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扁鹊镜经》精读 – 揆度(2)
2024
04-16

《扁鹊镜经》精读 – 揆度(2)

揆度(2)

— 原文(略)—

— 逐句解读 —

齐襄公问于扁鹊:五脏穿凿,揆度奈何?

“穿凿”指于不可通处开穴凿孔,使之可通。所以这里的穿凿就不是真正的开穴凿孔,而是指五脏之间气之交会。

前面的舍是全身的气交之所。五脏穿凿是其中的一个特殊部分。

扁鹊曰:揆度者,皆稟音舍司应、终始之纪焉。

因为五脏穿凿是一个部分,所以它的揆度方法与整体是一致的,也是音律候舍的体系。但这里加了个终始之纪,终始也就是经脉。音律候对应的是气口脉,终始之纪对应的是应位之分,五脏穿凿对应的是当位之分。这样,此一问答的内容结构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心与胆通,肺膀胱,脾三焦,肾与胃,肝大肠,胞络小肠;心与胃,肺小肠,脾与胆,肾三焦,肝膀胱,胞络大肠;心三焦,肺与胆,脾小肠,肾大肠,肝与胃,胞络膀胱;心膀胱,肺三焦,脾大肠,肾与胆,肝小肠,胞络胃,心大肠,肺与胃,脾膀胱,肾小肠,肝三焦,胞络胆;皆五脏穿凿之度,气交守司,节会相通也。

心、肺、脾、肾、肝、胞络为五脏,胆、膀胱、三焦、胃、大肠、小肠为六腑。五脏与六腑之间的两两气交就是五脏穿凿的主要内容。六六的组合应该是36,但这里只有30,缺少了表里经的组合(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肾与膀胱、肝与胆、胞络与三焦)。为什么会缺?原因不明。

穿凿之气,二开三方除二开五方;穿凿之象,三开五方除三开三方也。

五脏穿凿的计量方法。

三阳之经相离,三阴之经相离,阴阳气异者相离;阳明少阳相离,少阴太阴相离,太阳厥阴相离。

此句需结合《八舍》的“故同气相离而不散,异气相合而不聚,开阖枢持而相召,上下盈虚而相使,六经八舍皆相司也”一句来理解。

整句说的实际上就是手足经脉的呼应组合关系,在《六十首》就曾经分析过它们的关系,其中部分如下:

·黄钟:左足太阴;

·太簇:左足少阳;

·姑洗:左足阳明;

·蕤宾:右足太阳;

·夷则:右足少阴;

·无射:右足厥阴。

·躬:左手太阴;

·执:左手少阳;

·解:左手阳明;

·随:右手太阳;

·安:右手少阴。

可以看到,左足少阳对应左手少阳,左足阳明对应左手阳明,右足太阳对应右手太阳,这就是三阳之经相离,是三阳之同名经相离,也就是同气相离而不散;

而左足太阴对应左手太阴,右足少阴对应右手少阴,十一经脉体系,没有右手厥阴,所以右足厥阴对应的是右手少阴。这就是三阴之同名经相离。

每条足经脉都会对应着 五条手经脉,

·黄钟:左足太阴;

·躬:左手太阴;

·执:左手少阳;

·解:左手阳明;

·随:右手太阳;

·安:右手少阴。

左足太阴会对应着左手少阳、左手阳明、右手太阳。这就是阴阳气异者相离。相离是位置上的相离,相离而又相合,这是下句阴阳气和而相司的含义。

左足太阴也对应着右手少阴,这就是少阴太阴相离。

·太簇:左足少阳;

·躬:左手太阴;

·执:左手少阳;

·解:左手阳明;

·随:右手太阳;

·安:右手少阴。

左足少阳除了对应左手少阳,也对应左手阳明,这就是少阳阳明相离。

·无射:右足厥阴。

·躬:左手太阴;

·执:左手少阳;

·解:左手阳明;

·随:右手太阳;

