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植物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中药治疗。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来开方。比如对于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八珍汤等方剂来补益气血,促进身体机能恢复。
中医对植物人进行辨证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型:
1,痰瘀阻窍证
– 症状表现为患者神志昏迷,喉间有痰声,肢体僵硬或有抽搐,面色晦暗。
– 治疗原则是化痰逐瘀、醒脑开窍。常采用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中的半夏、胆南星等可以化痰;桃仁、红花等则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帮助疏通脑部气血。
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涤痰汤基本组成及剂量:制半夏9g、胆南星6g、橘红6g、枳实6g、茯苓6g、人参3g、菖蒲3g、竹茹3g、甘草3g。
– 通窍活血汤基本组成及剂量(一般与涤痰汤合用时剂量可适当调整):赤芍3g、川芎3g、桃仁9g(研泥)、红花9g、老葱3根(切碎)、鲜姜9g(切碎)、红枣7个(去核)、麝香0.15g(绢包)。
2. 功效
– 涤痰汤主要功效是涤痰开窍,用于治疗痰浊蒙蔽心窍所致的神志昏乱等症状。通窍活血汤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通窍活络,两药合用可以起到化痰逐瘀、醒脑开窍的作用,对于痰瘀阻窍型的植物人等神志昏迷、喉间有痰、面色晦暗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3. 方解
– 涤痰汤方解
– 制半夏、胆南星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二者合用,可祛除体内的顽痰。
– 橘红、枳实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杜绝生痰之源,人参补气扶正,菖蒲芳香开窍,竹茹清化痰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 通窍活血汤方解
–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能有效改善脑部及全身的瘀血状态。
– 老葱、鲜姜、红枣调和营卫,通行气血,为佐药;麝香芳香走窜,通行十二经,能增强活血通络、开窍醒脑的作用,为使药。
4. 用法
– 一般是用水煎服。先将药物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煎20 – 30分钟左右,倒出药液。再加水煎第二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不过具体的用法用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体质、年龄、病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而且麝香比较贵重,临床也可使用人工麝香代替,并且要注意其用量和用法。
2,气虚血瘀证
– 症状包括神昏,身体瘫软,气息微弱,口唇青紫,舌淡紫有瘀斑。
– 治法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是常用方剂。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推动血行,当归尾、赤芍等活血祛瘀,改善全身气血瘀滞的状态。
补阳还五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2. 功效
– 补气,活血,通络。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像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等症状,对于植物人属于气虚血瘀证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身体瘫软、气息微弱、口唇青紫等状况。
3. 方解
– 黄芪为君药,用量独重,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瘀去络通。
– 当归尾为臣药,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
– 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活血祛瘀,为佐药。
– 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
4. 用法
– 水煎服。将药材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适量的水(一般没过药材2 – 3厘米),先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煎煮约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剂。具体的用法用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等,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适当调整。
3,肾精亏虚证
– 主要表现为长期昏迷,身体消瘦,腰膝酸软,牙齿松动等。
– 治疗以补肾填精、醒脑开窍为主。如用左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药物滋补肾阴,鹿角胶、龟板胶等填补精血,以滋养脑髓,促进神志恢复。
左归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 方剂组成与剂量(成人常规剂量,仅供参考)
– 熟地黄24g、山药12g、枸杞子12g、山茱萸12g、川牛膝9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烊化)、龟板胶12g(烊化)。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如加益智仁10g、石菖蒲10g等加强开窍醒脑的作用(针对植物人病情)。
2. 功效
–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证,对植物人肾精亏虚型的治疗有重要作用,可改善长期昏迷、身体消瘦、腰膝酸软等症状,通过补肾填精达到滋养脑髓、促进神志恢复的目的。
3. 方解
– 熟地黄甘温滋肾以填真阴,为君药,大补三阴,滋补肾水。
– 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二者共为臣药,协助熟地黄增强滋补肾阴之力。
– 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肾阳,益精血;龟板胶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这四味药为佐药,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补,加强补肾填精的功效。
– 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4. 用法
– 水煎服。先将除鹿角胶、龟板胶外的药物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煎煮约30分钟。将鹿角胶、龟板胶烊化后倒入煎好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不过实际应用时,具体的剂量、用法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二是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患者身体上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例如针刺百会穴,此穴被认为可以醒脑开窍,提升大脑的气血供应;还有人中穴,有助于促进患者苏醒等。
三是推拿按摩。
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情况的发生。像按摩四肢肌肉,能改善肢体的气血循环,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不过中医治疗植物人通常需要和西医的一些维持生命体征的手段等相结合,而且植物人状态的恢复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54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