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大剂麻黄加术汤,治“银屑病”验案一则
2024
05-24

大剂麻黄加术汤,治“银屑病”验案一则

中医书友会第3527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张英栋老师治疗皮肤病,特别是在应用经方治疗皮肤病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本文为其跟诊学员记录的临床验案,20余年的银屑病得到有效控制。文中关于银屑病的治疗经验很宝贵。希望能给大家以收获。

大剂麻黄加术汤验案辨析

作者/陈泓朋

张英栋老师注重经方的“原方原药原剂量比原用法”的4原学习和运用,近日跟师临床记录了一则4原用法用经方治疗银屑病快速见效的的医案,详情如下。

刘某某,男,26岁,既往有20余年银屑病病史。

2023年1月3日初诊,主诉今年银屑病加重,近日皮损范围扩大接近体表面积的70%,色红,皮损痒明显。职业为井下工人。

患者诉:冷热均不怕,平素不容易出汗,在冬季更无汗出。井下环境潮湿。

患者不喜欢冬季,身体喜欢春秋季,皮损在夏季最轻。

苔白腻,左脉细滑,右脉细沉弦滑。

下井工作的经历考虑容易夹湿;喜温恶寒、不容易出汗考虑为表闭;皮损色红为考虑郁热。

辨为寒湿郁表、郁而化热,试处方麻黄加术汤3剂以期郁闭得启,郁热得散:生麻黄18g,桂枝12g,苦杏仁12g,生白术24g,生甘草6g(天江免煎颗粒剂)。

嘱第一天服1剂,第二天服2剂,希望服药后:1、身体热;2、有遍身微汗。既希望加量过程中“以知为度”、“中病即止”,同时避免出现“服麻黄五看”的不利反应:①心律异常;②小便不利;③入睡困难;④饮食障碍;⑤汗出过多等。

2023年1月5日二诊:

患者1月3日服药一剂,1月4日服药两剂,患者服药后未出现“服麻黄五看”的不利反应,身体较前变热、开始微微有汗,皮损大部分较前变薄,有少许直接变平,面积较前略减少,颜色较前变淡。苔润,左脉沉细,右脉滑。

继续原方麻黄加术汤12剂,嘱患者在1月4日日二剂的基础上,如果无不适则每日增加一剂——即1月5日服三剂、6日服四剂、7日服五剂。

2023年1月10日三诊:

患者恐药不够吃,未按医嘱服药,自行分配每日剂量如下:1月5日服两剂,6日、7日各服三剂,8日、9日各服两剂,12剂药已服完,未出现“服麻黄五看”的不利反应。

皮损变薄明显,皮损面积较初诊时减少80%左右,瘙痒、发红、热与汗情况整体好转。苔薄,舌下淡,左脉细,右脉滑有力。

患者因从外地来求医路途遥远,故处方为上方原方30剂。嘱其勿省药,可提前将药服尽。

希望服药后能让出汗变匀——能出汗的地方控制住不要让其出汗,不能出汗的地方希望有能出汗的能力。即全身都有出汗的能力,但能控制住不让其出汗。

本案见效迅速,7天内皮损消退80%,辨析如下:

1、关于“遍身”。

首先要建立起“皮损多比皮损少好治”的概念,这是张英栋老师平常在临床中强调的观点,一可以减轻皮损多患者的焦虑、增加皮损少患者的重视;二是皮损“越遍身”越接近“遍身微汗”的治疗目标。

治疗目标在汗,而并不在皮损。同时要注意遍身的皮损和遍身微汗还是有区别的,如果皮损遍身但是小而薄,其间隙一一非皮损部位与皮损分布就越均匀,对于治疗的反应就越容易同步。

当然,红皮型银屑病也是一种特殊的遍身情况,如果治疗很恰当也容易向“遍身微汗”转变,但是治疗的方向、力度、速度都拿捏得很准确谈何容易,所以红皮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本文重点讨论寻常型银屑病。

2、关于“微汗”。

张英栋老师从纠偏的角度讲:

