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阳明湿热黄疸病常用方:茵陈蒿汤
2024
05-05

阳明湿热黄疸病常用方:茵陈蒿汤

溯源

■ 《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 《伤寒论》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 《金匮要略》卷中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相火气机学说)

【组成】茵陈蒿18g 会栀子12g 大黄6g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方义】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其治疗谷疸。病因皆缘于邪热入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中焦所致。湿热壅结,气机受阻,故腹微满、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甚或秘结;无汗而热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则湿不得下泄,以致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热内郁,津液不化,则口中渴。舌苔黄腻,脉沉数为湿热内蕴之征。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重用茵陈为君药,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热利湿,为治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而下。

【杨震】茵陈蒿汤多用于各种急慢性肝胆病所导致的阳黄证,为阳明湿热相火之黄疸,苦寒直折,服之随手见效;但应注意黄疸退后,不可过用,防苦寒败胃。

【黄元御】汗出而湿热发泄,则不发黄。但头汗而身无汗,湿热莫泄,而小便又复不利,故身必发黄。茵陈蒿汤,茵陈利水而泻湿,栀子、大黄除烦而荡热也。

方证鉴别

黄疸,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伤寒论》中称之为发黄,主要有三个方证,即茵陈蒿汤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和栀子柏皮汤证。发黄的病机是瘀热在里,因为湿热瘀结、邪无出路,治疗上要给邪以出路。主要原则是分消走泄,利小便是重要的治法,湿热在里的时候一方面要清热,一方面要祛湿。

🅐茵陈蒿汤证是阳明里实热,即湿热郁遏、瘀热在里,没有表证,湿热之象比较明显,属于阳黄的代表方证。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表里双解,为太阳阳明合病夹湿,是表不解而瘀热在里而导致的发黄。

(《伤寒论》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

🅒栀子檗皮汤证是阳明湿热轻证,里热相对不重,没有茵陈蒿汤证的腹满、大便不通等,以身黄、发热、心烦为主症。

(《伤寒论》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治疗发黄时,小便不利用茵陈、栀子清热利小便,大便不通用大黄通利大便,表不解用麻黄、杏仁解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