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王长洪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2024
04-22

王长洪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

QQ号:三指禅  

胃病西医诊断方法:

1、中医辨证与现代医疗技术结合

王长洪毕业于医疗系,先从事西医临床10年,西医功底扎实,后“西学中”脱颖而出,1979年考取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研究生。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将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科学的诊治技术相结合,博采中西之长,拓宽治疗思路与方法,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近年来,王长洪致力于将内镜介入与中药治疗相结合,使中西医结合得到进一步发展、融合。如溃疡性结肠炎,王长洪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肠镜观察结果,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热毒内蕴、瘀血阻络。他遵循董建华教授清法治疗胃肠病的理论,采用温中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则,将健脾、清热、活血溶于一方之中,切中病机,同时坚持辨证治疗与内镜观察相结合,以内镜下愈合为最终治愈标准。对于有肠腔狭窄的病人,更是加大活血药物的应用,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于有并发息肉的患者,坚持内镜介入切除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对于息肉密集,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又坚持手术治疗与中药治疗相结合。

如一位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久治不愈,肠镜发现全结肠溃疡伴炎性息肉数百枚,先采用中药口服将溃疡控制,后内镜介入将百余枚息肉切除,再予中药益气健脾、化瘀通络,恢复元气,最后外科手术将息肉密集的肠段切除,终于使他摆脱长达7年之久的顽疾而临床痊愈。

如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极易造成结石嵌顿,王长洪采用乳头小切口加中药利胆排石治疗300余例,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疣状胃炎中西医药物治疗均很难消退,采用内镜微波凝固加中药清热解毒治疗400余例,治愈率达90%。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是消化道急症,过去死亡率高达50%,中药很难有发挥作用的机会,王长洪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加中药清热解毒利胆成功治愈了80余例,无1例死亡,解决了中药治疗消化道急症的难题。

2、将胃镜检查作为望诊内容与舌诊合参

把胃镜望诊和中医舌诊相结合起到辨病和辨证的统一,是王长洪诊病的一大特色,显著提高了辨证的准确性,治疗的有效性。王长洪从医以来,每遇胃肠疾病均坚持内镜观察,认为内镜下黏膜表现最为直接,只有取得胃肠黏膜局部微观的辨证结论,施治才能更准确。

积极倡导把内镜观察纳入中医望诊,他亲自进行消化内镜操作检查2万余人次,发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不同的舌苔表现,胃溃疡患者常见质红苔黄之舌,并见胃脘灼热,反酸、烧心之症,得食痛甚,一派胃热实证,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周围黏膜隆起,充血水肿,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辨证每以热毒内蕴居多,治疗则当清热解毒、理气通降;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常见质淡苔白之舌,并见胃脘隐隐作痛,空腹时重,得食痛缓之症,此为中焦虚寒之象,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周边黏膜平坦,无明显充血水肿,表面覆白苔,或呈霜样、雪片样溃疡,辨证每以中焦虚寒为主,治疗当以温中健脾。中医辨证治疗又进一步反证了胃病的寒热虚实与舌苔的表现紧密相关。

3、推崇胃热学说,临证注重寒热错杂

王长洪十分推崇董建华教授的胃热学说,认为脾胃病的脾胃虚寒病机固然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但目前的胃病患者,多是饮酒过度,恣食肥甘厚味,舌苔黄腻,胃黏膜红、肿、热、痛,甚至糜烂、出血,这和虚寒证显然不同,郁而化热的证型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再进温补香燥之品,势必加重病情,久治不愈。

《黄帝内经》指出,“火郁之发,胃痛呕逆”、“诸呕吞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朱丹溪亦说:“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的生理特点为多气多血,极易郁闭化热。因此胃脘痛不论久暂,都不能忽视郁热的存在。

王长洪通过内镜、中医证型、病理、幽门螺杆菌、舌苔细菌学、胃粘膜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证实热毒内蕴是目前胃病的基本病机。胃热的辨证要点是胃中灼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胃镜多表现为典型的红黄相间,甚至出血糜烂。此时若用温补,则郁火更炽,单用寒清,亦难收功。因为其热皆因有所滞在胃家而成,故应因势利导,通腑泄热。从而提出清法治疗胃病的观点,临证治疗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多以清热解毒为主,获得显著疗效。王长洪常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此症,通腑泻热,取效甚捷。酒军泻火解毒,活血行瘀,消积健胃,降浊止呕,是治疗胃热的上品,并无攻伐败胃之虞。王长洪很少将黄连、黄芩同用,主要考虑其味苦,多合用公英、地丁、浙贝母清热而不伤胃阴,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若大便不结,胃中灼热,则去酒军,加白虎汤直清胃热,白虎汤是热病气分热的代表方剂,鲜有在内伤脾胃病中应用者。王长洪用其治疗糜烂性胃炎而见舌红、胃中灼热者,多有效验。

王长洪常说脾胃病以寒热错杂最为多见,此时纯用清热,则胃热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温补则寒邪未散而胃火愈炽,故临证注意寒热转化。属热证者。通腑泄热,取效甚捷。寒热错杂者,温清并用,如上热下寒者,用辛开苦降法;湿热蕴结者,化湿清热法;痰热互结者,化痰清热等。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用以调其升降。临证多以泻心汤、白虎汤、小陷胸汤、左金丸、三仁汤等灵活化裁。

