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管道辩证:复杂中医简单学(第一章管道辩证之理第一节)
2024
06-08

管道辩证:复杂中医简单学(第一章管道辩证之理第一节)

在成都闭关半年多,这个三万多字的中医小册子终于完结,本想找个出版社出版挣点版权费,结果发现水太深了,人家需要的是名家名言和大部头,而我不想做典籍复读机那种臃肿不堪的大部头,所以坚持字少页数少的短小精悍能让人读下去的小书,出版对于我这类籍籍无名的中医小咪渣根本此路不通,没办法,吕鹏医生就把首发的福利发在头条上,让喜爱中医的朋友们做一次免费的阅读,如有所得,善莫大焉。

前言道可道非常道–这一段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句读歧义较多,常见的解读是:“道可道,非常道”;字面的意思就是通俗语言能说出来的平常道理,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道。而吕鹏医生更倾向于’道可、道非、常道’这样解读,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与错、是与非、上与下、远与近等等都不过是道的常态罢了。这里的对与错、上与下等就是一阴一阳为之道的具象化,而阴阳具体应用到中医辩证中,又分为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六纲与阴阳二纲合为八纲,中医辨证中,基于阴阳关系的特性在虚实寒热关系中阐述的非常充分,而对于表里关系似乎欠缺了什么,很多解释其实是模糊的、语焉不详的,表是哪里?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固定的解剖部位的体表表皮么?里又在哪里?仅仅是相对于体表的里面呢?还是骨髓内脏?还能再具体些么?这些疑问,一直跟随着吕鹏医生,从学校出来走入临床,从治疗失败或者有效中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每当治疗走入死胡同,而患者依然选择相信你的时候,我就会怀着愧疚与感激的心情去翻书,期望从古圣先贤的纸堆中发现蛛丝马迹来开启我的智慧。中医属于传统医学,它的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内视基础上的取象比类思维,是一种归纳法,也是多数人类采用的思维方式之一,是基于一般和特殊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总结,现代医学昌盛以来,传统的中医学处于边缘化,更是有了黑白之争,甚至很多人有了中医’不科学’、要’废医存药’等说法,其实,不管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关注的都是人体,只是逻辑的路径不同而已,一个注重’内证法’、一个专注’外证法’,如果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基于人体的两者完全可以相通,这本书是探讨两者融合的一种尝试,算是中西体用结合的一种探索吧,吕鹏医生试图建立一种思维模型来解释中医的某些疑问,希望能对医学同仁和中医爱好者有所启发。管道的存在是一种常识,在此基础上的管道辩证往往因为过于常识化而被忽略,在我多年医疗实践中,常常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解决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脱节现象,最终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形成管道辩证思维模型的闭环,本书尝试从理法方药四个环节来描述我对管道辩证的理解,目的是通过对管道辩证理解基础上做思维延展,解锁中医理论中更多的理法方药使用禁锢,有可能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思考尚不成熟,处于’管窥’的阶段,不过是抛砖引玉罢。

第一章 管道辩证之理

一、中医或者西医,都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目前来看还属于非常肤浅的,用一个成语表达就是:”管窥蠡(音李)测“,字面的意思就是:天地无限,怎么可以用管口大的空间去探查?海水深浅,怎么可以用贝壳去丈量!按通俗东北话描述就是:人(心)不可貌相,海水岂能瓢舀?对于人类感知的局限性还可以这么理解,人类的眼耳器官对于声波光波的感知限制在极小的频段里,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解锁,发现人类能感知的范围之外的频段几乎是无限的,这似乎可以揭示“气”存在的可能性,也似乎印证了佛家“空色”描述的正确性。

管窥相似的成语还有很多:盲人摸象、以管窥豹、一叶障目等等,多为贬义。但是只要你承认宇宙无限,对于有限知识的人类来说,其实盲人摸象才是常态,明确这一点后,人就会变得谦虚,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科学家的传记,记不清是谁了,只记得科学家是非常有名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被认为是百科全书般无所不能的存在了,但是他拥有这样的地位和众人狂热的崇拜,最常用的一句话反而是:不知道!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不知道,才有了人类不屈不挠的探索,才有了科技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从地球到太空,人类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但对于疾病,现代医学除了病毒细菌感染类疾病有明确病因和药物,以及骨伤妇产科的确定疗效外,依然有极多的慢性病罕见病无法攻克,这是基于对人体的认知局限,也是中西医共同需要面对的课题。

