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为什么870年前,窦材会提出灼艾第一?
2025
05-20

为什么870年前,窦材会提出灼艾第一?

南宋时期医家窦材结合“四十余年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

在《扁鹊心书》论述的120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灼艾”占据80多种。窦材首推灼艾为保命第一要法,真正提出“灼艾”能治大病、救性命的含义。

《说文解字》言:“灸,灼也。”考“灸”字来源,灸即是用艾火烧灼之意。烧灼并不是熏烤,“灼”要着肉,“烤”不需着肉,为何要着肉?《千金要方》云:“炷令平正着肉,火势乃至病所也。”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则曰:“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著名灸疗大家周楣声认为:“着肉的直接灸作用持久(通过灸疮),刺激均衡,对慢性及久病具有为他种疗法所不及的优越之外,使疾病的好转和恢复往往在不知不觉之中;而对于急性病,在急剧强烈刺激下,也’每可当即生效’。

中医理论认为:机体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中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均强调了正气是决定疾病是否发生发展的关键。《灵枢·百病始生篇》更明确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猝然逢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可见邪不能独伤人,必须当机体处在正气不足时才会百病始生。

一般认为机体自身具有调衡阴阳的能力,只有当这种自身调节无法恢复阴阳平衡状态,机体才会进入阴阳失调的病理阶段,并产生各种病证。这种自身固有的调衡阴阳的能力通常被认为是人体“正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保持机体正气充盛,是中医预防疾病的重要原则,也是防病保健的内在依据。扶正的中医含义是指扶助正气,活跃气机,提高免疫力,协调物质的代谢,增强抗病能力。

关于窦材治病艾灸壮数可多达五六百壮,窦氏自己解释为:“世俗用灸,不过三五十壮,殊不知去小疾则愈,驻命根则难……凡大病宜灸脐下五百壮。补接真气,即此法也。若去风邪四肢小疾,不过三、五、七壮而已。”指出病情轻重与艾灸壮数的直接关系。病情的轻重与人一身阳气的变化密切相关。“阳生阴长”“生化之权,皆由阳气”,真阳不足,则病生矣。而灸法“取于火,以火性而至速,体柔而至刚,能消阴翳”(《神灸经纶》),灸法可助人之阳气。大病乃真阳大虚,非大火无以能疗。《医心方》引《小品方》曰:“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此文指出灸量要数足。

在选穴上主张少而精,一般每次1穴,多则2~3穴。《扁鹊心书》的全部用穴也只有23个,而在这23个穴位中又以关元、中脘、命关为多。为何80多种疾病,寥寥数穴便可解决?首先,取穴少而精甚至只取一穴,能比较出穴位的特殊疗效,也可以激发发生连锁效应,作用力集中、突出而有效。况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人体元气所居之处;命关能“能按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扁鹊心书》);中脘为胃募,可健运脾胃、生化气血。《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对针药治之无效的顽疾,艾灸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这才是其能治大病救性命的真正含义。

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大力提倡灸法,认为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并提出不同年龄、不同周期的灸法。

30岁前灸“肺俞”

年轻人户外活动较多,出汗后常常不注意保暖,又喜食冷饮,所以很容易感冒。固护肺气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林国华介绍,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还是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之正气不受邪气侵犯。

施灸频率不拘时灸,即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感冒时,或进食冷饮后施:随年壮灸,即在农历生口当天灸,小儿可灸5分钟左右,青年灸 15 分钟左右。此外,转季灸,即每月灸两次,分别在转节气的前 1-2 天施灸。

30至50 岁灸“足三里”

步入中年,生活稳定,应酬繁多,思虑过度,运动不足,最伤脾胃。因脾胃损伤,不能充分运化水谷精微,水湿聚于中焦,大腹便便就出现了。林国华说,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艾灸方法同肺俞穴,频率可不拘时灸。“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冒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脱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安“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50岁后灸“关元”

步入老年,肾气渐疲,元气渐亏,会出现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健忘失眠、不耐疲劳、视力减退、听力衰减、脱发白发等症。《医经理解》记载:“关元,在脐下三寸,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人生之关要,真元之所存也。”该穴具

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艾灸方法同肺俞穴,最佳频率为一日一次,亦可不拘时灸。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