念头对你已经没有障碍了。

第五,就是觉照在前,心念在后,这个时候其实不是妄念了,没有一念不觉而生无明了,所以随时随地都能保持正念。

但有时候可能还是会忘记,没有完全的善护念,忘失正念,还是会忘照。也就是还没有彻底打成一片,功夫还没有成片。

第六,就是不知道有觉照,但又时刻没有离开觉照,常知、常照、常觉了。

已经步入不觉之化境了,不觉而觉,觉而不觉,没有用功的痕迹了,任何境界都没有障碍。

这个地方已经是功夫成片了,一片无为景象了,这里是八地“不动地”以上的境界了。

第七,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这是如来果地的境界,圆照十方,妙觉圆照。

《圆觉经》里讲圆觉,这就是最后的果地。虽然人人都有觉性,不增不减,但“觉非修不圆”。

只有修行至打成一片时,才能叫’圆’。以因地圆,果地亦圆,无分先后。

这个时候在家里面是圆的,出门在外也是圆的;吃饭也是圆,睡觉也是圆,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是圆的,在在处处都是圆的,这就是十方圆明。

无论在哪个地方作用,你的心都是圆的,因为你的心是空的,真空生妙有,所以你的空性,能够圆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是你真空本体的显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