·安:右手少阴。

右足厥阴也对应着右少太阳,这就是太阳厥阴相离。

所以,整句说的实际上就是手足经脉之间的离合相司关系。

六经司应而常,离合以变也。司应者,皆相守于相离而相召也。合者,阴阳气和而相司,非阴阳交并之合也。

手经脉与足经脉之间的相离而相召是一种常态。

而手经脉与足经脉的不同组合,代表了气舍的不同,其变化,也就代表了气行的变化,实质就是循环的变化。

离合之气象,皆十一分之,乃生生之法也。

离合之变代表循环,那么离合之气象就是循环之算法。

十一分之,就是分为十组之意,这是生生之法则。

生生,也就是气行不止之意。

十开四方,乃生生之数也。

这个数只是代表一个理,而不是实际用来计算的,所以它是生生之数,而不是之前的气象之数。

十,就是十一分之的十。

四,就是十一分之的十分之一再划分为4份。

其含义,就是一寸分十份,就是九候,每候对应4经。这就是十开四方之理。对应的就是“开阖枢持而相召”之意。

冲任督跷维帶,居中为根,阳藏于阴,阴动于阳,守司五十营之音焉。

这与《八舍》的“八舍九气皆始于谦,冲任督跷,居中为根应谦,以章气化之枢”相呼应。手足经脉的离合司应,是以冲任督跷维帶为核心的,冲任督跷维帶就是谦。

“阳藏于阴,阴动于阳,守司五十营之音焉。”就是说循环,阳入阴,阴出阳,离合而变。

《神农大要》日: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也。明经络流注逆顺盛衰,知脏腑溪谷气行之度矣。

各类诊法,道理都是一个,循环。流注,流于经脉、应位之分,注于脏腑、当位之分;脏腑为里,溪谷为外,所以,这个循环也就是里外的循环,也就是阳藏于阴,阴动于阳的循环。

诊持气行之度,足阳明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受气之道近,其气来疾,深无过三分,留无过五呼也。皆骨度准之,命日法天之常矣。

说的是各条手足经脉在人体循环的位置深浅。

— 整篇翻译 —

齐襄公问扁鹊:五脏之间的穿凿交会,应该如何揆度诊断?

扁鹊说:揆度方法的核心,均是秉持音舍相呼应、经络循行终始的原则。心与胆通,肺膀胱,脾三焦,肾与胃,肝大肠,胞络小肠;心与胃,肺小肠,脾与胆,肾三焦,肝膀胱,胞络大肠;心三焦,肺与胆,脾小肠,肾大肠,肝与胃,胞络膀胱;心膀胱,肺三焦,脾大肠,肾与胆,肝小肠,胞络胃,心大肠,肺与胃,脾膀胱,肾小肠,肝三焦,胞络胆。以上排列均是五脏穿凿的分度,是人体内气交之所,与经脉上节会相通的场所相呼应。穿凿之气,是二开三方除二开五次方;穿凿之象,是三开五方除三开三次方。

三阳之经相离,三阴之经相离,阴阳气异者相离;阳明少阳相离,少阴太阴相离,太阳厥阴相离。手经脉与足经脉之间的相呼应是一种常态,它们之间的离合推动了循环的变化。司应的意思,是虽然位置不同但互相有着呼应的关系。合的意思,是阴阳互相呼应而气和的状态,而并非阴阳相交合并的意思。离合的气与象,都是一而细分成十分,这是循环不止的量度方法。十开四方,是循环不止的数字化描述。冲任督跷维帶,居于人体之中作为根部,从而使得走于高位或外表的气可以收敛归藏于低位或里位的阴,又使得里位或低位的气可以升发到高位或外表的阳,这样循环的过程是与代表五十营的音相对应的。《神农大要》说: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各种方法的核心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明白经络流注循行的逆顺盛衰,知道在脏腑和溪谷各区域气行的分度。

诊治时要把握住气行的分度,足阳明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的阴阳经与气的源头比较近,气来的速度比较快,深度不超过三分,留的时间不超过五呼。这些尺寸均以骨度为标准,这是遵循自然之规律。

— 关键解读 —

这部分是第一次解读时的内容,这次重看,觉得疑问还是很多,不过仍然无解,所以也只能照样先放上来。疑问主要是在五脏穿凿这一块。同样是属于气交,如何与之前的部分呼应起来,没有想通。大家多留言,看看有没有启发。

