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土茯苓与立愈汤
2024
06-02

土茯苓与立愈汤

​临证笔录

土茯苓与立愈汤

土茯苓是中医临证常用的清热解毒药之一,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称,始载于明代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功能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本品淡能利湿,利湿导热之中更长于解毒,特别善疗梅毒和解汞中毒。如《本草纲目》云:“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胃痛,恶疮痈肿。”又清代医家汪昂《本草备要》云:“杨梅疮毒,瘰疬疮肿,解汞粉、银朱毒。”据现代药理研究,治肾炎水肿,可消除蛋白尿;用治钩端螺旋体病,亦有一定疗效。常用量15~60g。文献记载,服此药时,不可饮茶。

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赵景生云:“土茯苓入药较晚,陈藏器《本草拾遗》始于收录,名曰’草禹余粮’,当时’人取之以当谷不饥’。盖唐代以前,民间仅作救荒代粮之用。苏颂《图经》始有’施州土人用以敷疮颇效’之说。汪机《本草汇编》始用以治杨梅毒疮。李时珍就其形状,疑即是《中山经》(《山海经》)所载之’荣草’。《中山经》说:“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日荣草,其叶如柳,其体如鸡卵,食之已风。”顾松园《医镜》亦引此文,并说:’此头风方中用之有神效欤!’但未说明何方,出何书,及其本人的临床经验。”

“查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载一头痛神方:’土茯苓四两(忌铁),银花三钱,蔓荆子、防风各一钱,玄参八钱,天麻一钱,辛夷、川芎各五分,黑豆四十九粒,灯心二十根,芽茶五钱。井、河水各半,煎成一盅服。’原注:’传自一道人。一妇人患头痛甚,欲自缢。服二剂,数年不复发。’顾松园极推崇缪氏,《医镜》之说’头风用之有神效’,殆即指此。又,孟文瑞《春脚集》载有立愈汤,治一切头痛,方为土茯苓一两,何首乌三钱,天麻、当日、防风各二钱。两方皆重用土茯苓,此外治头风方中则不多见。后之医者,则专用以治外症臃肿及杨梅毒疮,很少知其有治头风的疗效了。”(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编著《临床心得选集》第一辑)

赵景生在文中讲述了土茯苓与立愈汤治疗头痛奇效的来龙去脉,又论述了他“1955 年到成都,在我胞弟长迁案头上,获见一本小册子,为余律笙、岐黄楼医话

程天灵两中医师会诊治愈一脑瘤病人的记录。内记病人为一40多岁的女性,患脑剧痛,于1946年12月驻成都某医院,经多次X线检查,断为恶性脑瘤,据说唯一的治疗是开刀割治,但亦极少希望。病人住院两月后出院,经余、程两医师会诊时,病人已神识不清,卧床僵挺不能少动,每隔三五分钟必惊呼后脑疼痛,惨不忍闻。口略能张,每日仅用小匙滴人牛乳杯许。手足拘挛不可屈伸,稍一牵引,即战栗呼痛。脉搏三五不调。大小便失禁。两目时流泪,舌苔白薄。已于前几日昏厥数次。程、余断为’脑风’,经八十诊,服药80剂而竟获痊愈。余、程在后记中说:’总计本病之处方,药物用之百种之多,临床加减,以温养清养补养为主而出入者如参、苓、术、草、菊、斛、陈、半、故纸、黑附、豆蔻、虫草等60余种,以驱风息风镇风为主而出入者如决明、琥珀、牡蛎、钩藤、桑枝、天麻、土茯苓、生地、枸杞、旱莲草等30余种。诸方中以土茯苓用至30余次计达十余两之多。前40余日,虽用上法为治,病人饮食日增,头痛渐缓,然每隔四五日必剧痛一次,痛苦呻吟仍不能受,非注射吗啡不可。及重用土茯苓而病者头痛失矣……’土茯苓味极平淡,治脑剧痛竟获奇效,方今癌瘤尚未获得满意的疗法,此药是值得加以研究试用的。”(《临床心得选集》第一辑)可见,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之功,非同凡响。

清代医家景日昣(冬阳)撰著的《嵩崖尊生全书》中,载有一方治“一切头痛,何首乌三钱(9g),土茯苓一两(30g),天麻、当归、防风各二钱(6g),煎服立愈”。可惜未冠方名。百余年后,清代医家孟文瑞辑著的民间验方汇编《春脚集》中,载一方名“立愈汤”,主治“一切头痛,不拘正痛,或左或右偏痛,皆效”。方中药物、药量,悉同景日昣之方。可以推知,孟文瑞是根据景日昣之方“煎服立愈”,而命名其方为“立愈汤”。

头痛是临证常见的病症之一,病因复杂,有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滞,致使经气逆上者;有肝阳上扰清空,或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髓失荣者。若头痛剧烈,经久不愈,呈发作性者,谓之“头风”。如明代医家方隅《医林绳墨》云:“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