人类的科技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尚处于管窥阶段,中西医对于人体的理解因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巨大差异而走向不同的路径,这种两个方向的探索都是必要的,并有可能在最终殊途同归。

中西医两种路径的探索,可以这样来理解:

1、中医是1.0无限补丁系统: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逻辑,是不断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否定再否定,或者不断总结提升,很明显,中医不具有这个特征,一开始就有了秒杀各类原始医学的特质,也就是一出世即巅峰,完全不符合从低到高渐进式进化的逻辑,具有明显的断层特征,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高维外星智慧文明直接传授给远古时代的具有一定天赋的内视修炼者,不管那时的人理解不理解,只能如实描述传承,这就产生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皇皇巨著,类似的例子和神话一样的传说其实有很多,总会遗留一些线索供后人推敲,《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这段话是就是中医是神传医学的证据,讲的就是传承来自于’上帝’。

《史记.扁鹊列传》中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医扁鹊,突然具有“视人五脏颜色”的透视能力,是在服用了长桑君的药水后产生的,在那个蒙昧的时代,现代人无法理解更不可能解释,只有高维外星科技才有这个能力解释这个现象。再来看看三星堆的青铜纵目模型面具,真有长成这样突出十几厘米眼睛的人么?再看局部细节,凸出的柱状物并非和眼睛完全覆盖连接,而是直接突兀的出来一块柱状体,可见这个柱状物不是凸眼,而是外挂,有可能是高维外星智慧生命具备透视和远视能力的小型眼睛外挂设备的展示,古人完全无法理解甚至大脑死机,以为神明降临,只能匍匐崇拜祭祀,依照想象铸造成纵目模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想:扁鹊之目和纵目模型有某种关联?

再比如《神农本草经》中药药性的描述,靠古代蒙昧状态下的人类去一个一个的总结并完善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传说中具有透明腹部的神农有可能是一个外星智慧生命机器人,透明的腹部是为了让当时的人类理解药物的运行机制而设置的彩色显示屏,最终神农被毒死其实是没电了,而古人无法分清楚神农不能动了到底是没电了还是被毒死了?只能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水平定义为被毒药毒死了,因为当时神农显示屏正在演绎断肠草在体内运作的模式。

吕鹏医生始终相信,中医是神传医学,中医经典是在人类能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够用而存在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可能解锁更多的未知。

正因为出道(1.0初始系统)即巅峰,中医四大经典封死和垄断了几乎所有的创新路径,根本没有2.0系统出现的可能,后世中医人所有的努力都离不开这个1.0系统,剩下的是程序的修修补补,不管是温病学派、火神派或者滋阴派以及其他中医分支派别,都不能脱离四大经典,传授的路径自然只能是自上而下、从高到低、从古到今的方式,这就是中医必须从故纸堆里皓首穷经的寻找才能获得灵感的原因。所以你看,几乎所有的后来的中医人写的东西,抛出某个论点论据论证时,必须要找古书里面说的一些条文才能获得支撑,包括我的这本小册子也不例外。

2、西医(现代医学)是n.0无限迭代系统:理解了中医的系统,反过来看现代医学,就会发现西医到现代医学的成长过程完全契合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路径,西医1.0初代系统是极其粗糙的,好在勇于试错、大胆尝试,不断的否定再否定,不断的丢弃旧的获得新的,比如西医在1628年才发现血液循环的作用,1832年苏格兰医生托马斯第一次成功的建立了静脉输液的初级模式,到了1932年致热源的发现才有了安全静脉输液的大大提高等等,西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一步一步走到现代医学,总体的发展趋势就是从低到高、从下到上、从今作为起点再到未来而渐进式发展的,所以创新不断、生机勃勃,不断的迭代到现在N.0系统,已经到了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的程度,下一步就可能是意识上传、硅基置换碳基躯体了。

这种无限迭代的N.0系统是很强势的存在,每前进一步都会带来惊喜,总是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中医需要赶超来证明自己么?吕鹏医生认为没有必要,因为中医始终在前方等着现代医学来与其汇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文明的所有成果必然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证明中医的超前性,所以,就目前来讲,中医不需要证明。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