穿凿,有连通的意义,但不是头尾相接的连通,而是两条道路之间的支路相连,解为旁通会更准确。

五脏穿凿,讲的是五脏与六腑之间的旁通。

这种旁通,体现在人体内部的气交点,就是前文的当位之分;也体现在经络上的节点,就是前文里的应位之分。只不过五脏旁通的当位之分是一脏与一腑之间的当位之分相合,所以是气交守司。而五脏旁通的应位之分,是体现在两条经络上的对应节点相呼应,所以是节会相通,是六经之间的司应离合。

文中的列表是六脏(心、肝、脾、肺、肾、胞络)与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间的两两组合。但显然缺少了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胞络与三焦等六对表里经组合。为什么会如此?可能有两种原因:

可能原因之1:表里经并非属于相离的关系:三阳之经相离,三阴之经相离,阴阳气异者相离,是三个基本原则,表里经头尾相接,并非旁通。

可能原因之2:原本是五脏六腑,原本是十一条经脉,无手厥阴心包经,就是无胞络,如此的话,五脏对六腑,组合就是30对,属于全覆盖。

至于是哪个原因,暂时无从确认,需要各位朋友在实践临床中去验证。

利用穿凿之象:三开五方除三开三次方,1/3的开2/15次方=0.8637。用此数的1次方,2次方,3….30次方,乘于30之数,就可以得出五脏旁通30个组合在脉上的投影位置。如下图:

通过脉波上的分界点与此图对应,就可以马上知道是哪一组的旁通出了问题。临床我所能对应出来的都是效如桴鼓,非常好用。(现在看来,前7-8个都还不错,但后面的过于密集,不象是可以有实用价值的。)

五脏穿凿仅是列出了脏与腑的旁通,但从“三阳之经相离,三阴之经相离,阴阳气异者相离”这三个原则来看,脏与脏之间、腑与腑之间也是一样有旁通的。但文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算法。只给出了一个原则:“离合之气象,皆十一分之,乃生生之法也。十开四方,乃生生之数也。”

这句话很难理解,一位网名叫“素问”的网友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他的原话是这样的:“物(或者说气)只有两个运动方向,要么向上(向外)升散,从而体积扩大、质地变薄;要么向下(向心)降敛收缩,从而体积变小,质地变厚硬。前者就是生生之法,对应乘法。”、“生生即升散,即乘法,数是越生越多的;杀生即降敛,即除法和开方,就是数的合并与约分,数越变越少,但质地变厚变硬了,因为合并了。”、“十开四方就是连续旋转四次,共180度,从乾位降敛到坤位。一边旋转一边收缩。如果结合三维动图就容易理解了。”、“阴阳就是正负号,旋转方向的顺逆。进退就是(沿着同一方向的)加减。变化(生成、生克制化)就是乘除,消息(即阴阳消长;涨落。一边旋转一边收放)就是乘方开方。”

根据他的提醒,我去复习了一下高数中的复数概念(老祖宗的数学真的已经很牛了,只是应用的方向不同而已),十开四方应该是连续旋转四次,共360度,也就是边收敛,边转了一圈。将这些内容,再联系文中的下一句:“冲任督跷维帶,居中为根,阳藏于阴,阴动于阳,守司五十营之音焉”。整个脉络就很清晰了:手足十二经均是围绕冲任督跷维帶的这个根,螺旋式收敛升发,阳降阴升。这些升发收敛的路径可以细分为若干个节点,然后不同经络的波形进行叠加,也就是离合,这就是生生的法则,这些节点也都对应着五十营之音。

最后一段,讲的是各经脉在人体的循行深度及气来去所需的时间。

总结本篇内容,就是一开始的一句话:“揆度者,皆稟音舍司应、终始之纪”。把经络的循行路线及位置深度搞清楚,把经络之间的对应点位置与脉上的交会点位置搞清楚,那么五脏旁通所引起的逆顺盛衰问题也就自然可以解决。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