对于汗多,纠偏就是要让汗减少;

对于无汗,纠偏就是要让有汗;

对于汗不匀,纠偏就是要先让汗多的地方汗减少,接着让无汗的地方有汗。

说白了,汗不微,就不可能均匀。全身大汗的均匀,先撇开汗多伤正的危害,单讲均匀,只能是貌似均匀,根本不可能均匀。

具体到这个患者这个季节的情况,其平时不容易出汗喜温,希望服药后感觉身上较前热、较前容易出汗。服药1周后如所愿:除手背和小腿前后有剩余皮损外,其余地方都可以有汗。

这时候要交待患者更多细节问题:现在能出汗的部位要控制汗出,尽量不要出汗,这样手背、小腿周围不容易出汗的部位才能有机会出汗。

恰如一个充满气的厚薄不匀的气球,若有薄的地方一两个小孔漏气,则气球壁较厚的部位就没有机会被撑开,只有及时把孔堵住不让漏气,气球壁才容易被撑均匀。

3、关于皮损的红。

张英栋老师经常强调:不能见到热就治热,要知道热的来路和去路。

皮损红貌似是热,但是不能见到“红”就治疗“红”,红是皮损辨证,不能过度关注皮损的红。而应该整体辨证,“治病必求于本”,使身体在变好的过程中皮损变好,才不会留有后遗的问题。

具体的本案,用大剂量温热药,表郁得开,郁热自散,这才是治疗病本的方法。不是见到皮损就要去掩盖、或者用各种方法让皮损快点消失。真正的治疗,是让身体变好,在恢复身体正(卫)气功能的同时,皮损自己消退。

4、关于“热而无汗”与卫气功能。

身体里面要热、越热越好;身体表面要匀、越能控制住汗越匀,两者结合的“热而将(欲、似)汗”,在临床面对患者讲解时张英栋老师直接简化为“热而无汗”——只要开始有部位能出汗,就得照着“热而无汗”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朝着“遍身微汗”的目标靠拢。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藏》

张英栋老师把这段讲的卫气的功能简化为“温充皮肤,肥司腠理”,腠理可以理解为一扇门,若门只开一条缝隙,便可以理解为几乎没有开门。这扇门有开的能力,但我们需要控制住不让它开,也就是使门呈现出“虚掩”的状态。

“热而无汗”约等于“体内尽量热,而体表尽量微微似欲出汗、遍身微汗”,从体内看就是“温充皮肤”,从体表看“肥司腠理”,从这个角度讲,张英栋老师治疗的目标就是患者卫气的功能逐渐恢复。

5、关于麻黄加术汤治湿。

张英栋老师常讲:麻黄汤整体的作用是通过温热的作用来开腠理。而《神农本草经》讲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这里提到术有止汗的功效。

麻黄加术汤方中,麻黄汤的作用是开门,则白术的作用是拽住门,不使其开的过快、过大。麻黄汤与白术合用,实现微微似欲出汗。身体里面不断变热,而外面皮肤上的门不要开得不大,靠体内的“热”和体表的“缝隙”把身体内顽缠的问题挤出去、逼出去。如同《金匮要略》中讲的:

“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6、关于“渐加、以知为度”法。

张英栋老师临床中很少给患者一天吃一剂药的,最多的时候会给患者吃25剂某方,这符合经典经方用法中的“以知为度、中病即止”法——在方向调校准确的前提下、既加油门、同时准备踩刹车。

本案中用单方、原方、且使用经方原剂量比。一剂中生麻黄18g,生白术24g,患者已经喝到一日三剂,即生麻黄54g,生白术96g,这已经比《金匮要略》原方按一两为15g的量要多,取得快并且好的临床效果。

如果患者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继续加量,量会更多,“药以胜病为能”,不能脱离患者去讨论方子的用量,吃多少药量是患者的身体和疾病说了算的,不能医者自我设限。其它如“服麻黄五看”会在另外的机会做专题讨论,本文暂不赘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