4、善用通降之法,用药轻灵流畅

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形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相因为患。因此胃脘痛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的。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因此在治疗上王长洪特别强调一个“降”字,认为“通降”乃治胃之大法,消其郁滞,并承胃腑下降之性推陈出新,导引食浊瘀滞下行。气滞实证,用理气通降法,药用代赭石、苏梗、香附、陈皮、枳壳、大腹皮、砂仁、香橼皮、佛手等;瘀血胃痛,用化瘀通络法。药用丹参、砂仁、降香、金铃子、延胡索,当归、莪术、红花等;胃腑实热,用通腑泻热法,药用酒军、黄连、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枳壳、瓜蒌、大腹皮等;胆胃不和,用降胃导滞法,药用苏梗、香附、陈皮、莱菔子、大腹皮、连翘、瓜蒌、荷梗、半枝莲等;阴虚胃痛,用滋阴通降法,药用沙参、麦冬、丹参、白芍、石斛、香橼皮、枳壳、香附、金铃子、百合、乌药等;脾胃虚寒,用辛甘通阳法,药用黄芪、桂枝、白芍、干姜、甘草、大枣、当归、木香等;中气下陷,用升清降浊法,药用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柴胡、大腹皮、陈皮、枳壳等;寒热错杂,用辛开苦降法,药用黄芩、黄连、半夏、党参、干姜、吴茱萸、枳壳、砂仁、陈皮等;肝气上逆,用平肝降逆法,药用旋复花、代赭石、半夏、生姜、党参、苏梗、香附、甘草等;寒邪犯胃,用散寒通阳法,药用良姜、香附、吴茱萸、苏梗、陈皮、生姜、砂仁、草豆蔻等,凡此种种,虽有温清补泻的不同,都寓有通降的法则。

王长洪治疗脾胃病用药主张轻灵流畅,当升者升,当降者降,最忌呆补,漫补,壅补。胃腑实者,宜消积导滞,专祛其邪,不可误补;胃气虚者,气机不运,虚而挟滞,宜补虚行滞,不可壅补;虚而补之,补亦有度,主要食养,不可漫补。在治疗上,虽有脾虚,如气滞明显,若一味补之,则气滞更甚;脾虚挟湿,如过用甘腻,反滋痞满。在临床治疗中,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中加枳壳、香橼皮、佛手、大腹皮之属,使之升中有降;脾虚气滞者,亦先治标,用香附、苏梗、陈皮、香橼皮、佛手、枳壳、大腹皮等行气通降,反收以通为补之效;脾虚湿浊不化者,常用藿香、佩兰、半夏、薏米、滑石、通草芳化淡渗,湿去则脾运;脾虚食滞者,则先用鸡内金、枳壳、陈皮、莱菔子、制大黄、谷麦芽、胡黄连、吴茱萸等消导化积,食化则纳振。

5、谨守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王长洪认为正确掌握中医对证的认识和西医对病的诊断,病证相结合的诊断,有利于对疾病的全过程和各阶段的认识,处理好整个病程治疗与阶段性治疗的关系。评价疗效除症状疗效外,还采用西医评价方法,其治疗结果更具有说服力。王长洪多年来治疗消化系统疑难杂症,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证论治体系,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了固定的治法方药,临证时根症状进行微调,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1)健脾、清热,通络法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被医学界称之为胃癌前期,很难逆转,并有癌变倾向,很多病人谈之色变。王长洪根据自己多年观察,萎缩性胃炎并不可怕,即使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只要注意生活调养,适当的治疗,恶变的机率极少。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并根据自己对该病的理解,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办法,采用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办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守法守方,随症加减,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30年来,共观察治疗萎缩性胃炎数千例,迄今无1例发生癌变,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得到逆转。

(2)温中健脾、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前人多从温中健脾论治,王长洪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肠镜观察结果,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脾胃虚弱、热毒内蕴、瘀血阻络,首次强调血瘀在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遵循董建华清法治疗胃肠病的理论,将健脾、清热、活血溶于一方之中,坚持辨证治疗与内镜观察相结合,以内镜下愈合为最终治愈标准。坚持缓解期的固本治疗。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数百例,获得满意疗效,特别是一些难治性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3)疏肝、健脾、温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IBS)的病位在肠,关乎肝、脾、肾三脏,其中肝疏泄太过,肾之温煦不及,都与IBS发病有关,但脾是关键,“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这正是王长洪治疗肠病的特点,多从脾胃入手。IBS治疗中以健脾贯穿整个病程。健脾要少用补气药,以免阻碍气机,加重胀痛,要多用运脾药,如白术、苍术等,运脾即补脾,才显灵动。肠易激综合症病程中,时有腹痛不能缓解,这是气滞血瘀所致。王长洪认为IBS初病多属气滞,久病不愈则有血瘀,治疗上除疏肝调气外,还要注重活血,药用当归,丹参,川芎,红花等,血行才能达到气血流畅而郁解。IBS后期,以脾肾阳虚为主,治疗主要在于健脾温肾。但IBS证型复杂多样,每个阶段都不是单纯应用一法,常几法联用,王师治疗久治不愈之IBS常常肝脾肾共调,抑肝、健脾、温肾合用才能受到满意疗效。

(4)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的生理特点集中在一个降字,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为病,因此治胃以通降为大法,胃气下行则效验。根据“邪在胆,逆在胃”的经旨,以通降胃气治疗胆汁反流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分析,十分熨贴。王长洪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多用经方旋复代赭汤配合理气通降药物,认为该方降逆与补虚同用,标本兼治,十分切中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反酸合左金丸,痰热合小陷胸,气滞重加厚朴、枳壳、香橼、佛手,阴虚加沙参、麦冬。大便秘结加酒军,当归、槟榔。

(5)疏肝解郁、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治疗脂肪肝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变化,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日渐增多,王长洪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现代的相关检查,认为脂肪肝的基本病机是肝郁湿阻,提出疏肝解郁、清热化湿、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常用处方:柴胡、赤芍、决明子、郁金、茯苓、丹参、泽泻、山楂、薏米,随症加减,近年来治疗脂肪肝数百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不但肝功得以恢复,相当多的患者复查超声和CT,脂肪肝得以逆转。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